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政府,邀請印度成為安全保障國,小心反被印度利用了

2022-06-08     佐羅軍事

原標題:澤連斯基政府,邀請印度成為安全保障國,小心反被印度利用了

澤連斯基政府,邀請印度成為安全保障國,小心反被印度利用了

最近一段時間,烏克蘭當局面臨的戰場局勢十分不樂觀。據不完全統計,烏軍的陣亡人數已經超過3萬,算上傷殘減員等損失則接近7萬人。要知道,戰前的烏克蘭正規軍總兵力只有25萬人,其中陸軍20萬人,海空軍等其他部隊5萬人。7萬人的永久性損失對於烏克蘭來說絕對稱得上是元氣大傷。

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烏克蘭陷入困境的時候,遠在南亞的印度卻相當開心,因為烏克蘭的絕境,恰好給了莫迪政府一個難得的機會——據《印度教徒報》3日報道,澤連斯基政府已與印方接洽,表示希望印度與其他一些國家一起成為烏克蘭戰後「安全保障國」之一,並參與烏克蘭的戰後重建工作。

圖註:印媒報道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做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並不是什麼好事。

正如其名,「安全保障國」的意思就是讓其他國家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和軍事援助。烏克蘭現在有7個「安全保障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土耳其、波蘭和義大利,均在為烏克蘭提供著源源不斷地軍事援助,用於對抗俄羅斯。

圖註:英國援助的NLAW

這也就意味著成為「安全保障國」不僅在政治上可能會與俄羅斯交惡,在經濟上還要承擔烏克蘭的戰爭成本,也就只有家大業大、有影響力的國家才能承擔這種雙重消耗。

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反而是件好事,既然只有家大業大的國家才能承擔消耗,那成為「安全保障國」,不就默認是家大業大嗎?

要知道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提高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彰顯出印度的「大國實力」,但一直缺乏機會。而如果印度能在此次俄烏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無疑能夠增加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聲望,讓世界認可印度的「實力」。

當然印度也不傻。對於從俄烏衝突一開始,就一直在打中立觀望、左右逢源牌的莫迪政府來說,「安全保障國」的身份只是一個招牌,打出來的時候印度可以介入歐洲安全事務,在歐洲擴張影響力,增加國際話語權,提振本國民心。收起來的時候,印度也能坐地開始和俄羅斯做生意,買石油、買裝備。

圖註: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的莫迪

這也是為什麼印度不怕與俄羅斯交惡的原因,因為雙方根本不會交惡。

事實上在烏克蘭找印度當「安全保障國」之前,印度就曾給烏克蘭提供過數百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但因為印度在援助烏克蘭的同時,也在大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所以印度的援助並沒有影響到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莫迪政府深知,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利益要遠遠大於印度與烏克蘭之間的利益,因此就算印度真的成為了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烏克蘭也不可能拿到什麼有用的援助,最多也就是印軍自己倉庫里堆積的庫存貨了。而俄羅斯根本不會在乎烏克蘭拿到這些援助。

除了用「安全保障國」的招牌擴張影響力外,烏克蘭的戰後重建也是一塊大蛋糕。當年二戰結束,美國就是靠著馬歇爾計劃一邊重建歐洲,一邊施加影響力。如果印度能夠加入到烏克蘭的戰後重建,且不說擴張影響力的問題,光是提供重建貸款、建築材料和熟練工人等等,印度就能賺得盆滿缽滿,收益將遠大於此前援助產生的成本,何樂而不為?

圖註:馬歇爾計劃

說到底,印度只想最大限度地利用烏克蘭,而不是真正的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其他7個「安全保障國」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各有各的想法,都希望能在烏克蘭這口鍋里分的一杯羹,唯獨沒人在想著如何要保障烏克蘭的安全。而這,也正是烏克蘭的悲哀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238d40957bd5a7cf14b4af5f912dc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