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住這道門,開封遷走了兩個學校,還修了一堆仿古建築

2019-09-04     旅遊看開封

中國人對"門"歷來十分重視,甚至還專門有一個神職叫"門神",逢年過節還會祭拜。而在"七朝古都"開封,有一道特殊的門——欞星門,也十分傳奇。

欞星門,是原本開封府文廟的一道門。根據《開封府志》記載載:"(開封府文廟)廟中大成殿七楹,東西廡各七楹,戟門三楹,欞星門三楹,外為泮池。左右建聖域賢關二坊,名宦鄉賢二祠,在戟門外東西各三楹,啟聖祠三楹。"然而,現在僅有欞星門三楹存留。

大約是在道光年間(1841年),黃河最後一次大改道,將開封府文廟沖毀,僅餘下牌坊、泮池、欞星門等建築。再到後來,因為修路,其他的建築都被拆毀。上個世紀,文廟舊址先後為開封七中、開封第一師範所在。直到2014年,為了維護欞星門這一古建築,周邊的建築被先後推平。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欞星門臨街而立,抬梁式建築風格明顯,以四根通天柱支撐,柱頂飾石雕走獸。柱間朱扉三座,中間一座略高,門上各施斗栱,頂為綠琉璃筒瓦,並有脊獸。門兩邊用抱鼓石夾持,用來防止其晃動。畢竟,這座門也並非立在舊址,而是平移了10多米。

欞星門前面為兩個石獅,應該是元明時期遺留下來的舊物。而在欞星門身後,則是一個廣場,中間豎有一尊孔子像,其後為守望閣,均為附屬於欞星門的仿古建築。以守望閣為中軸線,兩側對稱分布著文廟碑廊和御筆碑廊,分別展出原文廟的碑文和康熙皇帝的御碑,比如康熙皇帝榆次禹王台的《功存河洛》四字等等。

據說,重修欞星門是為了重續開封的文氣。那麼,看了這道門,你認為真的可以守得住開封的文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X_HAm0BJleJMoPMS7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