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體育選課單,讓「脆皮大學生」不「脆皮」

2023-11-15     健康報

原標題:豐富體育選課單,讓「脆皮大學生」不「脆皮」

評論

高爾夫球、攀樹運動、潛水、帆船、三邊足球、槳板、擊劍、極限飛盤……廈門大學這些獨具特色的課程備受學生們喜愛。據近日媒體報道,該校多達53門課程的體育課選課單,也被學生們形象地比喻為「體育超市」。在學生體質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廈門大學的做法讓人們看到學校為引導學生愛上運動、愛上鍛鍊所做的努力。

前不久,「脆皮大學生」話題一度發酵。所謂「脆皮大學生」,是指那些體質脆弱、極易受傷和生病的大學生。玩梗之餘,人們對大學生體質問題進行了討論。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如下:小學生為6.5%,初中生為14.5%,高中生為11.8%,而大學生則為30%。這樣的數據,發人深思。

按照教育部規定,大學一、二年級的體育課是必修課。但在現實中,許多高校並沒有保質保量開設體育課,要麼每周一課,要麼課程內容過於傳統,無法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加之高校管理環境寬鬆,許多大學生在體育課之外極少參加鍛鍊,「脆皮大學生」越來越多就不足為奇了。引導更多大學生走向操場,重在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熱情,高校應當有所作為。

對此,廈門大學的一些探索或許值得借鑑。一是推廣「三自主」課程體系,即自主選內容、自主選教師、自主選時間。二是將體育課與其他專業所需的專業技能綁定,比如,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專業的學生因時常去野外進行標本採樣,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攀樹課成為學生們掌握技能的很好途徑。三是發揮體育社團的作用,組織形式多樣的運動會等。

蔡元培曾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高校體育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是實現終身運動的關鍵環節。各地高校不妨結合實際探索體教融合、課堂教學和課外鍛鍊融合的方式,深入開展本校特色體育項目,拓展實用性與體驗性體育課程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導更多大學生愛上運動、培養運動習慣,讓大學生實現從「要我運動」到「我要運動」的轉變,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文: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檢察院 付彪

編輯: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UHNINGFG】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749ba5f5f0eef3b0863d1ec59b645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