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味、青味、焦糊味,4種一聞就知道有問題的岩茶,別再踩坑了

2023-10-30     小陳茶事

原標題:生味、青味、焦糊味,4種一聞就知道有問題的岩茶,別再踩坑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見過很多一本正經的說法,稱岩茶喜歡喝香氣太膚淺。

原因嘛,大家都知道,岩茶「重水」,湯感好、滋味醇才是第一要義。

但凡事走偏了之後,都不可取。

新茶客小明,在茶桌上喝到一泡足火馬肉後,心直口快,直言求證:

「為啥這肉桂不夠香啊?」

結果卻得到一番「教育」。

好岩茶不喝香氣,只重茶味。

你再嘗一口,湯多厚呀,骨鯁感極佳。

傳統工藝岩茶的魅力,簡直太贊,老師傅才能做出這樣的水準……

聽完這通下來,十有八九的新手都會聽懵。

喝岩茶重水求香,這點的確不假。

但自己在喝茶時,就是喜歡喝香氣好的,何錯之有?

「好岩茶不需太香」,這種說辭,只是一張遮掩牌。

香氣與滋味兼備,才是一流好茶。

空有渾厚紮實口感,但茶香極度寡淡的岩茶,哪怕美其名曰「傳統工藝」,也不值得隨便原諒。

喝岩茶喜歡喝「香」,其實沒錯。

不過,喜歡喝茶尋香的你,選岩茶別忽略這4點。

《2》

一、香氣儘量選「熟」一些。

還記得暑期檔那會兒在試今年的輕火新茶時,狠心淘汰了不少那些香氣太生、太青的茶。

其中,有一泡工藝很差的輕火奇蘭。

泡開之後,湯水淺黃,微渾濁。

看著這麼淺的湯色,和毛茶几乎沒兩樣。

常規沸水試茶時,一注水,尖銳的花香瞬間滾滾而來。

直衝鼻端,十分張揚。

細辨下,這股高調的尖銳花香背後,還伴有明顯生澀味。

這股偏生的氣息,類似一片剛除草的草地,生青味重。

一聞到這股生味,心裡已經有了明確想法。

這樣的茶,不必多試,不能入選。

哪怕它的香氣乍一聞,特別濃郁、張揚、沖鼻。

但這股生味,也宣告著它的工藝極差。

不僅是做青發酵不足,導致最終成品里,半點沒有果香,湯色極淺。

同時,連焙火也有問題。

論火功,比正常輕火茶還要「輕」了一大截,茶葉根本沒有吃到火。

這樣的茶,哪怕能憑藉一時的尖銳花香,騙到部分新手。

但放久後,容易返青。

同時,這樣香氣發沖,茶味淡薄的品種茶,很容易讓人喝膩,根本不是好茶。

《3》

二、選香氣幽的,不選茶香低沉的。

正岩茶的香氣,大多是清幽內斂的。

但清幽,不代表沉悶。

之前專門鑑別過一款放了5年的中足火岩茶水仙,剛一打開,干茶表面絲毫沒有了焙火香。

焦糖香在內的系列焙火氣息,無影無蹤就算了。

還有一股陳舊宣紙的悶味,干茶聞著不是很清爽。

沖泡試茶,正式泡過一遍後,裡面發散出來的氣味更是古怪。

蓋上湊近聞,一股「故紙堆味」。

氣味悶悶的,沒有半點自然草木本身的天然茶香。

沒有木質香、沒有蘭花香、沒有藥香、也沒有焦糖香。

從蓋上,到湯中,都是一股低沉發悶的氣息。

聞到這樣的古怪味道,能驗證一點,那款水仙早早就放壞了。

跑氣變味,香氣全失,陳味出現。

這股沒存好的「陳味」,與優質岩茶的清幽茶香,差別很大。

因為,風味處於適飲期的岩茶水仙,品種本身自帶的蘭花香,細幽內斂。

類似穿過一片幽靜的密林,山岩之上,無數叢野蘭在默默吐露芳香。

隨風一吹,混著無數種草木深邃氣息,幽香沁人心脾。

《4》

三、不選茶香輕飄的。

茶香輕飄的對立面,是香氣落水。

有一回在選十二金釵時,試喝到一款名叢。

那是比較小眾的茶,嶺上梅。

本身對它期待滿滿,但泡開之後,陌生極了。

因為,那泡嶺上梅的花香特別「妖」。

不是清雅的寒梅香,更像是梔子花的香氣。

泡出一道後,湯麵上縷縷散發出來的,都是大團大團的梔子花香。

事情發展到這,除了讓人懷疑,這泡嶺上梅的真身,是其它高香小品種裝錯泡袋外,其它還能勉強接受。

但嘗試下喝下茶湯後,失望極了。

茶湯當中的「水香」,極弱。

在喝茶時,除了能從茶湯里喝出幾分焙火保留下的烤堅果香外,花香、果香等系列基礎香型,一概沒有體現。

這種聞著香,嘗著淡,香氣輕飄虛浮的岩茶,若是遇到,儘早淘汰。

《5》

四、警惕將焦糊味,宣傳成熟香。

做青發酵適中的岩茶,不會帶有明顯青澀味,後期經過焙火發展茶香後,一款岩茶本身的花香、果香等基礎香氣,也能修煉成更成熟、沉穩的個性。

但熟香這個概念,不能濫用。

之前有朋友拿來一泡正岩鐵羅漢,找我們一塊喝茶。

泡茶之前,他提前鋪墊。

「這泡鐵羅漢的熟香明顯,滋味厚重,味道比較足,就是喝不慣的人容易hold不住這麼強的滋味。」

聽到這,心底無比好奇,快快試茶。

但可惜,剪開泡袋倒出干茶,瞄到的第一眼就感覺不對。

干茶條索偏暗,焦黑色,無光澤。

這干茶顏色,未免太深!

但湊近聞,更是古怪,一股烤糊的味道。

衝出來的茶湯,是標準的醬油湯,紅里發暗,毫無清透感。

很明顯,那泡鐵羅漢的焙火有問題。

焙火太急,茶味受損,才會出現這股焦糊味!

等到這時,才開始後知後覺。

原來朋友口中提到的「熟香」,不是平時熟悉的熟果香、熟花香。

而是這股濃濃的烤糊味!

這個誤會真是鬧大了。

將焙火不當的焦糊味,當成所謂的熟香,哪裡能買到好茶?!

《6》

岩茶喜歡喝香一些的喝茶情結,不難理解。

香氣與滋味兼具,喝下又香又醇的茶湯,更能帶來美妙的綜合飲茶享受。

武夷岩茶的茶香體系豐富。

山場香、品種香、發酵香、火功香……

完整一套茶香組合拳下來,放眼茶圈,難逢對手。

梔子花香、蘭花香、 玉蘭花香、梅花香、奶油香、木質香、粽葉香、桂皮香、烤堅果香、焦糖香,各式茶香的巧妙組合,看點頗多。

有經驗的老茶客,會在正式喝茶之前,先欣賞茶香。

尤其是拿到一泡陌生的新茶,不知底細。

先確認茶香,別心急貿然入口。

等到確定這泡茶沒有任何雜味,茶香舒適,各方面的香氣表現沒有敗筆。

再去細細啜茶,倒也不遲。

喝岩茶「求香」與「重水」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只要是好茶,同時兩手抓,才是正常操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5a70a71c621798b0f1fcb44b2a8bd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