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

2022-05-19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

天台(t%u101i)山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地。

這可是一本在中國歷史上響噹噹的 「驢友寶典」,徐霞客歷經30年的考察,足跡遍及21個省市自治區,寫出了這本60萬字的地理名著。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 「千古奇人」徐霞客曾經三次遊覽天台山,寫了兩篇遊記。

徐霞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遊記,還給百年後的中國人增加了一個節日——

5月19日的中國旅遊日。

那麼為什麼偏偏定了這一天呢?

就是因為1613年的這一天,徐霞客正走在第一次去天台山的路上。

圖\來自網絡

三百多年後的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遊記》首篇《游天台山日記》的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

其實啊,天台山的名氣還不只如此,在古代它的知名度簡直可以秒殺現在的一批「網紅打卡地」。

這座山怎麼就成了 古代的「文藝青年聚集地」?它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天台山,神秀者也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北,因對應天上的星星—— 「台宿」而得名。

其西南與仙霞嶺相連,一路向東北延伸,在寧波市境內扎進東海,冒出海面時「化作」中國第一大群島—— 舟山群島。

當然,舟山群島並不是大山「潛水」形成的,而是在 10000 ~ 8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沒了起伏的山巒,露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山峰而形成的。

浙江舟山東極群島東福山島。圖\視覺中國

天台山由花崗岩構成,平均海拔500多米,四周的群山圍攏過來,簇擁著海拔1098米的主峰華頂峰。

整座天台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巍峨壯麗,重巒疊嶂,隨處都能看到奇石、幽洞、飛瀑、清泉。

山中樹密林深,古木參天,有隋梅、唐樟、宋柏, 最吸引眼球的要數華頂峰附近山坡上密布的杜鵑樹。

這些樹最老的有上千歲,最小的也有400歲,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平均海拔最高、體量最大的 杜鵑之王

尤其是廣布千米高山的 雲錦杜鵑,古干如鐵,虯枝如鉤,枝繁葉茂。

雲錦杜鵑。圖\視覺中國

每年5月,雲錦杜鵑花樹爭相競放,淡紅、嫩黃的花朵大而艷。每株樹上的逾千朵杜鵑又每每分作7至13朵小杜鵑花蜷成一團,形成一簇碗口大的花束,花束再一團團地簇在一起,看上去似錦若霞,十分艷麗。

因此雲錦杜鵑又有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千花杜鵑」。

大團雲錦杜鵑。圖\視覺中國

徐霞客登上華頂峰時,看見了它們,賞花之餘,他還總結道:山頂的花開得沒有山坡上的好,是因為山頂氣溫低。

東晉以前,沒人知道天台山是一處人間秘境。寂寞的天台山一直等啊等,終於等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叫 孫綽,是王羲之的朋友、東晉文學圈的「大咖」

飽覽一番秀色後,孫綽寫了一篇《游天台山賦》: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

圖\視覺中國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麼好看的地方?!

東晉人民坐不住了,南北朝人民也坐不住了。

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拉上一幫人組了個「旅遊團」,直接來到天台山。

天台山一時成為文藝圈熱門話題,很多故事四處流傳, 「劉阮遇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故事,給天台山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佛、道兩教,也紛紛進駐天台山開宗立派。

到了唐朝,有著 「八大景、八小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天台山成為文人們魂牽夢縈的地方。

浙江台州天台山國清寺冬雪。圖\視覺中國

無數詩人從長安出發到達浙東,沿著曹娥江、剡溪一路奔赴天台山。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孟郊、劉長卿、白居易、元稹、韓愈等 300 多位詩人,留下了 1300 多首吟誦天台山的詩歌,從此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

天台山,石樑飛瀑

「問我今何去,天台訪石橋」,孟浩然詩中的石橋,就是天台山著名景點 「石樑飛瀑」中的石樑,飛瀑就是剡溪的源頭。

這樣的美景,徐霞客自然不會錯過。

圖\視覺中國

「石樑飛瀑」位於華頂峰北坡,由石樑和瀑布兩部分組成。 石樑是一塊巨大的花崗岩,像一座橋橫架在兩座山崖之間。

石樑長7米,厚達3米,最窄的地方不到0.3米;石樑下面有一個2米多高的大洞,湍急的瀑布穿洞而過,再從30多米高的峭壁飛流直下,墜入深潭,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

連著兩天,徐霞客都陶醉在石樑 「冰雪三千丈,風雷十二時」的壯觀美景里,「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觀石樑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

這都是什麼意思呢?

天台山瀑布。圖\視覺中國

就是說石樑飛瀑太美了,換了好幾處觀景點,仍然看不夠,看的覺也不想睡、飯也不想吃。就這樣還嫌不過癮,趁天氣好,徐霞客到石樑上走了一趟, 結果把自己嚇得不輕:「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其實,石樑是一種橋狀地形,也稱作 「天生橋」,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創造。它兩端與地面連在一起,中間懸空, 一般多在石灰岩、砂岩地貌出現。

天台山石樑飛瀑。圖\視覺中國

據地理學家考證,石樑飛瀑的形成純屬巧合,大洞原來和石樑是一塊完整的花崗岩,因為恰巧內部存在斷層和裂縫,又很巧合地處在瀑布衝擊的位置上,瀑布經過幾千萬年不停地碰撞, 終於撞出了一個大窟窿,誕生了這座聞名天下的天生橋。

天生橋在天台山有好幾處,不過,徐霞客覺得都不如石樑飛瀑精彩。

圖\視覺中國

20年後,他舊地重遊,在遊記里寫下 「觀石樑奇麗,若初識者」,意思是說,雖然是第二次跟石樑飛瀑見面,但感覺和初次見面沒什麼不同,石樑的美麗依舊令人驚艷,動人心魄。

台州椒江白雲閣。圖\視覺中國

今年的5月19日因為特殊原因無法出遊遠行也沒關係,拿出那本閒置很久的《全唐詩》,看幾首古代大詩人們面對美景發出的傳世感嘆,來一場 雲旅行那也是相當快活呀。

-END-

編輯丨笑笑

參考資料 | 《給孩子的中國國家地理》

插圖來源 | 視覺中國

首圖 | 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eafa2d6e4d1def21767f2513d56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