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腎先鋒丨雖然沒有顏面及全身紅斑,他仍然診斷了這個病!

2023-09-08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護腎先鋒丨雖然沒有顏面及全身紅斑,他仍然診斷了這個病!

開欄語

慢性腎臟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曉率低、預後差和醫療費用高等特點,為了喚起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重視,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王立新教授帶領團隊特開設此專欄,目的在於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早期採用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慢性腎臟病及預防併發症。

護腎先鋒,與您相伴!

2022年11月,20歲的小軍開始出現反覆發熱,伴咳嗽胸痛,多次就診於各家醫院,均給予解熱鎮痛藥處理,發熱時有反覆,同時出現了消瘦乏力納差,體重半年內減輕15斤,出現晨起水腫等症狀。經人推薦於2023年5月就診於我科,經過全面系統檢查及腎穿刺活檢後,明確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小軍疑慮重重:「我面部及全身可沒有一點紅斑,有沒有搞錯啊?」那麼問題來了,系統性紅斑狼瘡一定會有紅斑嗎?

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因素參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中國大陸地區發病率約為30~70/10萬,男女患病比為1∶10-12。SLE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遺傳、環境、內分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小軍的母親已經確診SLE20年。

SLE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SLE突出的表現為全身多系統受累。早期症狀不典型,可表現為疲倦、消瘦、脫髮、關節痛、口腔潰瘍、反覆低熱及皮疹等一個或幾個非特異性表現,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顏面水腫、咳嗽胸痛、皮膚牙齦出血等,嚴重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異常、抽搐及急性腎衰竭等症狀。病變可侵犯腎臟、呼吸、心血管、消化、血液、眼部及神經系統等全身多個系統。

SLE一定會長紅斑嗎?

雖然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名中有「紅斑」兩字出現,但不是所有診斷了SLE的患者都有面部紅斑的表現,據統計,在SLE患者中只有22%~68%的患者會出現面部紅斑。由此可見,以顏面部是否出現紅斑來診斷SLE會漏診一部分病例。

首次發病的腎病病人為什麼要做狼瘡的檢查?

部分SLE的患者可以以腎病為首發表現,並無紅斑、關節痛等表現,所以首次以蛋白尿、血尿、水腫及腎功能損傷的病友需要排除繼發於SLE引起的繼發性腎病,實際上繼發性腎臟損傷中由SLE引起的是排第一位的,臨床並不少見。

SLE如何治療?

SLE的治療原則為早期、個體化治療,最大程度地延緩疾病進展,降低器官損害,改善預後。SLE治療的短期目標為控制疾病活動、改善臨床症狀,達到臨床緩解或可能達到的疾病最低活動度;長期目標為預防和減少復發,減少藥物不良反應,預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損害,實現病情長期持續緩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常用藥物包括激素、羥氯喹、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環孢素、來氟米特、硫唑嘌呤等)、生物製劑及中醫藥。臨床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SLE的預後如何?

SLE雖然不能根治,但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可選擇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多,大部分患者進過規範系統的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結婚及生育。

中醫怎麼認識SLE?

中醫認為SLE屬於陰陽毒、蝴蝶丹、日曬瘡等範疇,病機為真陰不足,熱毒內盛,痹阻脈絡,內侵臟腑;病位輕者病在四肢關節肌肉,重者可內舍於臟腑。病機的關鍵為熱毒、陰虛及血瘀。中醫藥介入可明顯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減輕不良反應及減少疾病復發。

後記:明確診斷後,小軍經過規範治療,無發熱咳嗽胸痛,尿蛋白完全轉陰,體重恢復正常,隨診中。

專家簡介

王立新主任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血透室主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免疫性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補腎活血分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師承全國名老中醫李壽山教授及國醫大師李士懋、張大寧教授。

主持及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及廣州市政府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多項,主編《跟名中醫楊霓芝教授做臨床》,參編《泌尿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現代中醫腎臟病學》等著作5部,發表論文50餘篇,培養博士、碩士50餘名。

從事中西醫防治腎臟疾病醫教研工作30餘年,主攻免疫性腎臟疾病研究,擅長診療IgA腎病、狼瘡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等腎臟疾病,積累了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診治經驗。

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腎病重點專科、國家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區域中醫腎病診療中心。專科致力於運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各種腎臟疾病,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早中晚期慢性腎臟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中心。

科室擁有病床25張,透析室23張,醫護人員共40人,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5名,博士學位5名,碩士學位5名,包括「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師承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廣東省中醫院青年拔尖人才」。科室同時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免疫性腎病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科室在學術帶頭人楊霓芝教授、專科帶頭人劉旭生教授及科主任王立新教授的帶領下,大力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積極開展中醫專科建設,將中醫藥和現代先進的診療技術結合,突顯了中西醫結合的特色優勢,提高了整體療效水平。

科室日常醫療工作由病房、血液透析室、腹膜透析室、慢病管理、門診等組成,下設免疫性腎病、代謝性腎病、慢性腎衰非透析治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專業方向,主攻病種為IgA腎病、狼瘡性腎炎、膜性腎病等免疫性腎病,年出院患者10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萬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維持隨訪300餘人。經過十餘年的臨證實踐積累了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診治經驗,收治了來自全國各地尤其一些疑難腎臟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建立起良好口碑。

仁愛、敬業、務實、進取是我們全體醫務人員的座右銘,我們繼續秉承廣東省中醫院「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每一個患者提供優質的技術與人文服務。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醫師出診一覽表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腎病科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