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風影音因為一則裁定書重回大眾視線。裁定書顯示,暴風集團共有185條消費限制令和1376起法律訴訟,目前已無財產可執行。
從曾經的創造不少神話的「妖股」,到如今一地雞毛慘澹退場,暴風影音經歷了什麼?
昔日巨頭
與如今的在線視頻網站不同,在PC網際網路時代,用戶想要觀看某一視頻,需要先下載然後使用播放器進行觀看。
因此,很多80後乃至90後,對迅雷、暴風影音等並不陌生。前者主要用來下載影視資源,而後者則是「00年代」最為主流的播放軟體。
公開資料顯示,暴風影音誕生於2002年。雷科技在報道中指出,當時國內的視頻和播放器市場,網際網路盜版視頻橫行。而在盜版電影和動畫領域,RMVB是當時主要使用的視頻格式。
不過,當時的主流播放器普遍無法打開RMVB視頻,暴風影音卻可以完美支持。也正是藉助盜版電影等的紅利,暴風影音迅速成為行業龍頭。
從這個角度出發,暴風影音也是靠「核心技術」取勝。獵雲網的報道顯示,2009年,暴風影音的用戶數已經超過2.8億,而當年國內的網民規模僅3.84億。
在版權意識薄弱、愛奇藝等在線視頻網站還未崛起的當時,暴風影音無疑是視頻播放器領域的「一哥」。2015年3月,暴風影音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央視財經的報道顯示,上市後的暴風影音曾創造40天36個漲停的神話。伴隨著業界對其」妖股」的評價,暴風影音的市值在2015年5月一度衝上400億元高峰。
繁華盡退
遺憾的是,暴風影音上市後的高光時刻僅維持了一年,2015年也成為暴風影音由盛轉衰的開始。
根據《北京日報》等媒體的報道,暴風影音自上市起,便開始了激進的擴張,顯然不滿足於只是做一款播放器。
通過頻繁投資,暴風科技成功升級為暴風集團,業務也拓展至VR、電視、遊戲、體育等多個領域。「大生態」的野心下,暴風無疑走上了樂視的老路。
正如人民網在分析中所說,暴風的主業營收根本無法覆蓋多條戰線的投入,步樂視的後塵也在意料之內。
歷年財報顯示,2016年,暴風集團的凈利潤增速首次出現下滑;2018年,暴風集團財務狀況急劇惡化,凈虧損高達10.9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暴風集團的負債總額達到10.17億元。
面臨業務擴張和虧損的泥潭,暴風集團只能通過不斷融資來支撐。人民網的統計顯示,自2015年起,暴風集團共提出3次定向增發融資計劃,但都沒有獲得批准。
失去了資本輸血的暴風「帝國」很快瓦解。去年11月,暴風集團被摘牌,市值定格在0.9億元,與巔峰時期已經無法相提並論。
曾經的影音霸主,徹底跌落神壇。
下一個賈躍亭
2019年7月,暴風集團實控人馮鑫,因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占罪而被捕。當時的暴風集團已經風雨飄搖,馮鑫被捕,無疑成為壓倒暴風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馮鑫對於資本的追逐和對生態夢的孤注一擲,如今來看,是導致暴風集團滑向深淵的最主要原因。縱觀馮鑫帶領暴風集團進行的多項業務嘗試,最終幾乎都只剩一地雞毛。
以暴風集團對全球體育版權巨頭MPS的收購為例,《財經天下》周刊的報道指出,當時的暴風集團上市不足一年,實際的經營利潤只有幾百萬元,面對MPS這一估值10億美元的「大象」,馮鑫還是固執地募集了52億元資金,完成了這場收購。
然而出乎馮鑫預料的是,MPS僅過了兩年便宣告破產,原MPS高管基本全部套現離場。而暴風集團因為這場收購而元氣大傷,馮鑫也因此付出了代價。
暴風集團的其他業務也基本沒有逃出爛尾的結局。人民網的報道顯示,馮鑫曾在檢討中對自己的資本控制能力、業務嚴謹性進行反思,「怪自己好的時候膨脹,壞的時候矇混過關」。
然而,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在暴風集團忙著擴張的幾年,國內的視頻競爭市場早已變天。而曾經的行業巨頭暴風影音,或許只能活在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中了。
文/禹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661d437e1b8686ad27d10bce928e4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