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2023-12-12   富書

原標題: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思維方式

文|夏未來(富書專欄作者)

前段時間,「最強逆襲王」周信靜的故事刷屏了全網。

周信靜出生在浙江一個貧困小島,初中畢業後念了職高。

若無意外,這可能就是他學歷的天花板了,但他努力考研到浙大,並且最終考取了麻省理工的博士。

新聞一出,全網熱議。

有網友化身檸檬精,他不就是讀書天賦好嘛,有什麼了不起的?

有網友則認為,天賦固然重要,但他的逆襲,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這兩種聲音,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難以改變。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後天培養的。

《終身成長》一書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曾說: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是天賦,而是思維模式。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面對挑戰,庸者自我設限,高手打破邊界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早年在遊戲公司上班時,上司請他開發一款遊戲。

喬布斯邀請好朋友沃茲共同參與。

沃茲得知只有4天時間,心裡打起了退堂鼓:這怎麼可能做得完?

那個時候,沃茲白天還在普惠公司上班,留給他開發遊戲的時間並不多。

更別說,在70年代,4天開發一款遊戲,可以說是天方夜譚;即使放到今天,4天也未必能做好。

可喬布斯鼓勵沃茲,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我們肯定能做到。

於是,沃茲白天一邊上班,一邊構思遊戲設計,下班匆匆吃口快餐,就跟喬布斯一起通宵幹活。

就這樣,喬布斯和沃茲4天沒怎麼合眼,完成了別人不敢想的任務。

很喜歡一句話:所有的平庸,都是自我設限的結果。

當你敢於突破限制,你就會發現天地無限。

周信靜也是如此。

他剛進入浙大讀研時,向同學諮詢CMU讀博事宜,CMU是美國計算機排名前四的大學。

同學得知他這一想法,紛紛勸他放棄,CMU門檻太高,即使申請也未必能成功。

可周信靜卻覺得,雖然難度很高,但不試一下怎麼知道不行呢。他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研究資料庫和計算機系統;憑藉著這種堅持不懈地努力,他最終考入了麻省理工。

勵志演說家萊斯·布朗說:生命沒有極限,除非你自己設置。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阻礙一個人成長的,不是外部條件,而是他內心築起的高牆。

一旦思維受了限,能力就上了鎖。

在成長的路上,遇到挑戰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面對挑戰時,你自己給自己設置了限制。

那些看不見的心理牢籠,會扼殺一個人的潛力,束縛一個人的發展。

唯有敢於嘗試,才能打破邊界。

面對阻礙,庸者丟盔棄甲,高手越挫越勇

有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一條飢餓的鱷魚,和小魚放在同一個水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擋板隔開。

鱷魚猛地攻擊小魚,但被透明擋板彈開了;它又試了幾次,結果都失敗了。

過了一會兒,心理學家拿走了擋板。

鱷魚竟然不再攻擊小魚,它放棄了掙扎和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和鱷魚一樣,遇到阻力便萌生退意。

成功,往往屬於那些咬牙堅持的人。

就像電視劇《一路朝陽》中的律師李慕嘉。

有一次,李慕嘉受客戶委託,向欠款人唐虎追債。

唐虎一見她就跑。

李慕嘉天天蹲在唐虎的工廠門口。好不容易守到人,話還沒說兩句,對方就開著車揚長而去。

即使如此,李慕嘉誓不罷休。

唐虎見拗不過她,問她:姑娘,你促成這一單能賺多少錢啊?

接著,又話音一轉說:能賺多少錢你告訴我,我把錢給你,求求你走吧。

這要換作其他人,也許就放棄了。

李慕嘉偏不死心。

得知唐虎無力還債時,她竟協助唐虎參與投標,為他出謀劃策。

在李慕嘉的助攻下,唐虎最終拿下了項目,同意了還錢。

發現了嗎?真正的強者,即使前方困難重重,也能咬牙前行。

周信靜也是如此。

讀研期間,他受到一篇論文啟發,想到一個新的idea。

如果能拿到作者的原始碼,將大大節省科研時間。

可作者拒絕提供,他只好硬著頭皮自己上。

論文投出去之後,審稿方提了很多苛刻建議。

周信靜本人不具備改進條件。

有人勸他改投別家,周信靜不聽。

他尋找機會去阿里實習,並利用阿里的辦公條件完成了科研,最終論文成功發表了。

其實,人生在世,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

有的人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原地擺爛,終其一生碌碌無為;

而優秀的人,即使失敗了,也能愈敗彌堅,從而倒逼自己,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庸者丟盔棄甲,高手越挫越勇。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站上頂峰的高度,而是跌下谷底的反彈力。

面對失敗,庸者向外歸因,高手向內歸因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輸了比賽,都怪那個豬隊友;

項目沒簽成,公司報價太高;

業績不理想,客戶質量太差……

在他們的邏輯里:我沒錯,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自利性偏差」:把好結果歸於自己,把壞結果歸於外界。

自利性偏差會阻礙我們理性看待事實,客觀審視自己。

作家李尚龍有一位朋友,經常指責同事、責罵領導、痛斥時代。

起初,李尚龍聽他倒苦水,認為他敢言敢語,真有勇氣。

可時間一長,李尚龍受不了,問他:既然你不滿意自己的現狀,有沒有想過換一個環境呢?

他解釋稱:我沒本事啊!沒錢啊!還不是這個社會害我沒存款的!

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他們怨天怨地,卻從未檢討過自己。

殊不知,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一個人進步的開始。

有一位業務員,負責推銷公司的香皂。剛開始,他工作非常賣力;可不知道為什麼,業績始終做不起來,訂單少得可憐。

他很納悶,於是從產品、價格到話術,系統性地復盤。

經過分析,他認為,產品的品質和價格都沒問題,真正問題的根源,恰恰是在自己身上。

他研究自己的話術,努力提升表達溝通能力。

一旦產品沒賣出去就反思,我是不是哪些地方沒做好?話術是不是沒有說服力?

有時候,他甚至會讓客戶給他提建議,然後加以改進。

正是靠著常年自省和不斷精進的態度,他業績越做越好,在職場上一路高升。

這個人,就是高露潔總裁立特先生。

所以你看,沒有人天生牛逼。只不過,庸者向外歸因,高手向內歸因。

越是牛逼的人,越善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們往往能對照自身,善於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改進、不斷提升。

柏拉圖說:沒有內省能力的人,不會是個成功的人。

一個不懂得反省的人,越努力越平庸。

當你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自己的不足,就能有所進步。

順豐創始人王衛曾說:一個人成功一次,也許是偶然,但若能長期成功,那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可能從思維到行為都跟別人不太一樣。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從來不是天賦、智力,而是思維方式。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生是一場無限遊戲,不要讓你的思維方式,囚禁了你的未來。

讓我們改變思維方式,擁有無限精彩的未來。

作者簡介夏未來,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前廣告公司文案狗,現十八線小縣城策劃,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