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老師們解決在英語課堂使用讀物開展教學時遇到的問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在4月9日舉辦了圍繞「讀物閱讀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研究」的「悅教大講堂」教師發展系列研修公益講座。
考慮到一些老師因為時間的問題,沒有觀看直播,同時也為了讓老師們更好的掌握此次研修的精華,小編特意整理了研修筆記,劃出了講座重點,分享給愛學習的大家。快快拿好筆記本,帶走課程乾貨吧!
PS.需要觀看研修回放的老師,請登錄悅教大講堂http://www.literacychina.com/
融合閱讀教學內容提要
1、基本理念:
2、課內融合:
3、課外(擴展閱讀):
泛讀、持續默讀、閱讀打卡
-01-
基本理念
Q1:核心素養是什麼?
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包括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課程內容六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
Q2:如何實現/培養核心素養?
Try 英語學習活動觀。
基於新課標的闡釋,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於已有的知識,依託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
這一過程即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展的過程,也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Q3:主教材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當遇到課時問題時,建議以主教材為主,擴充閱讀為輔。
又稱課本,它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它不同於一般的書籍,通常按學年或學期分冊,劃分單元或章節。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資源,它具備系統化、科學化、合理化等諸多優勢(廖榮蓮,2016)。
教材的不足包括在篇章布局上,教材不包含完整的書本信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文本概念(王薔,2017);在內容設計上,脫離真實情境,語料比較單薄、不夠豐富,或者情境和主要人物比較單調,畫面設計比較呆板、不夠活潑,板塊內容比較零散、不夠有序等(王薔,2017;張麗紅,2018)。
繪本(Picture Books),是以「圖」和「文」共同演繹故事的讀物(陳暉,2006),能夠通過豐富的圖畫和簡單的文字敘述來表達特定的主題和情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想像力。如果學生能在相對完整真實的情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學習語言,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的形式(程曉堂,2015)。
更重要的是,繪本是文化和歷史的記錄,它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體驗(Bader,1978),幫助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及學習能力(王薔,2017)。繪本閱讀教學則是以繪本為主要載體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的一種方法途徑。
未收納教材內,教材之外使用,用於泛讀課/課外指導性閱讀/自主(興趣)閱讀。
按照內容改寫程度:分級讀物、簡易讀物 vs 原著
按照圖文比例:繪本、插圖版讀物、全文字書
按照體裁:文學讀本、科普讀物、流行讀物、新聞報刊等
按照外語、母語收錄:純外語版、英語加母語版(翻譯附錄/左右版)
是指教師在國家課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和學情特點,採取基於話題、內容或者語言交叉和融合進行的教學方式。
自英語繪本閱讀教學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英語教師的熱烈歡迎,不少教師都試著在英語課堂中補充繪本教學。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一些問題,如繪本內容脫離教材、占用課時、零敲碎打、缺乏系統性(李賢艷,2018)。
於是,各一線教師紛紛提出了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模式,這些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進行了探究,但是許多教師由於所處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條件不同,發現在實際的融合教學中依然存在困難,如:
Q4:繪本(讀物)如何與教學融合?
1. 閱讀課
課題、校本課程、圖書館閱讀課、英語活動課、reading club
2. 課堂內容融合
北極星+教材
課堂:理解/交流層次
3. 持續默讀 5-7min
課前、早讀、午讀
4.Home reading
閱讀打卡計劃、閱讀競賽等、帶動家長一起閱讀
Q5:什麼材料(讀物/繪本)適合融合?
-02-
融合途徑
融合途徑以課例和案例講解為主,錢老師對課例的講解非常詳細,建議老師們登錄悅教大講堂觀看視頻回放。
融合途徑1:繪本與教材「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以陸勤芳老師課例為案例
案例中用到的教材為:PEP(三起)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案例中用到的繪本為:《麗聲北極星繪本Are you lost, Zo》
思考問題:基於話題和語言的繪本與教材深度融合教學,e.g.「北極星」(小學階段)
1. 關注融合中的「主」、「次」關係:
語篇類型:對話+故事、對話+百科、教材簡短故事+長故事、不同文本的人物多(雜)
主題融合度:比較、對比
話題融合容易入手:同樣話題容易融合,不同故事/內容,多個讀本
閱讀層次: 精讀+精讀, 精讀+泛讀,精讀+ 完全自主閱讀,或者逐步過渡
語言技能重點:讀-聽-說、讀-聽-寫、讀-寫(中高年級)
語言知識:詞彙如何處理、主教材中的詞彙,是否在繪本中復現、應用、繪本中的詞彙需要處理到什麼層次,識記、使用(分是否核心詞彙,3-7個足夠)
2. 教材與繪本各自的目標與活動層次:
都在學習理解層次,還是要有應用實踐
遷移創新以二者結合,還是繪本內容為主?建議老師們自己探索,因地制宜
3. 如何確認教學方式和效果?
「教-學-評」 一體化,需要「研」,可以實際教學效果為依據,觀察學案、課堂活動完成情況;也可以並進行小調查,收集evidence(如課堂錄像、問卷調查、學生訪談), 不斷嘗試與探究。
融合途徑2:零課時,微課指導(「無師課堂)
融合途徑3:持續默讀SSR(課堂/課前)
融合途徑4:課外閱讀-閱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