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會武術,誰也擋不住:魯智深武藝高強,但有三位梁山好漢,他卻可能打不贏

2023-11-0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法師會武術,誰也擋不住:魯智深武藝高強,但有三位梁山好漢,他卻可能打不贏

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史料中只有三十六人存在,其中有鐵天王晁蓋,也有摸奓雲杜遷,當然宋江吳用魯智深武松也都確有其人,而且武松還不止一個:參加梁山聚義的是打虎武松,杭州埋著的杭州知府高權手下提轄武松。

魯智深何時因何上梁山,史料和小說的記載和描述並不一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魯智深都是梁山第一大俠、第一好漢,其人的力量和武功,在一百單八將中都屬超一流,馬上林沖和部下武松,都沒有把握戰而勝之。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先看史料後看小說,來聊一聊哪些梁山好漢能跟魯智深一較高下——肯定能打贏魯智深的,並不包括林沖和武松。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押運花石綱並義結金蘭的是楊志、李進義、林沖、柴進、王雄、花榮、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等十二個殿帥府制使,智取生辰綱的,是晁蓋、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八個拜把子兄弟。

史料中的鐵天王晁蓋「身材迭料(特別高大),遍體雕青(也叫花繡,現在叫刺青或紋身),手內使柄潑鑌鐵大刀,晁蓋應該沒有在曾頭市中箭身亡,而是一同受了招安,所以當時的元城縣尉李若水(宋欽宗靖康年間晉升太學博士、吏部侍郎)寫了一首紀實詩《捕盜偶成》:「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這三十六人中就有鐵天王晁蓋,根據畫像寫成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晁蓋倒數第三:「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

在宋江三十六盜中,花和尚魯智深是最後一個加盟的,武松何時入伙,史料沒有詳細介紹,魯智深帶著自家兄弟投奔宋江的時候,武松已經在那裡了。

魯智深可能就是第一代老種經略相公麾下的和尚法嵩,造反後加入了梁山軍,後來又跟宋江一起受了招安。

《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出現了很多梁山好漢的名字,比如叛宋降金的節級李逵,臨陣脫逃坑死小眾經略相公种師中的「招安巨寇」楊志,被韓世忠欺負的呼延綽。

史料太過繁雜,而且不乏矛盾之處,梁山好漢的綽號和姓名也不盡相同,為了方便起見,咱們還是以《水滸傳》為依據,來看看名字和身份在史料和小說中都一樣的花和尚魯智深——此人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十分勇悍,但是在《水滸傳》中,卻有三位梁山好漢,可能是他打不贏的。

魯智深出身於種家軍,是真正從疆場上百戰餘生的職業軍官,平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研究怎樣殺人而不被人殺,所以當鎮關西抄起短刀時,就激發了他的戰場本能,三拳直取要害,根本就沒有半點花巧。

魯智深在種家軍的時候,敵人是西夏重甲騎兵「鐵鷂子」,對付他們,只有棍棒鞭鐧蒺藜骨朵等重打擊兵器最有效,魯智深後來用的禪杖,就是宋軍制式兵器「訶藜棒」的變形。

魯智深不但力大無窮,騎術也相當高超,他騎著大白馬從二龍山馳援桃花山,長途奔襲後,還能把以逸待勞的雙鞭呼延灼打得叫苦連天,說明即使是馬戰,魯智深的戰鬥力也不在林沖秦明之下,我們甚至可以說霹靂火秦明絕不是魯智深的對手。呼延灼的鐵甲連環馬,未必就比西夏鐵鷂子強,在六十二斤的水磨渾鐵禪杖之下,也會被幾下子拍扁。

梁山馬軍五虎將的水平都差不多,即使是排在首位的大刀關勝,也打不過豹子頭林沖與霹靂火秦明聯手。

林沖肯跟秦明聯手打關勝,在氣勢上就弱了一頭:如果林沖認為秦明一個人能擊敗關勝,他就沒必要上;如果林沖認為自己比關勝秦明都強,也可以等秦明戰敗後再出手。

林沖之所以沒有等待,就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後來宋江以關勝為馬軍五虎將之首,林沖也沒什麼意見。

林沖的武功,應該跟魯智深在伯仲之間,林沖尚且打不過關勝,魯智深上去,獲勝的機率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於是魯智深可能打不贏的第一位好漢就出現了:寶刀燦燦霜雪光,冠世英雄不可當。除此威風真莫比,重生義勇武安王。

關勝在梁山並非第一高手,伐遼的玉田縣之戰,關勝單挑耶律得重的耶律宗雲,打了無數回合不分勝敗,呼延灼與徐寧、索超一擁齊上,四個原朝廷軍官大戰耶律四小將,斗將平局,混戰失敗:梁山四將主動撤退,耶律四小將窮追不捨,梁山軍被打得「七斷八續,你我不能相救」。

玉田縣之戰,梁山「虎將」顏面盡失,最後是玉麒麟盧俊義替他們找回了場子:「盧俊義一騎馬一條槍,力敵四個番將,並無半點懼怯。約鬥了一個時辰,盧俊義得便處賣個破綻,耶律宗霖把刀砍將入來,被盧俊義大喝一聲,那番將措手不及,著一槍刺下馬去。那三個小將軍各吃了一驚,皆有懼色,無心戀戰,拍馬去了。」

這一戰足可以證明,盧俊義的武功遠在大刀關勝之上,即使是林沖和秦明聯手,也未必能贏盧俊義,魯智深與盧俊義單挑,勝算不會超過三成。

盧俊義馬戰幾乎無敵,步戰功夫好像差了一點——上梁山之前,他與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先後單挑,最後都是三回合無奈,這說明再打下去,勝負也殊難預料,魯智深武松聯手,拿下盧俊義應該不成問題。

盧俊義上梁山前表現不佳,可能是因為沒有戰馬長槍,等他裝備齊全了,梁山好漢似乎就沒有他的對手了。

魯智深可能打不贏盧俊義,但論起綜合實力,盧俊義在梁山只能排第二或第三,關鍵時刻,他還得公孫勝救命——王慶的「軍師都丞相」李助,擊敗盧俊義的時候,用的是劍術而非「法術」,劍術是武功,跟法術不是一回事,所以盧俊義是敗在了李助的武功下:「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

李助的寶劍是握在手裡的,這說明他練的不是法術類飛劍,公孫勝擊敗李助,需要掐訣念咒,用的就是法術了。

公孫勝用法術擊敗了李助的劍術,說明其綜合實力遠在盧俊義之上,這位修道之人,應該比半路出家的魯智深更厲害一些,魯智深與他單打獨鬥,可能練一成勝算都沒有:法師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公孫勝恰好就是個會武術的法師。

水滸原著中的公孫勝,並不像新版電視劇演的那樣眉清目秀文質彬彬,實際上他的身高跟魯智深武松一樣,都是八尺,體格也很健壯,他初見托塔天王晁蓋,就是一路打進去的:「只見那個先生身長八尺,道貌堂堂,生得古怪,正在莊門外綠槐樹下打那眾莊客。」

公孫勝一部絡腮鬍須,有這樣鬍鬚的,都是猛男。猛男公孫勝「為因學得一家道術,亦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這就十分難對付了:魯智深肯定不能三拳兩腳將其撂倒,一旦讓公孫勝有機會掐指成訣,魯大俠就危險了。

當然,說魯智深打不贏入雲龍公孫勝、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這也只是筆者一家之言,魯智深可能打贏其中的一兩個,也可能在這三人之外,還有魯智深打不贏的好漢,於是最後只好請教讀者諸君:如果不施展法術,也不下毒用藥,更不下水廝打,只看馬上步下持械單挑,魯智深兩方面綜合評分,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能不能排進前五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9b8b67c9c3f360b995107199d147c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