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村莊不拆了!背後卻是紹興發展的難題!

2023-11-21     住在紹興官號

原標題:22個村莊不拆了!背後卻是紹興發展的難題!

1.22個村莊不拆了!

近日,紹興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發布2則12月政府採購意向。

分別為「越城區紅墅村等10個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項目」和「越城區樊浦村等12個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項目」。

採購需求概況均為「『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為村莊振興和發展提供依據」。

這並非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多規合一」這個說法。之前就有瀝海9個村莊,已發布「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詳情可見:不拆了!涉及8000+戶、2.3萬+人,紹興這9個村莊最新規劃發布!)

而從瀝海的經驗可以推導,一旦村莊施行「多規合一」規劃,這個村莊很可能就只是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業觀光,不會再大規模拆遷和城建了。

這也就意味著,進入這次紹興規劃局名單的22個村莊,大機率不拆了!

這次除了紅墅村和樊浦村外,其他20個村莊並沒有提到名字,但可以推測,基本是這兩個村莊的周圍村莊。

2.紹興「三區融合」的難題

可以看到,這次規劃的村莊,均位於越城區和上虞區的交界處。

而它們趨向保守開發的規劃,也反映出紹興如今的一個發展難題——越城與上虞的融合。

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越城和柯橋、上虞的融合,其實走向了兩種模式。

柯橋和越城,由於兩區的中心城區相近,因此很早就在加強聯繫。如今兩區的發展板塊,已經是面對面相接的「拼圖式融合」。

而上虞和越城,中心城區相隔太遠,中間地帶一直是廣袤農田和村落,因此只能先採用交通線相連的「跨越式融合」。

比如有「三區融合第一路」之稱的群賢路,從袍江馬山至上虞曹娥公路段,規划進行快速化改造。

前兩天剛通過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評審會,標誌著項目進入實質性施工圖設計階段。

再比如紹興軌道城際線,比地鐵更先連通越城和上虞城區。

到最近,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興業路站主體)規劃方案公示,並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這個站點正位於上虞,亦標誌著串聯越城上虞的地鐵2號線二期,進入新階段。

如此多交通規劃及建設,連通了越城和上虞的中心城區,確實能促進越虞的融合。

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跨越式融合」,遺落了很多交界處的板塊。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常會有人在本地論壇上抱怨:「為什麼2號線從孫端路過,卻不留下地鐵站?」

進而也引發了擔憂:「孫端的未來在哪裡?」

事實上,這種擔憂也不無道理。在最新的《越城區國土規劃》中,孫端雖然位於產城融合示範區,卻也在田園水鄉風貌區內。

這就意味著,孫端未來的發展,很可能也就比這次規劃的那些村莊稍好一些。

有人說有農保田在,所以不好開展建設。

但其實在去年,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就發布《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力穩經濟若干政策措施》,表示農保田可以置換,並且「允許在耕地面積有增加、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空間布局有優化的前提下,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布局。」

所以現在的規劃,未來也可能再出現調整。但需要等待的時間,可能要很久。

在上虞-越城交界地帶,被列為城鎮化優勢地區的孫端尚且如此,還只是潛力地區的陶堰和富盛,要等待的時間只怕要更久。

3.變化正在進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們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也要清醒認識到,地方發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變化正在進行。

比如前不久舉行的紹興發展大會上,便重點推介了位於城區以東的「鑒水科技城」。

鑒水科技城,已有交通、學校、產業、配套等重大規劃,板塊勢能很大,成為紹興城區向東邁出的一大步。(詳情可見:紹興發展大會透露各區重磅規劃:地鐵5號線將啟動!省級醫院+人工智慧+遊樂場!)

靠北邊的袍江綜合保稅區,今年也啟動了總投資125億元的二期項目,還有京東國際浙江運營中心項目、豪威微顯示產業化基地項目、小紅書全國跨境倉項目等集中落戶。

如此重大項目,在引入強大產業力量的同時,也助力越城區的城市建成區,向東面進一步延展。

可以看到,《越城區國土規劃》這張藍圖中的一切,都在逐漸兌現。

不必過分悲觀,保持期待,期待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1e7ed447c1e23702862969f0ce106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