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小順是逆襲之王。
2.
有一回,台灣友人Lydia吐槽他們的基礎教育,拿出了一張在台灣熱傳的圖片。
我感嘆:果然是海峽兩岸一家親!
好多人義憤填膺:愚蠢的應試教育,落後、死板,把人一生都毀了!看看人家西方多人性化!
每天埋日日怨,說得自己深信不疑。
越發覺得世界黑暗,生活絕望。
於是真的越來越不行。
周小順不。
周小順問我:「另維小朋友,你上回來吃燒烤的時候,講的美國中學生的故事我很感興趣——我沒有條件去美國留學,怎麼能像他們一樣呢?」
3.
周小順是我家巷口燒烤攤的兒子,原名周順。
父母養兒防老,希望他孝順。
周小順生在六化建大院的工人家庭,牙還沒長齊,爸媽先趕了下崗潮,支起一家看見城管就跑的三輪車燒烤攤,踏夜營生。
又為了幫周小順樹立考取襄樊五中的遠大理想,把攤子支在學校對面,叫他連屁都聞的是學霸們放的。
我小的時候,酷愛燒烤,每天天一黑,就迫不及待去小周燒烤報到。
我坐小板凳,周小順也坐小板凳。
我吃燒烤,他趴在小板凳上迎著燈泡寫作業。
他那時曬得黑溜溜的,圓溜溜的眼睛,像溜溜球一樣溜,嗓門巨大,小個子小頭,透著一股子機靈勁兒。
我的燒烤一好,他爸媽就喊:「順兒,上菜!」
他就麻溜地起來,雷厲風行端大盤。
他還嘴甜:「另維小朋友,你最喜歡的脆骨來了,我做主送了你一串,感謝你的可愛美化了這條巷子!」
那時候,周小順一邊賣燒烤,一邊做留學夢。
他一把夢想說出來,就被他媽擰耳朵:「給我老老實實做作業拼高考,出國?出國是你窮人家孩子想的嗎?!」
經年之後,周小順逆襲成了別人家的兒子。
就連他小時候賣過燒烤的巷口,但凡有家長經過,都要就地取材,開展一番勵志教育。
——你看人家周順哥哥,一邊上學一邊賣燒烤都比你有出息,人家上高中就知道搞關係,一放假就到處去大學裡搞關係,你怎麼就知道打遊戲?
…………
鑒於周小順走過的路,總是被鄉親父老誤解,訛傳成他自己都不認識的版本。
我決定把他自我探索的過程一五一十寫出來,以正視聽。
如果遇上還在高中里迷茫度日的有緣人,希望能幫助你。
4.
網絡公開課
周小順走進網吧,交了1塊5毛錢。
前頭說了,周小順原名周順。
周順的同桌叫周帆,成績差不多,個頭差不多,再加上一帆風順組合,總讓眾人誤以為他們是親兄弟。
高一寒假,周帆被家長重金送到美國讀高中,他告訴周小順,美國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意識了得!高一就開始了解大學的專業設置,接觸課程,根據興趣程度反推高中生活怎麼安排了!
周小順也想這麼有規劃地過青春。
他沒有想:有錢真好,一字之差,兩種命運。
他想的是:我在襄樊五中里,怎麼像他一樣,接觸大學課程,規劃自己呢?
他想不出來。
所以他上網搜。
大學公開課,百度搜索結果幾百萬個。
周小順看得眼花繚亂。
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貓貓狗狗公開課,有網站有App,可收藏可下載。
根據大學分類:TED,國際名校公開課,中國大學公開課,可汗學院。根據學科分類: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經管法學……一切羅列清晰。
細看,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巴黎高商、印度理工,外語課程全都有字幕,中文課程,更是橫跨港大、台大、清華、北大……
坐在電腦前,輕輕一點擊,世界名校的無數公開課,全都為你播放。免費。
周小順驚呆了。
網絡上有這麼多好東西,為什麼網吧里的少年要玩遊戲呢?
高一暑假,周小順把所有零花錢都獻給網吧,給自己列了個聽課時間表。
上午八點,耶魯大學心理學導論。
上午九點,史丹福大學編程方法學。
上午十點,牛津大學經濟學原理。
…………
這比周帆聽從學校組織,去附近的大學旁聽基礎課牛多了!
周小順足不出網吧,居然也豁然打開了眼界。
原來,這世上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好玩學科和職位。
原來,這座城市裡根本不存在的人類學、心理學、金融工程、博弈論、Java……會讓我意猶未盡。
原來有些學科,我會越聽越入神,理解力超常,而有些學科我越聽越走神,完全理解不了個中邏輯。
原來天賦和興趣是這麼回事。
而只要上了大學,我就可以丟掉那些走神的,一門心思專攻喜歡的。
…………
周小順每天都被新發現砸中,幸福感應接不暇。
飛來橫「喜」的是,再開學,曾經一聽就暈的高中英語聽力,居然也變簡單了。
周小順作為高中生的迷茫,是不知道每天花十六小時學習的東西,除了高考,到底有什麼用。
外面的世界是模糊的,他看不見,所以老師口中他必須耗盡此刻來奮鬥的未來,對他而言什麼也不是。
於是,當下的日子變得暗無天日,難熬,絕望。
現在不一樣了。
周小順找到了他的答案。
原來黑板上無聊的代數題,就是他以為很高深的編程邏輯。
原來經濟學也是數學,心理學也是數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金融工程更是數學。
原來人工智慧還是數學。
原來物理題看似沒用,建築工程、哲學,乃至宇宙萬物的原理都在裡面。
原來他學這些知識,不僅僅為高考,更為了高考之後,擁抱新世界裡他還不知道存在的無限可能。
從前,周小順只從宋班主任的描繪中想像大學。
那描繪包括「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上了大學你隨便談戀愛」「上了大學就再也沒有早晚自習了」……
並不太懂這樣的日子到處都能過,為什麼非要拼死拼活去大學裡過。
周小順現在懂了。
他想學的那些課程,和他只有一場高考之隔。
還有比這更值得奮鬥的事嗎?
實地考察(上)
遠在美國的周帆,不僅在提前接觸大學課程,思考未來想學的專業,更在通過對大學的實地考察,切身了解不同大學裡的不同生活特點,思考自己將來究竟要考取哪裡,確立目標。
周小順也想這樣。
周小順的宋老班不講。
她只講題。
她說:「做題吧,一分壓萬人,多會一道題,你就比幾萬人多一份改變人生的機會。」
「改變後的人生是什麼?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哪裡才有我想要的生活?」
宋老班從來不提。
關於大學,只有「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還有「上了大學你就能好好玩了」。
這不是周小順要的答案。
襄樊(現更名為襄陽)是小城,方圓百里只有一個襄樊學院(現更名為湖北文理學院),周小順逃課去一探究竟。
偏僻的山腳,古色古香,進城的公交永遠人滿為患,整個校園沒比高中大多少,節奏緩慢,宜居,宜養老。
周小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一眼已經知道,他不想在這裡生活四年。
太年輕的時候,我們見識太少,沒見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沒關係,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了解我們不想要什麼,一個一個排除出去。
世界這麼大,一定有人在過我們想要的生活,也一定有專屬於我們的鮮花遠方。
而所有的拒絕舒適,繼續前行,都是在幫我們靠近那個值得的地方。
從前,周小順貪玩,成績中等。
爸媽苦口婆心:「兒啊,好好學習啊,不學習沒大學上啊!」
宋老班寬慰:「有的有的,以目前的成績,穩定到高考,襄樊學院沒問題。」
周小順忽然不偷懶了,他要更好的分數,換更多選擇權,避開不想要的未來。
他不需要大人的管束了,他自己有足夠的理由努力。
最困擾周小順的問題是:我將來想去哪兒,讀什麼大學呢?
高二分科。
分科有口訣,成績好的選理科,成績不好選文科,文科都學不會趁早轉藝術生。
同學們還陷在如此思維定式里的時候,周小順已經學會了反推法。
他從五年後往回推。
——從大學課程來看,我編程有天賦,喜歡金融,將來想學金融工程。
那必然是理科了。
尤其要打牢數學基礎。
只是,去哪兒學呢?
在襄樊五中,年級前五十名,學校把他們封為清華北大之星,照片貼在櫥窗里,告訴他們清華、北大不無可能,一定要志存高遠。
如果你從第五十名開始詢問目標大學,問到第一千名,會發現遍地武大華科,仿佛這世上沒有其他學校。
漫長三年,太多人拚命考大學,卻毫不關心哪所大學適合自己,哪座城市有想要的生活。
只在最後關頭,指望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手冊》,解決「人生的下一步怎麼走」這個最複雜的疑惑。
周小順在淘寶上買了一本《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手冊》,放在課桌上的書堆里,沒事就翻著玩。
看到印象不錯的大學,就搜索它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關注起來。
看看校園活動、校園美景、校友故事、學院和專業介紹……仿佛自己也生活在那裡面。
立即就知道了,這段路的盡頭全是值得奮鬥的美好。
立即能量滿格。
跟蹤觀察了一陣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周小順漸漸對不同大學的風景、風俗有了基礎了解。
他開始有新的訴求。
他留言。
不僅僅索要鼓勵的話,更認真詢問大學生們,如果自己想去學金融工程,在高中里做什麼準備最好?
他漸漸聊熟了一些樂於助人的學長和學姐。
和他們做朋友圈裡的點贊之交,策劃找個假期,去大學裡找他們,一起蹭蹭課,看看校園。
寒假,周小順掏出壓歲錢,買了一張51塊的火車票。
住在學校旁邊三五十塊錢的小旅館,從武漢開始,踏上了自導自演的大學校園實地考察之旅。
實地考察(下)
周小順不喜歡武大華科,連江城武漢也不喜歡。說不出為什麼。
這下糟糕了。
襄樊人就這兩所女神學校,女神不是自己夢想的模樣,周小順好絕望。
不喜歡所處的世界怎麼辦?走出去,世界太大了,總有一個喜歡的。
他朝遠處走,長沙、鄭州,哪裡都覺得不是自己想紮根的地方。
直到他看到上海。
他走在邯鄲路上,走過梧桐樹蔭,走進復旦。
吃到旦苑裡實惠美味的小籠湯包,耳邊全是吳儂軟語,整座校園在喧囂的城市裡鬧中取靜。
光華樓前的草坪上坐著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一切正青春。
坐幾站地鐵,陸家嘴的高樓直入雲霄。
走進去,大廳里的液晶螢幕變換閃現著世界各國的時間和股價。
最著名的律所、銀行和品牌在寫字樓的名牌上乖乖排隊。
周小順從來沒見過這麼現代化的地方。
他安靜又激動地想,原來電視里的世界真的存在。
就是這兒了!
這就是我奮鬥的意義,這就是我一定要來的地方。
十幾歲最好了。
有足夠的時間做夢,因為生活圈太狹隘,看不見外面的世界存在多少壁壘,真心實意地相信:全世界都在我腳下,只要我努力,就想去哪兒去哪兒,就什麼都能實現。
而這個國家,真的給人一次這樣的機會。
只要通過一場人人能考的高考,就能換取整個人生的嶄新開場。
這真的是人一生一次最好的機會。
走了這麼多地方,十七歲的周小順終於意識到了。
他回到五中,只覺得明確的目標給身體注滿了力量。
他前所未有地沉心學習起來。
在湖北,高考全省前幾十名,才有望上復旦,周小順差得遠。
但十七歲的好,正是它給人一切皆可改變的信心,和爆發出來,就真的能改變一切的巨大能量。
高三,周小順努力爬上一本線,花了半學期。
最後一學期,他越戰越勇,奮鬥成魔了,幾度衝上復旦線,驚得隔壁班主任都來請他做進步演講。
5.
可惜高考,不是一個人人都能心想事成的地方。
黑馬之所以稱之為黑馬,是因為它少見。
全省前九十名上復旦,周小順考了九百多名。
他的人生選擇權,止於武大錄取線最低的寥寥幾個專業。
宋班主任手持《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手冊》,匆匆開了一個家長會。要開始填志願了。
十八歲們寒窗十二年,未來四年的生活,嶄新人生的起點,就這樣被決定。
周小順說:「太草率了吧。」
班主任說:「就這樣,後面還有很多同學等著。」
宋老班給周小順選了武大測繪系。
周爸周媽說:「我們也不懂,咱家沒出過大學生,一切聽老師的。」
周小順不同意。
「我不去武大,我不知道測繪是什麼,也不喜歡,我要去上海。」
宋老班教育他。
「我給學生報過的志願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你搞什麼特殊?
「我帶了你兩年,你的情況我最了解。我給你分析一下。
「第一,上海的生活費一個月要1500塊,而同樣是上大學,武漢500塊管夠。你的家境不適合去上海讀書。
「第二,上海的金融行業競爭多激烈,你去讀個二流大學,拿什麼競爭?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你與其去上海被復旦、交大、同濟壓得抬不起頭,不如在武漢傲視群雄。
「第三,測繪你不學怎麼知道不喜歡呢?
「大多數同學在進專業系統學習之前,都是不了解那個專業的,你不知道不落後。
「…………」
周小順說:「我要去上海財大學數學,再想辦法修金融二專。我查了,我的分數夠。」
班主任說:「報志願選專業這麼大的事,你小小年紀懂什麼?你見過上海財大什麼樣嗎?」
這一刻周小順準備很久了。
周小順靜靜看著她,回答:
「我見過。」
他反問宋班主任:「你見過上海財大嗎?」
班主任閉上了嘴巴。
6.
周小順高考結束的時候,已經對許多大學的地理位置、特色專業如數家珍,「Research」水平,比起在美國學了三年Research的周帆,一點也不落後。
周媽說:「你的努力爸媽都看見了,我們確實懂的沒有你多。」
好多人年少的時候,只聽從,不規劃,到頭來發現日子不順意,就怪罪別人操縱了自己的人生。
似乎很少會問自己,人生的選擇權這麼重要的東西,我當初為之奮鬥了嗎,用力捍衛了嗎?
如果沒有經歷努力的過程,又憑什麼要求結果呢?
人生規劃,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再早開始,都不嫌早。
周小順離開襄樊,開始他早早就規劃好的大學生活去了。
7.
周小順剛上大學的時候,價值觀遭受強烈的衝擊,性格變了很多。
我路過上海,約他晚飯。
他說:「我晚上都在上海大劇院看話劇。」
那些日子,高中里博聞廣識的周小順聰明地發現自己原來很狹隘。
一見鍾情的女同學鄢冰喜歡話劇和音樂劇,說的東西他一句也聽不懂。
他說:「我想約她看音樂劇,一查,票1000多塊一張,居然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
他說:「別說我是燒烤攤長大的,就算我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在襄樊也接觸不到她那些玩意兒。」
他說:「是不是當初聽了宋老班的話,今天的日子就會過得容易一點?」
他說:「都是我自己作死選的,沒別人怪罪。」
他不僅自卑自己的家庭,還自卑自己出生長大的城市。
大一,不同地區和階層突然湧入一處,世界第一次露出真實的面孔,是人心理健康最危險的時候。
我擔心他,想找他聊聊天。
他沒理我。
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追趕前十八年積累的差距了。
學習,打工賺錢,陶冶藝術情操,馬不停蹄。
他那時候,在上海大劇院兼職做保安。
有時負責檢票,有時負責領路,一天100塊,可以站在遠處看節目,出門還有直達學校的地鐵站。
我說:「你累不累啊!」
他說:「我的工作一可以掙錢,二讓我接觸社會,三培養我的藝術修養,一石三鳥,開心都來不及,累啥?」
8.
再聯繫已經是三年後。
我想幫朋友轉簡歷,在朋友圈打聽貝恩諮詢。
「萬票圈,誰認識上海貝恩的人?推薦個有顏值還有能力的名校小美女。」
周小順默默出現:「我。」
他居然已經在貝恩諮詢實習了半年,正負責幫老闆粗篩實習生簡歷。
他的目標太明確了,高中就知道自己大學四年的目標,是在陸家嘴、金融街上的大廈里,每天穿著西裝進出工作。
他進入大學,首先搞清楚了,他畢業後想要的工作是投行或者諮詢。
都是高門檻行業。
好在,他才十八歲,有四年的時間規劃和準備。
周小順四處找走通了這條路的學長,研究他們的養成路線。
差距很大。
沒關係,想要什麼生活,就管住自己,邁開雙腿,一步一步朝那裡走。差距在哪裡,就補哪裡。
高考沒考上商科,他就去申請金融二專。
校內擠不進,沒關係,二專外校也能學,金融搶不上,小事,學經濟。經濟加數學的背景不比金融差。
在同學們還在迫不及待回家鄉,約高中玩伴通宵開黑的大一暑假,他留在上海實習。
名聲響亮的企業不要他,他就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做起。
大一試了諮詢,大二試了小銀行投資部,大三已經明確目標:未來找工作,首選諮詢。
周小順每天刷一遍學校BBS、微信公眾號、人人和微博的實習信息,等他要捕的兔子。
故事講到這兒,你應該已經知道結果了。
貝恩諮詢的實習招聘放出來的時候,他那份為之準備了三年的簡歷,實在是比復旦、交大、同濟的許多人合適太多。
機會來的時候,大家都撲上去。
隨手試試的人,隨手就做了墊背,襯托別人的價值。
9.
周小順大學畢業了。
他實習表現優秀,順利拿到全職。年薪二十萬。
和上海的同行比,這不過是個正常年薪而已。
但周爸周媽得到消息,好長時間都認定兒子是碰到騙子了,不敢相信有人能一畢業就掙這麼多錢。
過年,周小順把爸媽接到上海,一玩小半個月,又買上一大堆禮物,一家人一起,拎著大箱子坐飛機回家。
爸媽喜笑顏開,合不攏嘴。
三年過去,周小順升職,漲薪,帶團隊,成了新人口中的小老闆。
本該日漸老去的父母,有了周小順的孝順,竟逆生長起來,尤其是周媽,看起來一天比一天俏皮和年輕。
有起有落才是人生。
周小順捲入辦公室政治,做了犧牲品。
周小順絕望了。
——多年的奮鬥化為烏有,積累脆弱得不堪一擊。沒背景的人再努力,也不過是權力者手中的螻蟻。一朝就能回起點。原來真是這樣。
處理結果出來,老闆給他兩個選擇:一是介紹他跳槽去一家同類的公司;二是公司資助他進修,去美國或者英國讀MBA,讀完回來。
周小順這廂還在受寵若驚地挑選,那廂,手機已經被獵頭打爆,各個都在熱情地助他另謀高就,保證薪水和福利都上漲。
周小順這才意識到,他的起點已不是記憶里的燒烤攤店小二。
這些年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周小順終於領悟了。
原來,人生的起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學歷、工作能力、經驗和被放大的視野,一直在水漲船高。
一時半會兒的倒霉,拿得走他的工作、積蓄,卻拿不走他的人生履歷。
周小順在紐約讀完MBA,沒有回上海。
他經由MBA的同學介紹,去了矽谷的諮詢公司重操舊業。
領英張貼出來,每個月都有後輩鍥而不捨地發私信,求教經驗。
還有獵頭隔三岔五打聽他的換工作意向。
這一年,周小順常常去金門大橋。
高一的時候,周帆在QQ空間建立了一個叫「美國生活」的相冊,上傳的第一張照片便是他站在金門大橋上。
每一張照片周小順都記得。
說不上羨慕,年少不懂那種羨慕。
他只記得,他坐在網吧里看大學公開課的時候,休息時間乾的最多的事,就是一張一張翻那些照片。
一邊看,一邊覺得那個世界好遙遠。
遠到連朝它努力的想法都沒有。
十年了。
生活天翻地覆,整個人脫胎換骨。
周小順如今的樣子,哪裡是那個剛剛冒出規劃高中生活的想法,在百度里輸入「大學公開課」的高中生能想像的。
而一切居然只過了十年。
他還這麼年輕。
周小順眺望金門大橋通紅的輪廓、金黃的燈光,水面延伸的盡頭是舊金山城,全是他根本沒想過能親眼看到的風景。
真感謝當初那個下狠功夫學習的自己啊。
10.
周小順二十九歲這一年,他最欣賞的一家創業公司C輪融資7000萬,創始人請他去做COO兼合伙人。
周小順作為被引進的人才,在全公司的期待下,海歸了。
我在北京實習,相約吃燒烤,去他的公司等他下班。
前台領著我,輕輕敲他的門,說:「周總,您的客人來了。」
我簡直沒認出他。
精緻的西裝,修容整潔的面龐和發梢。
桌子上攤著供應鏈總結報告,電腦螢幕顯示的是金融分析,密密麻麻的數字和中英文,看起來十分高端。
氣質更是完全變了。
哦,他也不叫周順了,老闆桌上的石刻名牌寫著Sean Chou。
這些年,我想起周小順的時候,總是在深夜遊盪街頭,看見路燈下的燒烤推車的時候。
可是坐在我面前的人,一招一式,舉手投足,分明活脫兒是個海歸高富帥。
我說:「功成名就了呀你,最近什麼打算?」
周小順一說起最近打算,又開始了他的反推法式人生規劃:
「我計劃五年後做到ABCD,所以四年後我至少要擁有ABC,三年內達到AB,兩年完成A,這樣算下來目前的時間很緊了,這周我必須搞定A的準備工作的15%……」
附言:
我為什麼一定要把周小順的故事寫出來呢,因為鄰居妹妹的一段懊悔:
「姐,我上高中的時候真的只覺得提高分數最重要,沒有想過專業和學校的問題,大學選專業也是那個學校英語最好就選了英語,現在真的很後悔。
「大學四年學校專業的選擇太重要了,比如我現在找工作,很多工作我可以做,但是申請有一個硬門檻,本科學位必須是統計經濟之類。
「我現在想申applied econ(應用經濟學)博士,也是因為沒有經濟或數理背景不太好申。
「回頭想想,如果高中的時候有人引導我發掘愛好,根據個人發展選專業和學校而不是一味看分數,現在會好很多。」
許多人花了太多功夫在高考上,忽略了選專業和報志願才是下一段人生真正的開始。
我的鄰居妹妹小宸,從小生得「排場」,彈一手鋼琴,走路揚著脖子,像一隻驕傲的天鵝,小夥伴都敬稱她為宸妃娘娘。
她成績一直不錯,我們是四中校友。
這些年,她從四川畢業,出國讀研,留在華盛頓DC工作,一路高歌猛進,越來越知道自己愛什麼、要什麼。
她走那麼遠了,還在為十八歲之前,沒有花在研究志願的時間買單。
好多父老鄉親說起周小順,都說他後來幾年連撞大運,跑得很快,平步青雲。
哪兒有什麼平步青雲。
無非是他數年如一日,堅定不移地日積月累的時候,漫長的寂寞時光外人看不見。
他也不是後來撞了大運,才逆襲的。
從他十五歲思考想要怎樣進入大學,並付諸行動的時候,就已經走在逆襲的路上了。
因為面對未來,一直主動出擊,選擇生活。
他再也沒有被生活選擇
青春都是迷茫的,規劃是貫穿一生的指路燈。
我希望你早點出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