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爭片,我們平時看的電影都是對已經發生過的戰爭的重現,以史為鏡知興替。
但是6月7日即將上映的一部電影,卻是以預言的形式講述發生在不久的將來的一場戰爭。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場戰爭發生在美國。影片的片名更是直接——《美國內戰》!
初看這個片名,很多人估計會覺得很魔幻,畢竟美國最擅長的事是在挑起其他國家的戰爭發戰爭財,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地爆發內戰呢?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魔幻現實的電影一上映就引發了一致好評,海外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給出了81%的新鮮度,影片更是已經在海外取得了過億美金的票房。
一部無病呻吟的電影是達不到這麼好的成績的,只有真正地看了電影,才會懂得這部電影的價值以及它的尺度!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敢拍的電影,直接點出了當下美國人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經常關心國際局勢的人看完影片,更是會發現,電影里所講述的美國內戰,並非不可能之事,甚至很有可能一觸即發。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不信的話先來看看電影里的一些令人深思的台詞。
電影里有美國平民被軍方抓獲即將處決,此時同伴為其求情,對著持槍的軍人說:「我們都是美國人,不是嗎?」
軍人起初還為同胞的身份有所猶豫,然而猶豫過後他卻問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你們是哪一種美國人?」
這段對話乍一看,有點無厘頭,怎麼美國人還分這種那種嗎?
然而卻讓人細思極恐,因為短短兩句話就道出了美國當下面臨的最大隱患,就是意識分裂。
近幾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獨立運動鬧得轟轟烈烈,而究其根本,就是意識形態的分裂。德克薩斯州的人民不認可美國政府的政策,甚至連經濟、文化也和整個美國有所衝突。
而美國現在的政治格局,很難不讓人相信這部電影的「前瞻性」。
在得州人眼裡,自己是得州人,而不是美國人。這就暗合了電影里的那句「你們是哪一種美國人」——雖然身在同一片土地,雖然講著同樣的語言,雖然曾經以同胞相稱,但是其實在一部分人心裡,已經不認可自己被冠以的「典型美國人」的身份,他們想要自立門派,做新派美國人。
看到這,你還能說這部電影的劇情全靠意淫想像嗎?在我看來,簡直不要太寫實!
電影里還有一句話也是讓人陷入沉思,就是「他們對首都內的記者格殺勿論。」
這句話,反映出了當代戰爭中信息戰的重要性,因為誰掌握了輿論,誰就先掌握了民心。
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從開創網際網路時代以來,美國就一直在對敵對國家進行意識滲透、文化滲透,目的就是為了在潛移默化中同化其他國家和民族人民的思想,假如這種滲透徹底成功,那麼美國就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謂是最高級的戰爭。
而媒體人就是信息戰中最關鍵的一環,而若不能讓這些媒體為自己所用,則寧可毀掉,這也是美國一貫的作風。
所以對記者格殺勿論這樣的台詞,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且深刻的。
電影里還拍攝了戰爭中一種很新潮的平民思想。以前都是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是這部電影里身處戰爭中的老百姓卻說:「我們只想獨善其身。」
這也是對美國普通民眾心理的真實寫照,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無知和漠然,而是反映了普通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渴望,大家都覺得戰爭是政治家奪權的手段,並不是真的想為人民謀幸福,所以才有了置身事外的想法。
在和平年代生活過的人,不會嚮往戰爭,戰爭留下的只有無辜的孩子和無助的女人,而因為一己私利發動戰爭的人,註定要成為歷史的罪人。
三句台詞,映射出了當下美國的國家大局、戰爭手段和百姓心態,可以說這部電影把美國的社會、政治摸得透透的,估計很多美國政客看到這部電影都要汗流浹背。
而如此玄幻又真實的電影,正是出自好片夢工廠A24之手,這家出品公司也被稱作「奧斯卡製造機」,由它製作的發行的《月光男孩》《伯德小姐》《瞬息全宇宙》《往後餘生》都是奧斯卡的入圍作品。
這樣一部敢拍、會拍的電影,怎麼可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