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岩茶,輕火、中火、足火要怎麼選?哪個更適合新手?

2023-08-05     小陳茶事

原標題:第一次喝岩茶,輕火、中火、足火要怎麼選?哪個更適合新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又到了每周例行盤點的時候。

岩茶圈這個小小江湖,時時都有新鮮事出現。

點滴匯總起來,能順道幫助一些茶友,掃清現時喝茶遇到的困惑。

又或者,將其當成談資。

在周末和朋友約茶閒聚時,嘮一嘮,聊一聊。

茶桌上,泡著一泡岩茶肉桂。

言語間,就事論事,聊著應景應時的話題,再愜意不過。

《2》

一、新手喝岩茶,是看火候還是適口?

網上看到有人曬圖,稱自己買岩茶踩坑了,讓大家別信網上的胡亂推薦。

見狀,路人A留言。

「這不是看火候嗎?」

言外之意,博主買的那款岩茶火功稍高,所以因為適應不了,喝不慣。

對此博主的答覆也很有意思。

「看什麼不重要,好喝適口最重要。」

路人A:「茶葉火候不重要,別搞笑,你喝清香的去吧。」

博主:「新手小白只能這樣理解了,懂的話就不踩坑了。」

路人A:「因為你是新手,所以告訴你岩茶火候很重要。你就算花5000買重火的你也接受不了,說不定你花500買個清香的就喜歡了。這就是為什麼茶要分不同工藝,不同口味人群。」

一番圍觀下來,不知道大家會站在哪一邊?

千金難買心頭好,花了幾千幾萬買名貴海鮮待客,結果對方就鍾愛清粥小菜的情況,的確有存在。

但這種口味偏好,不是這段爭議的重點。

因為那位曬圖出來吐槽的博主,主訴方向是,自己買岩茶踩坑了,覺得XX肉桂特別難喝。

這裡已經不涉及火功高低與口味偏好差異影響了。

如果是真正的好茶,哪怕焙到足火後,照常沖泡,不要在一開始就將茶味悶濃,遞給剛開始喝茶的新手喝,也能獲得好評。

真正的好岩茶,不存在欣賞門檻,哪怕再不懂茶,也能憑藉味蕾本能,分辨真假。

《3》

二、清香型岩茶和重火茶,哪個更好?

繼續上一段的解析,背後有不少基礎名詞概念,有待解清。

很多茶客會在下意識間,將輕火岩茶約等於清香型口味。

但清香型岩茶的說法,在圈內有些不倫不類。

提到清香二字,更多是鐵觀音那邊的事。

和傳統制茶相比,清香型鐵觀音大大降低了發酵度,外加上也沒怎麼焙火,所以做出來的干茶,顏色綠綠的,一度讓不少人誤以為是綠茶。

但輕火岩茶不一樣,輕火岩茶的做青,也有做得「熟一些」的,發酵度適中,焙火存在感強,剛焙出來時,照樣能從干茶聞出焙火香氣。

對比十二釵里的輕火品種茶,與清香型鐵觀音,能直觀看出差別,怎能一概而論?

至於重火茶,這兩年在圈內提得比較少。

正常岩茶的焙火,火功焙到極致狀態,就已經算足火。

足,含有足夠、充足、完全的意思。

足火之上,再往下焙,就成了重火。

這時候,千萬別再相信,岩茶的火功是越高越好。

因為達到足火後還沒及時停手,繼續再冒著風險焙高,基本上出來的高火茶都是病態的。

哪怕沒有達到變成炭的糟糕程度,干茶也已經微焦,葉底缺乏彈性,茶水帶有焦苦的咖啡味,湯色發暗,因為內質受損影響,湯感厚度下降……

如果說輕火岩茶僅是涉及概念混用的問題,那麼,重火茶的情況明顯惡劣許多!

《4》

三、500塊的清香茶,比5000塊的重火茶,更適合新手?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稍微調整一下。

新手喝岩茶,應該從焙火輕一些的喝起,還是喝焙火足一些的茶?

在所有新手眼中,是不是500塊的輕火茶,比5000塊的正岩足火茶更好喝?

經過這些年觀察,有一定茶齡的人,哪怕剛剛開始嘗試岩茶也可以從足火先喝。

如果原本一直愛喝花茶、綠茶的話。

初步嘗試岩茶時,從焙火輕一些的喝更適口。

0基礎的茶界新人,先喝輕火、再喝中火,最後再嘗試足火,可以幫助更好地感受與對比。由淺入深,也是不錯的入門體驗。

總得來看,只要處於正常火功範圍的岩茶,包括輕火、中火、足火等,都可以嘗試。

至於500塊輕火茶對比5000塊正岩足火茶的問題。

麻花覺得,香高水薄的外山品種茶(500價位買不到正岩),乍一聞雖然新鮮,香氣抓人,但很容易喝膩。

不論怎麼看,還是茶味紮實,香氣大量溶於茶湯的優質正岩茶更適合大眾。

畢竟,哪怕新手不懂,一分錢一分貨的基礎道理,還是不難看出來的。

如果強行要對比,至少是同等五千價位的正岩輕火茶與足火茶,才有可比性。

《5》

四、焦香味的岩茶是用電焙出來的,別買?

看到有人說,帶焦香味的茶,千萬別買,這都是電焙出來的,焙火焙過頭了。

看到這一幕,只感覺一頭霧水。

腦海間,瞬時浮現一連串問號。

岩茶圈內,所謂的焦香是何物?

麻花只聽說焦糖香與焦味,如果是焙過頭產生的焦味,就不該定義成「香」,不然就是自相矛盾。

就事論事,如果是聞出焦糖香的岩茶,這再正常不過,因為只要是經歷高溫焙火,就免不了出現焙火香氣。

而焦糖香,正是最常見的焙火香體現。

喝岩茶,是炭焙好還是電焙好?

麻花覺得,炭焙其實比電焙更考驗技術,同時成本耗費也更大。

電焙和炭焙比,不足之處是少了幾分炭火香。

但只要溫度足夠,焙茶時間、翻焙頻率適中,對岩茶焙火質量而言,影響不了大局。

現如今,除了中高端檔次的岩茶,能保留炭焙傳統外。

如果是只是買5、600百左右的岩茶,糾結炭焙、電焙意義不大。

《6》

五、為什麼買肉桂更容易遇到垃圾茶?

這是從網上看到的提問。

在岩茶圈內,肉桂享有的特殊對待還有不少。

肉桂為什麼更貴?
肉桂為什麼更容易踩坑?
肉桂為什麼這麼火?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歸根到底說起來,問題本質都是一樣的,這是對岩茶肉桂的特殊對待。

按麻花來看,選岩茶肉桂踩坑機率這件事,還真的不好一刀切。

伴隨著多輪擴大種植,肉桂這個品種在整個武夷山,一點也不稀缺。

「以肉為貴」的說法,已經成為岩茶歷史。

但在買茶踩坑這件事,關鍵得看你得切入角度。

打個比方,岩茶肉桂作岩茶主流品種,好比去飯店吃飯時,點西紅柿炒蛋這樣的家常菜。

看似普通的番茄炒蛋,說它容易踩雷吧,也的確如此。

因為有的飯店會大量加糖,有的會加薑絲,有的又會加醋進去,總之,各式版本下,很容易讓你遇到自己嘗不慣的怪味。

但和一些小眾菜品相比,番茄炒蛋算是保守點菜項。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會變成路。

世界上本不存在容易踩坑的岩茶品種,買的人多了,才會將機率累計上去。

前段在試茶時,麻花還遇到過一泡漚青味很明顯的新品種春閨。

但放眼整個圈內,幾乎沒人會吐槽,買春閨容易遇到劣質茶。

說白了,這背後無非是機率問題!

不論是買什麼品種,買大熱門的肉桂水仙也好,還是買春閨、嶺上梅之類的小品種,認準色香味才是永不吃虧的選擇。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b67bc023880c20f900f7ed627e2b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