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沒有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2023-08-15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劉道玉:沒有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沒有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作者|劉道玉

來源|朵爾日記

幾乎毫無例外,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主張自由教育的,這就說明:自由是教育必需的前提。

自由是人生來俱有的,是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個人或集體保持創造性活力的先決條件。——劉道玉

自由是教育的靈魂——什麼是自由?

在教育的開頭和結尾,占據統治地位的都是自由——學會質疑、擺脫工具人,成為所期待的自己

劉道玉,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省棗陽縣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國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81至1988年年起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他提出了「教育的理論創新體系」,是中國教育改革的傑出代表之一。著有《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劉道玉口述史》等。

教育與自由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考究一下學校的起源,進而說明自由與教育的密切關係。

起源:

自由是教育必須的前提

據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帕羅特的研究,他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在蘇美爾,大約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多年。

距今5500多年前的蘇美爾學校

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在公元前500年以前,曾經出現了像泰勒斯七賢那樣一大批著名的學者,他們都是自學成才的,而非學校培養出來的。在希臘語中,scole是「休閒」的意思,而英語中的school與希臘語scole一詞同源,所以最早的學校就是休閒的意思。

古希臘人認為,學習是勞動之餘的事,是休閒的組成部分。因此,古希臘人在勞動之餘,從事哲學思辨和藝術創作,從而開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明。

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在閒暇生活中進行理智活動,從而使人的個性、心靈、智慧得到解放和自由。

幾乎毫無例外,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主張自由教育的,這就說明:自由是教育必需的前提。

劉道玉:教育的真功夫是讀懂「人」

劉道玉:新教育實驗的播火者

發展:

自由教育已成為共識

盧梭是法國18世紀啟蒙主義運動傑出的思想家,是自然主義教育的奠基者。在盧梭看來,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每個人生來就是自由的。

基於這種理念,他認為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反對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隨著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展,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也迅速傳播到歐美各國,成為這些國家主導的教育理念。

英國著名的神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約翰·亨利·紐曼是19世紀自由教育的偉大倡導者,根據他的一系列演講,於1852年合成了《大學理念》一書,書中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自由教育理念。

約翰·亨利·紐曼 John Henry Newman

他認為大學教育應為自由教育而設,以心智訓練、性格養成和理智發展為目標,而不為了獲得狹隘的專業知識。紐曼的大學理念,代表了一種經典自由教育哲學的思想,具有豐富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正因為如此,他的《大學理念》出版一百多年後,至今對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此外,諸如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英國大博物學家赫胥黎、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等,都是主張自由教育的,而且他們之所以成為傑出人物也都得益於自由教育。

赫胥黎除了成名之作《天演論》之外,還寫過《論自由教育》一書,他把自由教育解釋為文理兼備的普通教育。他的孫子阿爾杜斯·赫胥黎在《目的與手段》一書中,有一章也專門談自由教育。抗戰勝利後潘光旦先生將《赫胥黎論自由教育》翻譯為中文,這本小冊子曾被編入《新中學生文庫》,對中國近代思想啟蒙起過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國家,自由教育已成為共識,人們自覺地踐行這一原則。美國是當今世界的教育大國和強國,自由教育原則也貫徹得最徹底。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於1915年成立,該會於20世紀初頒布了三A原則,即:

Academic Freedom(學術自由),

Academic Autonomy(學術自治),

Academic Neutrality(學術中立)。

哈佛何以一流?——自由、包容的空氣;全球視野與人類責任......

惟其包容,才有其大;惟其常新,才有活力:惟其承擔,才有魂魄......——大學的精神

大學:

自由是教育的靈魂

正因為自由對於大學是如此重要,所以有不少大學都以「自由」為校訓。

如史丹福大學的校訓是「讓自由之風勁吹」,霍普金斯大學的校訓是「真理使你得以自由」,加州理工學院的校訓是「真理使人自由」,杜爾大學的校訓是「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給予」,等等。

甚至在世界上還有以自由命名的大學,如芬蘭的自由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後者的校訓就是「自由、真實、公正」,這所1948年創建的大學,「自由和國際化」一直被視為它最顯著的特點。

史丹福大學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讓自由之風勁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丹福大學,它創辦於1891年,不僅不能與聲名顯赫的哈佛大學相比,甚至與同一地區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相比,也顯得默默無聞。它在1891年創建時,首任校長戴維·斯坦爾·喬丹選定「讓自由之風勁吹」為校訓,1974年學校又通過了《學術自由聲明》。因為趕上了新技術革命的頭班快車,學校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它造就了美國的矽谷,成就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公司,不僅為美國也為世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西方大學傳入我國,大約是在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期間,是「中體西用」口號下直接帶來的成果。因此,我國早期的大學,無論是辦學的指導思想或是教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深受歐美教育的影響。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於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但辦學頭十多年,校長更換頻繁,各種問題頻發,學校毫無起色。蔡元培先生留學歐洲多年,熟悉西方教育的精髓,他受命於學校危難之際。1917年元月,他走馬上任,表現出一個教育家的雄才大略。1918年《北京大學月刊》創刊,先生在發刊詞中全面詮釋了他的辦學理念,歸納起來就是「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第一次把自由教育引入我國的大學中。

蔡元培像,位於北京大學鍾亭三角地草坪

燕京大學是於1919年創辦的教會大學,第一任校長是約翰·司徒雷登,他制定的校訓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也有人翻譯為「自由、博愛、民主」。

清華大學創辦於1911年,它是在利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29年6月3日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逝世兩周年,清華大學國學院立碑紀念,在碑上刻有陳寅恪先生撰寫的《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碑銘中「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陳寅恪提出的,後一直被清華大學驕傲地視為該校的大學精神。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

沒有自由,

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自由是人生來俱有的,是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個人或集體保持創造性活力的先決條件。自由與教育的關係極為密切,我國當今教育上存在的問題,都與我國教育缺失自由密切相關。總覽我國各大學的辦學理念,沒有一所學校的校訓中有「自由」二字。

為什麼自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呢?

這是由教育的特殊功能所決定的,就大學而言,其主要功能有三,而根本一點是培養人才和從事原創性的科學研究。

首先,以培養人才而言,育人與造機器完全不同,造機器是依照圖紙或標準的模具,放在流水線上進行標準作業,製造出毫釐不爽規格相同的產品。然而,育人就根本不同了,每個人的資質是千差萬別的,各人內在的價值取向也不盡相同。

因此,必須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這就需要自由的環境,尊重每個人選擇的自由。

陳向明:從教師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兩難,看教育的本質——如何認識平衡自由與規訓、平等與差序、親密與疏離的關係?

貞元學校: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現在一些大學亂提口號,把培養目標一味地拔高,什麼傑出人才、大師級人才和「頂天立地」的人才等,這些都是不實事求是的。無論是天才或是大師,都不是學校直接培養出來的,也是不可複製的,他們都是在自由的環境中自然成長起來的。

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賦予他們創造性的各種素質,使他們能進行清晰的、邏輯性的獨立思考,做出準確的判斷,為其日後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科學研究的本質是探索未知,涉足無人進入的疆域,創造未曾有過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理論。要做到這一切,必須發揚自由的科學精神,允許質疑,允許爭鳴,保護科學上的異端邪說,支持冒險精神,為科學上有價值的失敗唱讚歌。

我們須知,任何偉大的科學發明,最初都是源於個人的新創意,而這些創意都只能在無拘無束自由的環境中萌發,任何約束、管制和干預,都只能扼殺創造性,無數的科學發明創造都證明,創造性的成果既不是由科研規劃出來的,也不是由領導重視和號召出來的,更不能靠搞群眾運動,而只能誕生在自由的園地里!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0d9030e86bf0c727c1b8b61482d3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