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竇太后和東漢、唐朝的竇太后是什麼關係?竇氏家族是如何創造千年傳奇的

2022-06-17     尋根拜祖

原標題:西漢的竇太后和東漢、唐朝的竇太后是什麼關係?竇氏家族是如何創造千年傳奇的

不管承認不承認,你都要承認一個事實:竇氏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後族,他們歷經九百多年,在西漢、東漢和唐朝出了五位皇后,而西漢的孝文皇后竇漪房就是開啟家族神話的第一人。

這四位皇后分別是:西漢漢文帝「孝文皇后」竇漪房,公元前180年封后;東漢漢章帝「章德皇后」竇氏,公元78年封后;東漢漢桓帝「桓思皇后」竇妙,公元165年封后;唐朝唐高祖「太穆皇后」竇氏,公元618年追封;唐朝唐睿宗「昭成皇后」竇氏,公元710年追封。

在宋朝以前,太后喜歡讓皇子、皇孫娶娘家侄女、侄孫女,靠聯姻的方式延續娘家人的富貴。不過,由於外戚與皇權、外戚與士族集團之間是「天敵」,這就導致外戚家族往往不超過兩代就走向衰敗。

比如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的侄孫女嫁給了孫子漢景帝,卻最終被漢景帝廢掉了。再比如漢成帝將表妹許氏嫁給了兒子漢成帝,同樣許後也被廢黜。

總歸一句話:富貴太大,沒有哪個家族能在虎視眈眈中當「外戚釘子戶」。

但這個規則卻被竇氏家族打破了,他們居然跨越千年的障礙,在西漢、東漢、唐朝三朝為外戚。那麼這些皇后們之間真的是一家人嗎?又是什麼關係呢?

要縷清他們的關係,就必須從三個人嘆氣,他們分別是竇漪房、竇融和竇毅。

竇氏家族發達的根系——竇漪房

竇漪房的故事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她原本是呂雉身邊的宮女,河北清河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平民百姓之家。

竇漪房入宮時已經父母雙亡,就剩下一個四五歲的弟弟竇廣國,姐弟倆一分別就是二三十年。

劉邦去世後,呂雉為了拉攏劉氏子弟,將她身邊宮女賞賜給諸王,竇漪房就是其中之一。

竇漪房原本想回到家鄉趙國,她私下向負責分配的宦官行賄。宦官收了賄賂,卻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將她分配到了窮鄉僻壤的代國,成了代王劉恆的侍妾。

「線頭掉進針眼」的事發生了,劉恆放著一種嬌妻美妾不喜歡,偏偏就喜歡這位苦巴巴的竇漪房。不久,幸福再次來敲門,呂雉死後,功臣派誅殺了呂氏一族和漢惠帝的兒子們,把金燦燦的皇冠強行戴在了寸功未立的劉恆頭上。

緊接著,天上又降下斗大的饅頭砸在竇漪房的腦殼上:劉恆的嫡妻和四個嫡子都莫名其妙地死了,竇漪房神奇地從小妾翻身做了嫡妻,一頂珠光寶氣的鳳冠戴在了她的頭上。

竇漪房當了皇后之後,立刻向天下發出通告尋找當年失散的弟弟。幾經周折,姐弟倆還真的重逢了。有皇后姐姐的照應,竇氏家族迅速崛起,成為西漢帝國的名門望族。

漢景帝劉啟就是竇漪房的兒子,從此漢皇劉氏血脈里種下了竇氏的基因。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就是漢景帝的六世孫,漢文帝和竇漪房的七世孫。

竇氏家族二次崛起的牛人——竇融

隨著西漢的滅亡,竇氏家族也從吃特供的豪族變成了賺工資的小士族階級。竇融出場了,他是竇廣國的七世孫。

為了生存,竇融早年從軍,參加了新朝時期平定農民起義的戰鬥,因功授封建武男。你說巧不巧,竇融的第一個爵位「建武」居然就是後來東漢帝國的第一個年號。

雖然獲得了爵位,但說實話,因為王莽過度爛封,導致新朝的爵位不太值錢,公侯一籮筐,伯子男爛一地,跟老祖宗的地位差得太遠。

竇融的心很大,他將妹妹嫁給了王莽的堂弟王邑為妾,靠王邑的提拔在長安的貴族圈混了個臉熟。不久,一紙任命書下來——巨鹿太守。

一般人看的這個任命肯定歡歡喜喜地去上任,而竇融卻作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他走後門請求放棄巨鹿太守,而是改任張掖都尉。

巨鹿在富庶的河北,張掖在黃沙遍野的河西走廊盡頭,這筆買賣像極了「五毛錢倆,一塊錢不賣」,腦子長了多大的瘤子才能幹出這事?

直到若干年後人們才發現,竇融不是算不過來帳的大爺,而是精到骨髓的「奸商」!原來,他認定天下很快就會大亂,張掖那地方雖然偏遠,但易於偏安自保,且那地方是個大糧倉。

竇融到了張掖後,就與河西五郡的太守搞了「河西聯盟」,被推舉為首領。就這樣,當全國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河西成了世外天堂。

再後來,竇融獨具慧眼,把股本投給了劉秀,並且協助劉秀夾擊隴西軍閥隗囂。劉秀統一天下之後,竇氏家族一飛沖天,成了帝國最顯貴的家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竇融的兒子竇穆娶內黃公主,竇融的孫子竇勛又娶泌陽公主。東漢的第一位竇皇后出現了,她就是竇勛與泌陽公主的女兒,竇融的曾孫女,史稱「章德竇皇后」,嫁給了劉秀的孫子漢章帝劉炟。

不過這位竇皇后名聲不大好,她沒有生過孩子,卻搶了梁貴人的兒子,並殺害了梁貴人,這個被搶的孩子就是後來的漢和帝劉肇。

漢和帝即位時才9歲,大權自然就落在了竇太后的手上。竇太后大肆提拔竇家子弟,竇氏一族權傾朝野。尤其是她的哥哥大將軍竇憲,這傢伙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刺殺了皇族子弟都鄉侯劉暢。

為了平息眾怒,竇太后想出一個奇招——讓竇憲率兵攻打匈奴,以軍功贖罪。誰也沒想到,這個被人戳脊梁骨的自私主意,竟然創造了一個歷史,竇憲滅了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紀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大事件之一。

如此一來,竇家就更跋扈了。於是劇本開始重複,漢和帝長大後在宦官們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殺掉了竇憲,以及竇氏子弟數十人。

竇太后也差點被廢掉,漢和帝看在她的養育之恩上,還是給予了太后的待遇。

東漢的第二位竇皇后竇妙是竇武的女兒,竇武是竇融的玄孫。漢桓帝的名聲不大好,其實這也是一位很有追求的皇帝,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幹掉梁氏、鄧氏、竇氏這些豪門家族。

在廢掉了鄧皇后(鄧禹玄孫女,名鄧猛女)之後,漢桓帝原以為可以自己做一把主,卻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最後迫不得已立竇妙為皇后。

漢桓帝無後,他死後,竇妙以太后的身份立11歲的宗室子弟劉宏為帝,即漢靈帝。漢靈帝同樣不喜歡豪門集團,於是他大肆提拔宦官。

豪門士族集團當然不幹了,於是他們鼓動大將軍竇武,企圖殺光掌權的宦官們。誰知竇武做事婆婆媽媽,沒等到行到那天就是泄露了,結果被宦官反殺了。

竇武死後,竇妙被軟禁。但漢靈帝看在竇妙擁立之功上,沒有廢黜她的皇后之位。

竇氏家族三次崛起的樞紐——竇毅

東漢滅亡後,竇氏家族再次進入一個低谷期,甚至連血緣關係都有點說不清了。

此時已經進入南北時期,北周有個叫竇毅的驃騎大將軍出場了。有人說,這個竇毅其實是出身於豆盧氏,鮮卑慕容氏的分支,也有人說他們就是竇融的後人。

為何會有這個爭執呢?原來,東漢滅亡後,北方出現了大規模的胡漢融合,很多胡族出現冒姓漢姓的情況,豆盧氏就是在那個潮流下改姓了「竇」。

這雖然是事實,但用在竇毅身上未必合適,因為當時還有一個插曲。在宇文泰掌權時,為了拉攏漢人豪族,他曾經下令給這些漢人豪族賜鮮卑姓,比如李淵的祖父李虎被賜姓「大野氏」,楊堅家族被賜姓「普六茹氏」,竇氏被賜姓「豆盧氏」。

這就說明,竇毅也有可能被賜姓「豆盧氏」,只是後來又改了回來。我們姑且按竇氏家族的自稱,把他們當作竇融的後人吧。

竇融有個女兒,嫁給了李淵。這位竇氏在當時是個名氣很大的小美女,李淵靠兩支箭分別射中孔雀的兩隻眼睛抱得美人歸,留下了「雀屏中選」的典故。

公元618年,李淵建國登基,追封已故去五年的竇氏為皇后,史稱「太穆皇后」。

唐朝第二位竇皇后的身份有點繞人,但非常有趣。李淵有個女兒襄陽公主,被嫁給了李淵的表侄竇誕,生子竇孝諶。竇孝諶有個女兒竇氏嫁給了唐睿宗李旦,生子李隆基。

如果你一時理不清他們的關係,我給你捋一下。按李家的族譜,李隆基是李淵的孫子的孫子,按竇家的族譜,李隆基又是李淵的外孫的外孫。也就是說,李隆基的爺爺的爺爺是李淵,李隆基的外公的外公也是李淵。

這位竇皇后跟太穆皇后一樣,是追封的,而且她死後連屍骨都無處可尋。這個悲慘命運的根源在武則天身上,當初李旦被老媽廢掉後,全家被拘禁。

武則天身邊有個韋團兒的婢女,她給武則天打小報告說:「皇嗣妃劉氏和德妃竇氏同謀,施巫蠱,詛咒你早點死。」

武則天大怒,將兩位兒媳召入宮中,從此二人下落不明。李旦憑空丟了倆老婆,也不敢找老媽要,以至於李旦復位後根本沒地方找她們的屍骨。

公元710年,李旦宣布追封竇氏為皇后,並以招魂的方式將她安葬于靖陵。

唐朝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庶族階級的時代,豪門時代徹底被終結了。竇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土壤沒了,千年傳奇終於畫上了句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ed29ee8b21693330f81fc93b9974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