玄武門之變,侯君集毫無作為,為何卻位居一等功?他的身份很隱秘

2023-08-26     尋根拜祖

原標題:玄武門之變,侯君集毫無作為,為何卻位居一等功?他的身份很隱秘

玄武門之變後,有五人被列為一等功,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和侯君集。侯君集憑什麼位列一等功臣呢?答案是他替李世民乾了一件秘密工作,史書不能記載。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三天,李世民被正式冊封為太子。六月十二日,李世民大幅度調整官員,並大賞功臣,其中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位列一等功,各獲封邑1300戶。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玄武門之變的最早提出者和策劃人之一。在房玄齡和杜如晦被高祖李淵逐出秦王府之後,長孫無忌成了玄武門之變的靈魂人物,並擔任最高組織者。

在玄武門截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前,應該還有一場最關鍵的「甘露宮變」,目的是為了控制李淵。細節表明,長孫無忌應該就是「甘露宮變」的現場指揮官。

尉遲恭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幕僚之一,他至少兩次救過李世民的命。當年尉遲恭遭到諸將的懷疑,差點因此被殺害,是李世民的信任讓他逃過一劫,因此他們是「過命之交」。

後來,李建成試圖拉攏尉遲恭,但遭到了他的拒絕。惱羞成怒之下,李建成還曾經派人刺殺尉遲恭,可惜沒成功。再後來李元吉捏造罪名將尉遲恭投入死牢,危急時刻李世民出手,再次救了尉遲恭的命。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脖子,尉遲恭衝上去親手斬殺了李元吉,又救了李世民一命。此後,尉遲恭又跑到海池,威逼李淵將兵權交給了李世民。

房玄齡、杜如晦一直是李世民的大腦,並且與長孫無忌一起,最早提出了玄武門之變的倡議。細節表明,早在武德四年,房玄齡就曾經向李世民提出「先發制人」的建議,並且在秦王府做「造神」宣傳。

二人雖然有一段時間被迫離開秦王府,但他們一直是策劃人,並且是事件當日的重要組織者。

所以,以上四人被評為第一功臣可謂名至實歸。問題是侯君集究竟乾了什麼?他有什麼資格與這四個人平起平坐呢?

在玄武門之變前,侯君集就是一顆「平凡的鋪路石」,給李世民打打雜,不拼功勞拼苦勞,熬了個子爵。

唐朝時期,別說子爵,連侯爵都不好意思見人,「縣公」是頭面人物的「起步價」,「郡公」才算有了點面子,「國公」才能拿到「頂流俱樂部」的門票。

侯君集留給世人的印象還不咋好,人們都說這小子好吹牛,走到哪裡都鼓吹自己是勇士。有人調笑他「射一箭讓大伙兒見識一下」,他一箭能射到自己腳面上。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一直很猶豫,侯君集跟長孫無忌、尉遲恭、高士廉一起,圍著李世民日夜勸說、輪番轟炸,一副不答應就不讓他睡覺的架勢。

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僅留下了一個名字,具體做了啥,竟然沒留下一個字。似乎侯君集跟在別人後面動動嘴,躺著就賺了個一等功,您覺得可能嗎?

從史書記載的內容看,侯君集的貢獻遠不如高士廉(他率領囚徒守在芳林門,替李世民構築生命線),也不如程咬金、秦瓊、張士貴(他們參加了「永春門之變」),甚至不如籍籍無名的杜君綽、鄭仁泰(他們參加了「甘露宮變」)。

如此弔詭,只能有一個解釋:侯君集確實做了大貢獻,但史書不能寫。我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了一點痕跡,侯君集其實是秦王府的「諜戰人員」。

您先別急著噴我,我承認這是推論,史書上確實沒有明確記載,因為這種事不可能留下痕跡,我們只能合理猜測、邏輯推理。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確實策反了眾多的將領,秦王府一定有一個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組織。

有人說,李世民是十二衛大將軍,手上有兵權,殺進宮中易如反掌。其實這是根本不懂古代兵制的說法,事實上李世民根本沒有兵權。

兵權應該包括兩部分,一是調兵權,二是指揮權。戰前,指揮官得到皇帝的兵符和兵部的調令,憑藉這兩樣東西,相應的部隊才可以按既定路線跟指揮官走,並且聽從指揮官的命令作戰。

戰後,部隊回到駐地,指揮官交出兵符,就沒了兵權。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沒有兵符,根本調動不了軍隊,哪來的兵權?

那天,李世民仰仗的是被策反的將領。比如玄武門值長常何、左屯衛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其中後兩位還在與李建成的「長林兵」作戰中犧牲了。

再比如還有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此人是長孫無忌的堂叔,早就是李世民的心腹。甚至連李世民的姐夫柴紹,也都早被李世民拿下了。

李建成身邊還有一位李世民的眼線——率更丞王晊,正是他將李建成的計劃告知了李世民。

所以,秦王府肯定有人專門負責策反工作,那麼誰是負責人呢?有一個人可以肯定是負責人之一,此人就是張亮,而張亮與侯君集關係密切。

張亮也是那種「一飛沖天」的人,他甚至都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就入選了凌煙閣功臣榜。那麼,張亮又有什麼特殊貢獻呢?

史書記載,在武德九年初,張亮奉命率領一千豪傑,秘密潛入洛陽,任務是「聯絡關東豪傑」。

問題來了,李世民為何要聯絡關東豪傑?為何要秘密進行?又為何動用一千人的規模?

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一張底牌——萬一玄武門之變失手了,秦王集團將逃往洛陽,並以關東為根據地,直接跟李淵、李建成公開對抗。

張亮的任務就是配合陝東道大行台溫大雅(李世民的又一顆釘子),提前搞定關東豪族,該收買的收買,該清除的清除。

所以,張亮雖然沒有出現在玄武門,其實也是這個事件的功臣之一。

從張亮的生平看,他就是一個擅長做「地下工作」的人,後來他擔任相州都督時,就是靠這個手段將相州豪族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張亮和侯君集是關係密切的好友,貞觀十七年,侯君集準備謀反時,第一個策反的對象就是張亮。

要知道,貞觀十七年的事件主角是太子李承干,這種事的保密程度非常高,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侯君集斷然不敢盲目拉攏張亮,這就表明二人的私交非常深。

張亮大多時候都在地方任職,他與侯君集最長時間的交集就是在玄武門之變前的那幾年。由此合理推測,他們二人應該是秦王「隱秘戰線」的正副一把手,後來張亮被調往洛陽了。

侯君集是一個極其會偽裝的人,此前至少有兩個人提醒李世民「侯君集有異心」。

一位是侯君集的老師李靖,那時候李靖正在教授侯君集兵法。李靖發現侯君集就喜歡鑽研一些隱秘詭異的兵法技巧,便覺得此人心懷叵測。

另一位就是張亮,他沒被拉攏,而是直接舉報了侯君集。

但面對李靖的提醒和張亮的舉報,李世民就是不相信,可見侯君集的偽裝技術有多厲害,簡直就是天生干這行的。

侯君集落網後,李世民親自審問了他,這傢伙居然還抵賴,心理素質極其過硬。後來李世民將他的書信等證據一一拿給他看,這才讓他低頭伏法。

以上這些證據都表明,侯君集極有可能就是秦王府的「諜戰人員」,正是他出色的工作成果,才保證了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只不過這種事很少有人知道,也不可能被史書記載,因此讓人無法理解他為何能位居一等功。

當然,這僅是我的推測。沒辦法,這段歷史被隱藏太深了,無論哪種推測都會引發爭議,就像總有人跟噴我:「秦瓊根本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6f0c400e13ddd10694336af9fec4a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