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對人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情況下對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核輻射,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外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內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狀有: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日本核輻射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監測到的數據是每小時1.015mSv,這約相當於:
1、核電站工作人員一年接受的行業輻射。
2、十次X光檢查接受的輻射。
3、乘飛機239小時接受的輻射。
4、每個人半年內接受的天然輻射。也就是說,進行十次X光檢查就相當於在日本福島核電站周圍接受一小時的核輻射。
註:毫希(mSv)為輻射單位,是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體組織傷害的國際標準單位。
謹防醫療檢查中的輻射傷害
專家提醒:在選擇檢查方法時一定不要貪大求全,用X線可以檢查的疾病,就不需要做CT檢查,只有當X線檢查無法確診時,才考慮用CT做針對性檢查,以免加大X線的輻射劑量。
在生活中,很多人覺得CT、造影等檢查是無害的,可以隨便做。事實上,這些檢查都是有創性的,還可能給病人帶來永久性傷害。有統計數據指出,做一次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放射線量相當於拍了700多次X線胸片,這對一些並不需要做CT檢查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來說,不但起不到作用,浪費醫療經費,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帶來癌症風險。
這是因為CT是利用X射線能穿透人體組織的原理進行檢查的,而X射線也是核輻射的一種,因此X射線對人體組織是有損傷的,照射X光有可能誘發癌症等疾病,射線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險性越大。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研究結果估算,以一個1000萬左右人口的城市為例,每年大約會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線誘發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
雖然目前關於CT是否致癌、致癌的劑量是多大,仍然缺乏科研數據,但各醫院應當通過更新設備降低CT輻射劑量,嚴格控制CT使用的適應症來達到最優化的原則: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小的輻射量來獲得有價值的醫學影像。
背景新聞:
日本大地震引發核危機
日本發生芮氏9.0級地震,強震引發巨大海嘯,並搖動地球地軸,致使日本平移2.4米,使每天縮短了1.6微秒。
地震致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周圍居民緊急撤離,目前已確認數十名人員受到核輻射。
福島核電站的爆炸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前者可導致甲狀腺疾病,後者主要可引起血液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中國氣象局預報顯示,由於目前日本上空為西風,放射性物質對中國暫時沒有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OTuvHMBd8y1i3sJ3k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