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被電動車和自動化逼到絕路

2023-09-18     每日汽車觀察

原標題: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被電動車和自動化逼到絕路

距離底特律半小時車程的密西根州韋恩市,是福特工廠所在地,一條密西根大道貫穿美國汽車業中心。

但是如今行駛在這條大道上運送零部件的卡車司機們很頭疼,他們被罷工隊伍擋住了進入工廠的大門,「繼續往前開,你不能進廠,往前!」

今天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舉行罷工的第三天,近1.3萬名工人參與其中,在此之前,UAW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同時針對底特律三大汽車製造商舉行過罷工。

加薪36%、每周工作四天、增加退休工資、增加帶薪假期、延長育兒假……表面上看,這是汽車工人們希望獲得更好的待遇,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實際是傳統汽車工人們對汽車行業電動化和自動化的抵抗。

相比擔心如此沉重的勞工成本是否會拖垮車企,他們更關心自己是否會在電動化轉型中失業破產。

一直漲的只有物價和車企利潤

UAW的罷工進入了第三天,工會與三大車企的談判還在繼續。

有聲音認為,工會漫天要價,最終會拖垮美國經濟並被反噬。對此UAW主席肖恩·費恩表示,「我們不會破壞經濟,事實上我們破壞的只是億萬富翁們的經濟。」

雖然工人們要求四年內漲薪36%聽上去很誇張,但是他們確認為,車企高管們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年薪,更誇張。

在福特工人們開始罷工後,CEO吉姆·法利曾與罷工隊伍有過短暫溝通,不過相比溝通的內容,參與罷工的工人司徒·傑克遜印象更深刻的,是CEO身上的定製西裝。

「你看他這身歐洲定製西裝,和他一年2900萬美元的薪水多般配啊,再看看我們,只能穿著牛仔褲和T恤在這為生存而奮鬥。」

確實如此,自從底特律三巨頭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復甦之後,車企利潤連年創紀錄,CEO們的薪水也水漲船高。

2013年-2022年期間,三家汽車製造商CEO的薪酬上漲了40%。與此同時,自2008年以來,汽車製造工人的平均時薪下降了19.3%。

車企們則認為,工會獅子大開口會讓他們在與特斯拉這樣沒有工會組織的企業相比,進一步失去競爭力。

福特CEO表示UAW的加薪要求會「讓公司破產」,通用汽車則表示,UAW提出的工資和福利要求會讓公司損失1000億美元。

而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公開反駁道:「我對(通用汽車CEO)博拉女士說,你知道一名工人靠每小時17美元生存是什麼感覺嗎?」

作為總統,正在尋求連任的拜登也傾向於站在工人這邊,他表示「創紀錄的企業利潤,應該與工會的工人一起分享。」

電動化轉型帶來的失業

一直反對工人成立工會的特斯拉CEO馬斯克,看似是這次UAW大罷工的受益者。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倡導者和投資人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表示,罷工的贏家是那些擁有高度自動化和沒有工會組織的車企,而底特律三巨頭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實現自動化,用機器人取代工人,要麼解散工會。

「像特斯拉這樣,既擁有高度自動化,又沒有工會的車企會勝出,因為它們可以繼續大幅降價了。」

隨著罷工繼續,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上拱火,他在一條總結了工會要求的帖子後評論,「現在還有人真的在造車嗎?」

數據顯示,底特律三巨頭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福利)平均每小時在66美元左右,而特斯拉只有45美元。富國銀行預計,如果滿足UAW的漲薪要求,底特律三巨頭的平均勞動力成本將增至每小時136美元。

這樣的結果,就是讓特斯拉這種沒有工會的新造車企業,在競爭中享受更大的成本優勢。

那麼為什麼特斯拉的工人工資不高,卻還甘願為馬斯克效力呢?主要是因為股票。馬斯克不止一次強調,特斯拉工人的工資,比UAW提出的需求還要高,因為工人們擁有股票期權。

雖然這幾年特斯拉股價有過動盪,但是整體上一直在飛漲,用馬斯克的話說,很多藍領工人多年來已經通過股票獎勵計劃成了百萬富翁。

一方面通過股票期權獎勵,特斯拉可以付出更少的勞動力成本留住工人,另一方面,馬斯克也在利用自動化優勢,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今年3月他曾透露,下一步特斯拉的目標是將製造成本削減50%。

而這種電動化轉型和自動化率提升帶來的崗位流失,正是UAW工人們最擔心的。

根據估算,電動化轉型可能會導致3.5萬個汽車工作崗位流失。UAW主席肖恩一直強調,車企向電動化轉型必須是「公平的過渡」,不能讓工人們「因此掉隊」。

雖然目前電動汽車只占美國新車銷量的8%,但是長久來看,隨著底特律三巨頭轉型加速,會有越來越多工人因此失去工作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UAW要求車企漲薪的同時,縮短工作時間,這不僅是為了休息,更重要的是車企要因此多僱傭工人,才能滿足現有生產計劃。

剛剛過去的周日,UAW已經恢復了與通用汽車的談判,周一也重啟了與福特和Stellantis的談判,最終誰願意更讓一步,結果還不得而知。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最終UAW的工人和底特律三巨頭,誰都不會是贏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a0e907b92f4cd1db47fea271137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