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紅河州幼兒園、小學教師的搖籃
這裡是紅河州少數民族學生較多的學校
這裡記錄了每一位師範人的青春年華
這裡是傳說中「師範教育一枝花」
沒錯
這就是培育紅河教師人才的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1973年
在全國轟轟烈烈興辦中等職業學校的繁榮時期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也開始面世
四十餘年來
它為紅河州教育事業源源不斷輸送教師人才
四十餘年來
它成就著自己的輝煌
四十餘年來
它從未走出紅河人的心懷
﹏
﹏
﹏
﹏
民族師範學校
幾十年前
那時的民族師範學校
有著畢業就有「金飯碗」的「美名」
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想去的學校
從家鄉
來到坐落於素有文獻名邦
滇南鄒魯千年美譽的建水
來到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努力、拼搏、學習、成長
在這裡
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
但親如一家
學生們來自不同民族
但情同兄弟姐妹
民族大融合、民族大團結
在這個學校詮釋的淋漓盡致
名師出高徒
紅河州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
他們有企業老總、政府人員
當然,還有千千萬萬
遍布於紅河兩岸村村寨寨的人民教師
他們都不忘初心
保持著那份純真而執著的追求
留在鄉村小學
默默耕耘教育事業
﹏
﹏
﹏
﹏
一份激情一份責任
也一次次走向新的征程
40多年來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堅持培養幼兒園、小學教師
為社會輸送了3萬餘名
教師、文藝、體育人才
﹏
﹏
﹏
﹏
如今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教學專業越來越多元化
學前教育、體育教育
工藝美術、陶藝
計算機網際網路電子商務
運動訓練、航空服務
音樂、舞蹈表演、美術繪畫
電子技術應用、社會福利事業管理
12個大、中專專業
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校園文化也更加豐富
學校設有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紅河州體育運動學校
紅河開放學院
3個辦學機構
同時還採用「雙語」教學
讓更多少數民族學生接受中、高職教育
保持學校的民族性
「一技從師獲,終身吃遍天」
在這裡學一技之長掌一技之能
刺繡、服裝設計、紫陶工藝等一系列
充滿民族范的民族民間技藝
不僅充分展示了校園民族特色
更是傳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
民族的知識和技藝
在這裡不斷被挖掘與重視
2014年學校開設工藝美術(陶藝)專業
建成占地約100畝的「陶習苑」
成為工藝美術專業紫陶教學實訓基地
工藝美學
學校潤物細無聲的
開辦了大量民族特色課程
民族刺繡班、民族工藝班
成立民族技藝傳習所等
整個校園勁吹「民族風」
自己設計的民族校服
更是成了一道靚麗的獨特風景
把民族文化、民族團結的理念
深植於專業課程教學中
在學生心中播撒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民族風
當然,這裡還有一群熱愛運動的人
他們的青春充滿汗水與光榮
在一次次的比賽中
為學校爭添光彩無數
他們是校園足球隊
是學校的希望
更是民族的人才
2010年
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過渡結束
全省28所中師僅剩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一所
在嚴峻形勢中,學校頑強「活下來」
2018年的9月
柳樟清脆 紫薇花開
學校新增占地560畝的蒙自校區
至此學校擁有建水、蒙自兩大校區
共10183名在校學生
青春的校園
他們喧鬧而來
年輕的胸懷
溢滿無限期待
他們是蒙自校區的
第一批學子
新校園.
在這裡
四季變化的學生
與不變的校園
成了彼此最美的陪伴
正當第一
雲南省第一家開設學生創業街的學校
建有24間臨街店鋪的「學生創業街」
形成「前店後廠」辦學格局;
紅河州第一家實行中高銜接培養模式的學校
即中專、大專一起讀、文憑一起拿;
紅河州第一家實行學分管理的學校
按學分收取學費,學一科交一科;
紅河州第一家「入企辦校」的學校
在紅河綜合保稅區辦「以晴分校」;
紅河州第一家和行業協會
協同培養專業人才的學校
與雲南省跆拳道協會合作
共同培養具有大中專學歷的跆拳道專業人才。
在無數榮耀中
光彩奪目
1994年——2005年
先後獲得省、州級「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2015年
學校被命名為「雲南省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示範校」
「雲南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2016年
成功申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傳承基地
2017年獲獎
學校第二次被授予雲南省「平安校園」榮譽稱號
成功申報為省級校園創業平台
第十一批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紅河州科技企業孵化器(紅民師科技創業園)
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2018年
愛國擁軍模範單位
被表彰為雲南省第十屆雙擁模範單位
雲南省職業技能培訓先進單位
被認定為雲南省眾創空間
2019年
被命名為第一批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是一所民族風情濃郁的學校
這裡有同學們心中最美的金色年華
這裡多民族碰撞出的同窗情是美好的回憶
紅河州民族師範學校
立於此
等你來
你為了夢
我為了你
………
來源 :加油紅河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