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注重內涵,可謂深厚廣博。它不僅涵蓋食源的開發和利用、食具的運用和創新、食物的烹飪與製作,還和國泰民安,文化藝術,甚至人生境界等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吃,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就如同中國人,自古就愛求個好彩頭。杭州人民有一種吉利的美食——定勝糕
兩頭寬,中間窄,活脫脫像一顆銀錠子,咬一口,軟糯香甜,舒服到心底,這便是定勝糕。據說以前賣定勝糕的,都是貧寒人家,在門口擺一隻小爐子,爐子上面坐一隻小茶壺,茶壺蓋是一隻定勝糕模子。水開了,模子裡面的糕也熟了。這樣的場景,現如今那是見不到了,但是這蒸出來的定勝糕味道倒是一如既往。蒸氣騰騰中,必有定勝糕剛剛出爐,糯米之香裊裊拂來,夾帶著桂花的香,飄滿了一條街。自然而然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心安。
歷史典故
定勝糕,因其名中「定勝」兩字喻意非凡,家裡人總會買給家裡孩子吃,圖個好彩頭,保佑自己孩子能夠金榜題名。然而定勝糕究竟是如何得名的呢?這裡面有一個歷史典故。相傳南宋時期,有位大將非常能幹,他叫韓世忠。
當時金兵進犯,他在太湖邊上和金兵打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不分勝負。有天晚上,韓世忠正在發愁如何擊退金兵,就在這個時候,軍帳外面來了一個太湖邊上的老百姓,拿著一筐點心,點心的外形非常奇特,只見它中間細兩頭大,看起來就像一顆錠。韓世忠就拿起了一塊,從中間掰開,發現裡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了四句話:「金兵如此錠,頭大中間細,中間一刀斬,兩頭不成形。」韓世忠一看,會心一笑,當天晚上,帶上所有的人馬,直奔金兵的大本營,果然不出所料,金兵不堪一擊,兩頭不相顧,接連敗退。韓世忠事後就把這個點心叫做——定勝糕。
杭州人對於糯米製品的喜愛人人皆知,甜糯的口感,即便是磨成粉,整成糕,依舊香甜可口。而隨著人們對於各種食材的嫻熟運用,他們逐漸發現,糯米若是和粳米相混合則是有著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口感。定勝糕之所以特殊也在於此。它並不是全糯米製品,將糯米粉和粳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軟糯中具有嚼勁嚼勁中又有軟糯。
白糖,米粉,紅曲粉加水混合揉搓,直到米粉完全混合均勻,再用篩子篩粉保證米粉的細膩,然後添加自己家用桂花調出來的豆沙,再蓋上一層米粉,刮平上籠蒸。傳統定勝糕的步驟到這就已經結束了,而為了吃起來口感更好,獨具匠心的美食製作者們又加了最後一道步驟——煎,將蒸好的定勝糕煎至兩面金黃,外面焦焦脆脆,裡面軟軟糯糯,這樣的口感,更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