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隻堅果兒
鯨看 | ID: hualujk
耽改,是近幾年最具熱度的影視劇題材。
耽改劇「火」到什麼程度?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
自古耽改出頂流,得CP者得天下。
這句話雖然有些許誇張,但事實也確實如此。
耽改劇接連爆紅,
這一類的劇作也越來越多,
最近,今年的第一部耽改劇開播了,
它火,但火的同時,爭議也不少。
《鬢邊不是海棠紅》由黃曉明、尹正和佘詩曼領銜主演。
該劇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為背景,
講述了愛國商人程鳳台與一代京劇名伶商細蕊因戲結緣,兩人在梨園百態與戰火動亂中相互扶持、並肩前行,堅定了振興京劇國粹的信念和定傾扶危、以身救國的崇高理想,最終攜手與殘酷命運奮力抗爭的傳奇故事。
在被惡意打低分的情況下,
這部劇目前的豆瓣評分仍能達到7.3分,
足以見這部劇的「抗打」。
具備熱度,也要面臨爭議,
正是耽改劇的發展現狀……
耽改劇是何時開始走進大眾視野的呢?
提起這個問題,
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2016年的《上癮》,
確實,《上癮》稱得上是內地第一部「出圈」的耽改劇,
但其實,耽改劇從2015年的一部《逆襲之愛上情敵》就已初見發展的雛形,
而《上癮》的「火」對耽改劇的發展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雖然「火」,但由於《上癮》在某些方面展現得過於大膽,
最終,這部劇還是被下架整改了。
伴隨著第一部「出圈」的作品被下架,
耽改劇對「分寸」的把控更為嚴格,
2017年,耽改劇播出的數量不多且質量低下,基本沒什麼影響力,
顯然,其發展陷入了一段迷茫期。
轉機的到來是在2018年,
《鎮魂》播出後的火爆讓耽改劇的發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即便如此,耽改劇依然沒能完全走出低谷,
直至2019年,
《陳情令》的口碑、熱度雙豐收才真正將耽改劇帶出低迷。
據不完全統計,繼《陳情令》之後,2020年將有59部處於不同籌備階段的耽改劇項目要進入大眾視線。
數據的背後,也讓人不禁心生疑問,
耽改劇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準確地說,春天的到來並不容易,
看似是春天,但其隱藏的矛盾與問題也不少,
前一段時間,肖戰227事件就足以說明問題所在,
一直以來,耽改劇都是在戴著鐐銬跳舞,稍有不慎踩到紅線,便會粉身碎骨。
經過此次事件的發酵,
耽改劇會不會被封殺不好說,
從目前《鬢邊不是海棠紅》的開播來看,
封殺的可能性不大,
但耽改劇的審查必定會更加嚴格。
作為2020年第一部開播的耽改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熱度相當可觀,
還未開播時,其官宣的消息就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尹正的京劇扮相和黃曉明在預告片中的「去油」演技都得到了網友們的好評,
再加上佘詩曼的參演,更讓這部劇備受觀眾期待。
剛開播時,這部劇霸榜熱搜,斬獲5個熱搜和熱門話題,且「尹正演技」更是登上熱搜第一,黃曉明飾演的程鳳台也頗受好評。
熱度、口碑都不差,《鬢邊不是海棠紅》妥妥地成為了一部爆款預定。
劇紅,人也紅,成功的耽改劇都是如此。
《上癮》的播出讓主演黃景瑜和許魏洲從名不見經傳變得人氣爆棚,
《鎮魂》的熱潮讓朱一龍、白宇兩位主演徹底走紅,
《陳情令》的火爆異常更是讓原本熱度不高的肖戰、王一博一躍成為頂流,圈粉無數,
甚至,劇中的一眾配角也一起火了起來。
無論什麼劇,只要足夠火,收益都不會低,
更何況耽改劇還有其衍生品帶來的「粉絲紅利」。
就拿《陳情令》來看,
播出時,平台開啟付費點播模式,
這一「圈錢」行為雖然讓很多觀眾不滿,
但仍有不少耐不住性子的粉絲選擇了花錢搶先觀看,
根據數據顯示,在《陳情令》大結局放出19個小時後,有超過260萬人付費點播,而點播的價格是6元1集,30元6集,按每人30元計算,平台一夜的收入就高達7800萬元,
劇中OST數字專輯的售出量也已突破130萬,
除此之外,貼片廣告、官方周邊、見面會及演唱會門票等各方面收入更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不可否認,耽改劇帶來的紅利十分可觀,
「女性市場為主+粉絲經濟」
耽改劇只要獲得觀眾肯定,
就必然不缺「吃紅利」的機會。
當一個事物變得有利可圖時,
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吃耽改劇紅利」的現狀正是如此。
隨著想「吃紅利」的人越來越多,
耽改劇也逐漸呈現出泛濫之勢,
但觀眾不是傻子,
喜歡,不代表不挑,
觀眾對劇作的質量依然有要求,
耽改劇再多,也不會「照單全收」。
所謂耽改劇,就是耽美小說、動漫等作品改編成的影視劇,
當下,對於耽改劇,最大的爭議就是「魔改」。
耽美在我國特指男生之間的愛情,
由於喜歡耽美的人越來越多,
耽美文學創作也越來越繁華,
多部優秀的小說作品都成了熱門大IP,
而熱門IP小說影視化正是近幾年的潮流之勢。
題材敏感,又想蹭熱度、影視化,
改編就成了最大的難題,而這也正是其爭議之處。
原著粉最怕的就是心中的「白月光」被毀,
然而,在影視化的改編下,耽美小說大多被改得面目全非,
這也就導致不少粉絲開始抵制耽改劇,
對此,粉絲們的態度是,
耽改劇蹭著耽美的熱度,卻否認他們的愛情,這樣的劇拍了也沒什麼意思。
其實,原著粉們的寬容度並不低,
「社會主義兄弟情」的套路只要編得好,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大環境就是如此,粉絲們默默地磕CP就好,
但影視化改編強行「兄弟情」或給雙男主強加一條女主感情線,這種程度的「魔改」,是粉絲們難以接受的。
《魔道祖師》在最初影視化時就因魔改加女主的問題遭到了原著粉抵制,
在重拍過後,才有了大獲成功的《陳情令》。
在「魔改」問題上,《鬢邊不是海棠紅》雖然遭到了抵制的波及但並沒有太多劇情爭議,
這主要是因為原著小說作者文筆細膩,除去耽美,其民國和梨園都是很好的內容方向,
而且這部劇是由小說原作者親自編劇,改編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除去「魔改」,耽改劇還面臨著一大爭議——選角,
耽美,重點在一個「美」字,
「耽醜劇」是觀眾們無法接受的,
因此,「神仙選角」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縱觀近幾年的耽改劇,尤其是熱度高的幾部耽改劇,選角的顏值都倍受肯定。
當然,顏值是一方面,符不符合原著設定是另一方面,
不久前,《撒野》影視化選角的消息傳出後,原著粉們就紛紛表示選角是在「逼人撒潑」。
關於選角,耽改劇選用的演員多為新人,
但由於近幾年耽改劇影響力的增大,許多已成名的演員也開始接起了耽改劇。
在這一方面,《鬢邊不是海棠紅》選用黃曉明和尹正就受到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一方認為,尹正的京劇扮相驚艷,黃曉明「去油」後也值得認可,且兩人的演繹符合原著設定,
另一方則認為,尹正在劇中有些胖了,且「中年CP」令人難以接受。
目前來看,針對這一點,肯定的聲音比詆毀的聲音要多,
可見,演員對角色的塑造也影響著觀眾們對選角的看法。
爭議的存在,
反映的是劇作成功所需要的關鍵因素,
畢竟影視作品,觀眾為「大」,
從爭議當中吸取教訓,
「做」好劇,做「好」劇,才是重點所在。
耽改劇的發展之路不好走,
縱然有那麼多優秀的熱門IP孵化,
不被主流認可,市場盲目跟風,製作掙「快」錢、不用心,
這些耽改劇面臨的困境也難以真正解決,
最後,只會有更多的耽改劇成為「炮灰」。
拿出誠意,用心製作,才是發展路上的法寶,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
不如不拍,這樣最起碼還能保留住粉絲們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