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元老黃興和宋教仁為什麼知名度偏低

2023-12-26     千年史館

原標題:革命元老黃興和宋教仁為什麼知名度偏低

黃興和宋教仁在國民政府中的知名度偏低,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革命活動集中於推翻清朝帝制和反袁時期,一則被孫中山、蔣介石的主角光環覆蓋,二來國民黨鼎盛統治全國時期,黃宋二人已經去世多年、退出政治舞台許久,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逐漸已經默默無聞。

1905年組建成立的同盟會並非鐵板一塊,而是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合併組成的一個鬆散聯盟。興中會是孫中山1894年在夏威夷成立;華興會是黃興、宋教仁等人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長沙正式成立;光復會由陶成章等人1904年在東京成立,成員秋瑾、徐錫麟主要活躍在浙江一帶。

鬆散的同盟會很快就出現了分裂、離心傾向,內部爭鬥、衝突不斷,即使呼籲團結的陳天華蹈海而死,也最終沒能挽回光復會的中途退出。但這段時間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倒是能夠同舟共濟,一起度過了一段投身革命活動的蜜月期。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和宋教仁在建國政體上分歧嚴重,孫中山傾向於美國式的實權總統制,宋教仁則熱衷於議會政黨制度,主張由內閣總理執掌最高權力。孫、宋矛盾隨著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又轉為袁、宋矛盾,直到宋教仁被暗殺身亡,政黨政治的主張徹底陷於沉寂。

孫、黃的決裂起自於反袁稱帝的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組建獨裁式的「中華革命黨」。多年革命屢戰屢敗的孫中山痛定思痛,認為必須強調黨員對自己的絕對效忠,才能實現黨魁對組織的有效控制,避免同盟會那樣的鬆散分裂、難以凝聚革命合力。黃興對此很不認同,認定這會導致政黨成為個人的私器。嚴重的分歧最終導致孫、黃二人的分道揚鑣。

宋教仁被暗殺於1913年3月22日,黃興則於1916年10月31日病逝。隨後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身邊陪同的主要是胡漢民、陳炯明、汪精衛、蔣介石等人,通過組建黃埔軍校和「聯俄聯共」的轉變,革命風貌已與滿清、袁世凱時期大不相同。

此時黃、宋二人原湖南華興會勢力,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宋教仁的政黨政治更是無人再提。革命鬥爭的重心也偏重向了軍閥內戰統一和國共階級爭鬥。

隨後,蔣介石在國民黨中後來居上,憑藉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頭銜,和與宋美齡聯姻拉攏來的江浙財閥支持,成功攫取全國最高權力寶座。以國父孫中山繼承人自居、視孫總理為自己權力合法性來源的蔣介石,自然不會過多宣傳、提及與孫中山有政治分歧的黃興、宋教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9fce65e366ac20a613335fe796499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