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蒙台梭利表示,一個有活力的孩子會給人這樣一個印象,那便是當他處於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時,其心理能夠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當他們無法獲得舒適的環境,那麼便會尋求某些東西的幫助,並且被其吸引,從而導致占有欲的產生。
鄰居家的小孩子便是如此,護食、護物,其占有欲發揮到了最大的極限,上次遇見他的時候,那孩子居然直接跑到我的面前,義正言辭的告訴我,他喜歡我的手錶,並且要求我給他。事後,即使是被他父母拉走,但是他的眼神卻格外的執拗,似乎這個手錶就是他的私有物品一樣。
實際上,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占有欲作祟,他並沒有多麼喜歡,只是想把它占為己有罷了,就像蒙台梭利所說的那樣:拿取東西並且進行收藏,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其中也根本不需要知識和愛。為什麼孩子會有著極強的占有欲呢?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
01為什麼孩子會有著極強的占有欲呢?
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般情況下,這種占有欲通常出現在孩子2歲以後,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得到發展,慢慢地開始出現自身所有權的主張行為,甚至會做出一些事情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即使這些東西並不屬於他,但是他們仍是一門心思的撲到上面,所以就會表現出一些霸道行為和語氣。
破壞欲的凸顯
事實上,占有欲和破壞欲同時存在,我們不難發現嬰兒時期的孩子喜歡講東西扔到地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喜歡拆分各種玩具或者摔東西,本質上這些行為都屬於占有欲以及破壞欲,這是人類成長生活的必經階段,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好奇心作祟
還有一些占有欲行為其內涵是剖析事物本身,也就是好奇心作祟,比如:孩子喜歡摘路邊的花朵或者喜歡拉扯昆蟲,其實是源於對這件事情的好奇心,當他們對所處環境感到熱烈的興趣時,就會表達出一種滿滿的求知慾,從而使其行為上更加富有占有感。
收藏習慣
不僅是占有欲,還有一些孩子喜歡收藏東西,無論是收藏什麼東西,本質上都是占有欲的展現。有些孩子不善於爭吵,也不跟其他人對抗,自主收藏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什麼具體劃分,只是為了收藏而收藏,這便是占有欲。
心理學家阿德勒對這種收藏習慣給予了有趣的評價,他把這比作成人的貪婪,並認為這種現象在幼兒期就可以辨認出來。
02為什麼孩子有收藏習慣也是一種占有欲?
把握尺度
任何事物都有著正反兩方面,收藏習慣也是如此。孩子適當的收藏思維有助於其本身意志力和專注力的培養,許多收藏大師都是幼時便展現出來的特徵。
因此,父母要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並且把握其中的尺度,切忌過度。過度的收藏癖好實際上就是占有欲的揮發了,嚴重的占有欲行為不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父母需要看到其中的問題所在。
適當滿足
當孩子表現出某種收藏行為時,家長需要仔細了解,因為有些收藏行為背後隱藏的是孩子的某種期望,適當滿足孩子的期望有助於降低占有欲。
但是,父母一定要把握問題,不要粗暴拒絕孩子的要求,一味拒絕只會讓孩子內心的牽扯感更強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然,也不要一味滿足,不分事情嚴重程度的滿足其實也是一種『助紂為虐』的過程。
愛和關心
很多孩子缺乏父母的愛護,安全感不足,因此需要從其他事物上尋求安慰感,從而生成了收藏行為,以及強烈的占有欲。
當孩子將感情投注到某件事物,而不願意和父母進行分享的時候,便是明顯的缺愛現象。父母一定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切忌釀成大禍。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關注度,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愛和關心。
專家指出:占有欲是正常的情緒,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孩子會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理念中脫離,占有欲的情緒也會越發降低。
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使其持續性的強化,那麼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生成。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需要教導孩子愛和占有欲的區別,切勿迷失自己。
03父母如何教孩子區分愛和占有欲
同理心教育
同理心實際上也是一種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學會愛和占有的區別,可以採用同理心的辦法,以孩子本身為出發點,將愛和占有進行區分。
比如:當看見了一隻漂亮的蝴蝶以後,孩子想要捕捉它帶回家。父母可以以孩子的看點出發,若是捕捉了蝴蝶,蝴蝶就不能回家了,它的爸爸媽媽會著急,它也會哭的。並且告訴孩子若是喜歡小蝴蝶,就經常帶著他們來這裡看,看而不捉便是愛,折斷翅膀禁錮活動,便是占有。
不逼迫
當孩子對某樣東西產生占有欲的時候,不要強行逼迫孩子。因為此時此刻在孩子的印象中,自己並沒有錯,你的逼迫才是一種錯。那麼最好的解決措施是什麼呢?
假設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總是據為己有,那麼可以用其他的東西和他交換,並且進行輪流玩的教育概念,以物換物的思維可以使孩子降低自己的占有行為。在此之後,再即使進行愛的培養。
表揚行為
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對愛和占有的區分,相信很多成年人都區分不清,那麼當孩子有了初步認識以後,父母不要急於求成,鼓勵並肯定孩子的行為選擇,有助於孩子進一步的理解。
愛是付出,占有是滿足己欲,二者具有明顯的差距,關於這方面的培養更是需要父母的努力,注重教育方式,幫助孩子度過占有欲的成長過程。
今日話題互動:你家孩子的占有欲強嗎?你是如何糾正孩子的行為的呢?歡迎分享你的小故事,您的分享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