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對中國海軍來說,這天卻是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大日子,因為這天國產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山東號」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中國海軍也藉此進入雙航母時代,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兩艘航母的國家。
山東艦過去海試的照片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關於「山東艦」的具體性能資料還是一個謎,網絡上傳出的各種性能參數也絕大大多數沒有得到官方證實,而且報道關於「山東艦」的新聞大多數也是訓練,所以如果要對「山東艦」有一個更好地了解,只能基於其前型「遼寧艦」進行分析預測,而關於「遼寧艦」,眾所周知的是,其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次艦「瓦良格號」,該艦在蘇聯解體以後,由愛國商人徐增平先生購買後捐贈給中國海軍,後來經過船體、雷達和電子系統的現代化改裝後交付海軍使用。
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的垂直飛彈發射裝置
儘管「遼寧艦」得到許多升級和改裝,但本質仍然是蘇式航母的底子,整體能力受到許多限制,蘇式航母比較側重單艦綜合作戰能力,要求航母不但可以搭載艦載機,還可以獨立進行反艦和防空作戰,必要時甚至可以將自身作為戰術級的突擊力量使用,如「庫茲涅佐夫艦」的飛行甲板上還安裝有垂直飛彈發射管,而美式航母更加側重艦載機的能力,它更加願意將航母作為海上移動飛機場,因此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美式航母通常需要護航艦隊,雖然單艦綜合能力不如蘇式航母,但普遍認為美式航母的戰鬥力要遠遠超過蘇式航母。
中國海軍遼寧艦在訓練
論「遼寧艦」的性能,過去普遍認為非「尼米茲」不可匹敵,確實,若論噸位,以「遼寧艦」6.6萬噸的排水量可以說只居「尼米茲」以下,但在艦載機的搭載量上,卻只有區區20多架蘇-33或殲-15,還不如即將完成航母改裝的日本海自2.7萬噸級的「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幾乎與殲-15同樣體型的F-35戰鬥機,日本為兩艘「出雲級」準備了42架,而僅比「遼寧艦」排水量大出約30%的「尼米茲級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卻比「遼寧艦」多出一倍還不止。
各國航母體型比較
而在作為航母最重要的指標,艦載機的放飛能力上,使用滑躍起飛方式放飛艦載機的「遼寧艦」,效率非常之低,以同級艦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為例,良好的海況條件下,平均每3-5分鐘才能放飛一架艦載機,而使用彈射起飛的「尼米茲」,甚至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也能保證在極度惡劣的海況條件下保持每30秒一架艦載機的放飛速度,連僅僅完成航母改裝的日本「出雲級」也能同時起降五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理解海軍曾經多次強調「遼寧艦」為「航母訓練艦」,為中國海軍培訓航母人才使用,而不是作為作戰艦艇編入艦隊執行戰備任務。
基於衛星圖片畫出的兩艦線圖
而關於「山東艦」,該艦基於「遼寧艦」而來,雖然做出了許多重大升級和改動,比如在體型上,「山東艦」就要比「遼寧艦」整體略大,甲板略長,艦島也小了約10%左右,排水量也比「遼寧艦」要大,介於66000至70000噸之間,在設備上,由於「山東艦」為新造艦,因此設備集成度和現代化水平當然要超過「遼寧艦」,使其更加符合中國海軍的實際使用需求。
中國海軍遼寧艦與山東艦編隊想像圖
但「山東艦」仍然沒有擺脫「遼寧艦」的影響,整體布局大致相同,現代航母的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常規動力和滑躍起飛方式,兩艦也基本一致,差距只是一點點的甲板長度和略微的前放飛甲板上翹幅度,即使如此,也只能增強惡劣海況條件下的放飛能力,無法改變其本質,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山東艦」看作是一艘經過現代化技術優化的作戰版「遼寧艦」,在常規動力和滑躍起飛方式沒有做出改變之前,「山東艦」的性能參數不會超過「遼寧艦」許多,無論如何,普遍認為「山東號」航空母艦的服役比「遼寧號」航空母艦的服役更具意義,因為這是中國海軍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成就。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或者留下您的寶貴意見,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