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連降!疫情防控下半場,該關心經濟和就業了

2020-02-15     國民經略

文|凱風

疫情防控第一,穩就業第二,穩經濟第三,房地產最後。

這是2020年開春之際,我們不得不面臨的經濟社會形勢。


換言之,當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之後,穩定經濟就業必然成為當務之急。

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已經全面打響,形勢仍然嚴峻。令人欣慰的消息是,在湖北之外,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11天呈下降態勢,部分省份已多日零增長。


這說明湖北之外的全面防控,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雖然返程高峰仍未結束,一些人口大省和人口流入城市仍舊面臨著高壓態勢,但畢竟形勢已不如當初那麼嚴峻。

是的,該操心經濟了。

01

為什麼這麼說?


先看兩組數據。

其一,2020年我國大學應屆畢業生高達874萬,相比去年增加40萬。而非典所在的2003年還不到200萬,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還只有500萬。

這意味著,我們如今面臨的就業形勢,遠比歷史上更加嚴峻。


2003年和2008年畢業的學生,對當時的就業形勢恐怕都會印象深刻,而2020年的大學畢業生或許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這還沒算上總數接近3億人的農民工。


這些農民工早已是事實上的城裡人,早就不再依賴看天吃飯的農業,他們與整個工業經濟、城市經濟深度融合在一起。

這也是為什麼穩就業要放在「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之首的原因所在,也是高層會議反覆強調「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大規模裁員」的重點所系。

其二,這次疫情,衝擊的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創造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經濟就業,與芸芸眾生的關係最為密切。

相比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疫情對於民營企業的衝擊最為明顯,而民營企業的「56789」效應更是放大了這一影響:


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從行業來看,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當屬當屬餐飲行業、酒店旅遊、影視娛樂、零售、交通運輸、房地產及建築等行業。



這多是涵養就業的基礎民生行業。


據澤平宏觀統計,這些行業占GDP和就業總和的30%左右,影響遠遠超乎想像。

02

2020年,是中國經濟關鍵之年。

這一年,不僅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實現首個百年目標之年,同時也是穩定經濟就業之年、經濟新常態轉折之年、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之年。

如果要完成「翻一番」(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年的GDP實際增速必須保持在5.6%左右。



而要保證2020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則需要更強的穩就業手段。

畢竟,這些目標,不是生冷的數字,而是關乎每一個人的飯碗,關乎著社會民生的基本盤。

過去40多年,我們早已習慣了GDP高速增長的時代。即便是在非典爆發的2003年和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國經濟依然取得了10%左右的高增速。

沒有經歷過經濟停滯乃至負增長的人,對於經濟衝擊的感知不是那麼明顯,對於穩定就業的認識也不會那麼深刻。

這一次,很多人終於認識到,堵車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加班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差,能為生活而打拚,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03

無論如何,疫情防控仍舊排在第一位。

穩經濟穩就業,並不是說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被取而代之,而是要綜合權衡其利弊,該硬核的時候必須硬核,該科學的時候必須科學。

有的地方,每天新增數百例上千例,甚至連封閉小區的手段都沒上馬。有的地方,只有幾個案例,就訴諸「封城」這一大殺器,造成物資搶購甚至全面恐慌,這兩種思維顯然都要不得。

更要不得的是,該硬核的時候吊兒郎當,該恢復生產的時候又「寧左勿右,層層加碼」,沒有任何擔當意識,也沒有任何科學管理手段。

針對這些現象,近日的高層會議已經進行糾偏: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

所以我們看到,武漢和湖北全面從嚴從緊,從武漢到黃岡孝感,小區全面封閉管理,有關方面喊出了「發起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全面總攻」的口號。

作為湖北外來人員重要流入地的廣州,則要求除整戶抵穗或具備單獨居住條件的人員外,對所有湖北新抵穗人員,一律實施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參閱《疫情防控下半場,這10個城市要注意》)

我們同時也看到,江西全境取消高速檢疫點,防控下移到社區;杭州要求不得以外地車牌、外地戶籍為由限制進入。

「防控疫情」和「穩經濟穩就業」,從來都不是有你無我的關係,「一刀切」從來都不是真正負責任的體現。

04

這次疫情,應該引發全方位的反思。

從信息公開到輿論監督,從疫情防控到城市治理,從醫療資源到法治文明,從科學管理到精準施策,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城市都面臨著考驗。(參閱《疫情重塑城市競爭力,哪些城市最值得託付?》)

就當下而言,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硬核手段仍然不可欠缺,而經濟、就業、民生同樣不容忽視。

生活仍要繼續,經濟仍要發展。春暖花開之時,期待迎來勝利時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McCS3AB3uTiws8KKd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