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時評丨把「考古」「尋寶」當噱頭,流量之後還剩什麼?

2024-11-03     天天正能量

  海報新聞評論員 劉瑞琪

「尋寶」「盜墓」「探險」「天價」……在網絡短視頻與直播間中,帶有這類字眼的內容總是格外吸睛,或許是盜墓小說與影視劇中關於此類內容的精彩描寫,使得不少觀眾充滿著獵奇心理。從早些年的《天下收藏》《鑒寶》等電視鑒寶節目開始,王剛用一把錘子砸爛世間贗品的一幕就令許多觀眾印象頗深,如今轉戰網絡平台,這類題材依然吸引著大批流量。

考古內容進駐網絡平台,本是打開年輕人親近文博的窗口,卻讓部分別有用心的主播當作流量密碼鑽了空子。有的主播為了直播效果,把鑒寶演成了娛樂情景劇,還以文物鑑賞當成引流手段,最終目的是推銷櫥窗里的珠寶、古玩、字畫;有的直播間在古蹟「尋寶探險」,以身涉險破壞歷史遺蹟,或者乾脆就是偽造考古現場,作秀演戲;更過分的,直接用假古董編故事給老年人洗腦,哄騙其下單獲取大量財富。

考古是發現、研究、保護、利用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科學,對相關從業者有著一定的專業門檻與專業技術要求,不僅需要此領域的專業知識,還需要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將文博工作過度娛樂化,作為一種「樂子」來消費考古概念,甚至當成噱頭來坑蒙拐騙,不僅會混淆公眾認知,還會消解這項工作的歷史厚重感與真正意義。

近日,國家文物局與中央網信辦聯合部署開展相關違法違規內容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指出當前網絡短視頻和直播中存在涉及盜墓、古墓探險、偽造考古現場、非法鑑定出土文物等內容,並針對網絡短視頻和直播中存在的涉嫌為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信息便利或幫助,宣傳封建迷信和一夜暴富等不良價值觀、片面追求流量、蓄意歪曲考古工作價值、違法違規鑑定、誤導公眾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此次文物部門與網信部門的聯合整治行動,可謂是一場「及時雨」,適時督促網絡平台強化落實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規範相關重點短視頻和直播運行服務。打著「考古」「尋寶」旗號擾亂文物管理秩序的內容必不能長久,在流量洪流中,何不嘗試轉換賽道,發揮網際網路的積極引導作用,讓觀眾在短視頻與直播中了解真正的文物價值與考古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文保觀,不僅能收穫正向的流量,也能傳播文化、傳續文明,為中華文明的考古與文博事業的發展起到正向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ef40938f7c1a60aae69bec79c55cc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