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在幼兒園交男朋友了」:看完女兒的對象,臉已丟盡…

2023-07-19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媽媽,我在幼兒園交男朋友了」:看完女兒的對象,臉已丟盡…

被朋友吐槽一件巨搞笑的事:

那天帶閨女出去玩之後,晚上回家給她洗澡時孩子看著她說:

「媽媽,我能不能跟小羊哥哥(剛剛一起玩的朋友)結婚?」

朋友聽了內心一萬個為什麼???

想起和閨女他爸戀愛時,再怎麼情深意濃,都不好意思張口提「結婚」二字。

5歲的閨女怎麼敢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朋友問:「你為什麼想跟他結婚?」

閨女回答頭頭是道:

「因為小羊哥哥長得好看,人也好。今天我們賽跑的時候我跑慢了,也沒笑話我,還幫我拍身上的土呢。」

此話一出,朋友心裡更過不去了。

好傢夥,我養你這麼久也沒見你誇過幾句,跟小男孩還沒見過幾次,就以身相許了。

孩子說完就自個兒玩去了,朋友卻一晚上沒合眼:

「我閨女為什麼想結婚?她知道啥是結婚嗎?她是不是性早熟了?」

婚姻敏感期

解答朋友的疑惑前,先跟大家分享剛看過的一個綜藝節目片段。

在親子類節目《爸爸當家》中,馬里奧和三喜不僅是最受歡迎的兩個孩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某次兩家一起吃飯時,鬼馬的三喜對馬里奧說:

「長大以後,你當老公,我當老婆。」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誰也想不到對著鏡頭的三喜,竟然這麼「主動」。

正在錄製中的三喜爸爸滿臉黑線: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節目播出後在觀察室的三喜媽媽抓狂搬拍打老公肩膀,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十分需要一個地縫。

其它嘉賓也都一臉吃瓜的笑得前俯後仰,誰能想到一個小女孩能對著鏡如此主動!

主持人問媽媽們:「如果你們倆在,怎麼處理?」

三喜的媽媽回答:「況三喜你在說啥?」

很顯然,這是很多媽媽會脫口而出的回應,但不是最合適的回應。

節目現場,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向爸爸媽媽們分析了三喜的言行:

「3到6歲,有一個時期叫婚姻敏感期。希望大家不要過渡解讀這個事。」

幫助父母區分孩子口中的「結婚」,跟成人理解的並不一樣。

「幼兒園裡的愛情,其實有的時候是需要我們用一個平常心來看的。這是對於未來孩子,日後的婚姻觀包括人際交往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父母以為孩子厚臉皮的發言,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成長表現。

所以,文章開頭朋友的疑問也同樣迎刃而解。

父母認識了婚姻敏感期,孩子才能樹立正確的婚姻兩性觀念。

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媽媽,你看這是我畫的畫。

那個新娘就是我。

那旁邊的新郎是誰呢?

是爸爸。

我要和爸爸結婚。

可爸爸已經有媽媽了呀?

那我們就三個人一起過吧。」

處於婚姻敏感期的孩子,不僅會向自己的好朋友示好,也會跟自己的父母示好。

想跟爸爸媽媽結婚,是這個特殊時期所處的第一個階段。

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相處模式,和父母進行演練。

然後在自己的社會經驗中明白結婚的對象是有一定選擇的,才會轉變為同齡人。

這是第二個階段。

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對待喜歡的人,並且希望得到喜歡的人的回應。

這是第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的每一環,都要認真對待,不然就會在日後的交往中出現問題。

姐姐是初中教師,她曾和我分享過班裡的一個案例。

有個男孩喜歡上了自己的同桌,但是同桌女孩並不喜歡他。

因為沒有得到,沒有收到想要的回應。

激發了男孩想掌握女孩更多信息的慾望,隨後多次在下晚自習後跟蹤女孩回家。

女孩發現之後告訴了自己的父母,還有老師。

被叫到學校後,男孩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沒有錯:

「我就是想看看她家住在哪裡,沒有其他意思。況且,我什麼也沒有做。」

到了這個份上,男孩也沒有意識到他跟蹤別人回家是錯誤的行為,

更沒有意識到,表達喜歡被拒後,不要繼續糾纏才是正確的做法。

小時候敢跟蹤女同學回家的男生,長大不見得會富有正義感。

沒有發生危險,是因為機率問題,並不是因為不會發生。

如果在婚姻敏感期,他的父母告訴他如何應對被拒的心態,這個行為可能就不會出現。

掌握「兩不」和「兩引導」

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訴你說他/她有了女/男朋友、他/她要結婚,父母應該為孩子感到開心。

說明孩子的心中漸漸出現愛的概念了。

也應該慎重。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的角色是幫助他們糾正、分辨和篩選。

讓孩子安全渡過婚姻敏感期,一定要記得做到下面講的「兩不」和「兩引導」:

一、不要批評/嘲笑孩子

許多父母一聽到孩子說喜歡和愛,就會覺得非常幼稚搞笑,最常見的就是說孩子「你懂什麼是愛情?」「就你這樣,XXX也不會喜歡你?」「大人都不好意思說這些,你怎麼這麼不害臊說這種話?」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縮影。

他們之所以想結婚,有一部分原因是看到父母相處時的互相關心、愛護,才會模仿。

再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講過的,這種現象是正常現象。不要用傷害人心的語言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留下負面記憶。

二、不要逃避孩子

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擅長逃避問題,以為孩子還小,隨便說幾句胡弄下就完事了。

有沒有想過你解答不了的問題,孩子還會求助其他人或自己摸索,那樣付出的成本代價更大。

可以好好問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對方身上什麼樣的特質讓他/她覺得很好。鼓勵孩子也做這樣的人。

只有父母不誇大看問題,孩子才更能好好應對。

三、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對朋友的認可/喜歡

喜歡一個人是無法控制的,孩子也同樣。最重要的是,面對拒絕,孩子要有好的心態。

你可以喜歡別人,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喜歡你。

如果被拒絕,不能過分的糾纏或者輕視自己,更不能用極端的方式去讓別人認可/喜歡你。

四、引導孩子認識正確的婚姻觀

如果平時不知道如何告訴孩子婚姻是什麼的父母,這是很好的機會。

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和孩子交談:

要選擇跟什麼樣子的異性結婚,結婚之後要如何對待另一半生活才會幸福美滿,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但要有保護對方的能力...

無論婚姻還是家庭,需要努力也需要維繫。這些都是孩子們面對親密關係不得不了解的知識點。

包媽碎碎念

生活漫長,孩子終究有天會面對和異性相處這個問題。

父母不能阻礙,更不能迴避。

用科學、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形成全面的兩性交往認知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能對喜歡和愛停留在淺顯的表面,

也要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5a99b1f94795b401f7159e6e3eb8e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