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是在上午寫文章的,但今天卻是例外,這是因為我上午看了NBA總決賽後意猶未盡久久陶醉於其中,所以沒辦法構思文章。中午好好睡了一覺,下午這才感覺創意又回來了。「玩物喪志」,古人誠不我欺。
今天是高考日,我要祝各位考生都考得自己滿意的成績,前途遠大!考上中意的大學了不要忘記向我們大家報喜哦!
今天的文章寫什麼呢?我想跟大家探討下「祿命法」的源頭。也許有朋友會問:「探討這個有什麼意義呢」?意義很大!源頭就是「家譜」,只有知道了世系來源,我們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命理,才能更合理的使用命理。
那麼,「祿命法」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對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可能其他人也沒有答案,我只能從我的所知談談而已。
「陰陽五行」和「干支」的源頭,很早很早,並且是有可信的資料的記載。就干支來說,有甲骨文中的紀年可以證明其在很早時就已經存在。就五行來說,《史記·律書》中的明確記載。就陰陽來說,漢代的《白虎通》中就有:「五行各自有陰陽」和五行的相生相剋,以及「旺相休囚死」。但是,作為八字命理學最核心的概念——「十神」呢?
「十神」的完整版,我所知道的是初載於《淵海子平》中,這是明代的著作,它被稱為子平法的開山之作。當然,宋代祿命法的《五行精紀》中也有「正印」、「正官」、「正財」等幾乎和《淵海子平》十神相似的名詞,但卻也並不是完全相同。那是不是說「十神」的概念就是來源於唐宋的「祿命法」,而後在「子平法」中得到了整理和完善呢?這個理論也站不住腳。
為什麼我說「十神」理論來源於唐宋「祿命法」和「子平法」的傳承的這套理論站不住腳呢?因為我在更早的書中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正氣官星要到方,貴人會起曲山攢。或加三四命相合,轉祿加官指日間」。這段話來自哪裡?來自晉代的《璇璣經》,而在《璇璣經》的註解中則明白的寫上了「甲年用辛為官」這樣的字眼。
這是不是有點出乎我們的想像?十神中的「正官星」的概念竟然在晉代就已經有了,那麼七殺呢?正印呢?偏財呢?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原書中只寫了正官星,但不代表其他的幾個十神就沒有在晉代出現過。
我的這個想法並非全無依據,因為只要是仔細閱讀《郭氏元經》和《璇璣經》我們就會發現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祿命法的理論,包括我以前多次提及的「干祿支命納音身」,而「干祿支命納音身」就是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的「三命」。
而我們知道,《郭氏元經》和《璇璣經》並不是命理學著作,而是一部堪輿學的著作。這兩部著作里只會收錄跟堪輿學有關聯的知識,而跟堪輿學關聯不深的理論則不會被收錄,所以我們不能認為該兩部書中沒有收錄的命理學名詞就不會在晉代出現。
通過對《郭氏元經》和《璇璣經》的反覆閱讀,我越來越有這樣的一個感覺,那就是「祿命法」可能並不是像很多人所說的在唐代由李虛中首創,它可能在晉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就我的猜想,李虛中有可能是得到了一本古代的命理學孤本,然後將其進行了整理,又通過李賀、韓愈等的大力推廣,所以才為更多的人所知道。要知道,如果不是韓愈給李虛中寫的墓志銘,李虛中可能就跟寫《果老星宗》的張果老一樣成為「到底有沒有」的爭議性人物了。而且,更可信的是《史記》中也有「祿命」二字的記載,同時也記載了司馬季主這位漢代的「命理師」的軼事,只不過司馬季主所使用的祿命法沒有著作流傳於世而已。
寫到這裡,我有很多感慨。有人曾經問我:「如果讓你穿越,你最想回到什麼時候」?我說,我最想回到伏羲的時代,想當面向他老人家請教八卦到底是怎麼演化出來的。現在我也要說,我還想回到司馬季主的時代,想聽他講講祿命法的知識。時間的車輪不可能向後,我們只能從典籍的隻言片語中去了解他們的生平和理論,然後喋喋不休,抒發一下感懷了。
先賢如日月,我為夸父!
文 西風獨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f233885210c7f9f369cad8ffc435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