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識字憂患shi啊

2020-03-06   油炸綠番茄

在家宅得久了,感覺娃要成精了,對漢語的活學活用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時不時就飆個金句。

每天晚上吃完飯,我們都會讓他自己定一個鬧鐘,鈴一響就開始洗漱睡覺。有時候是幾十分鐘,有時候是十幾分鐘。

不知道是因為有了時間觀念還是純粹覺得特別好玩,反正一到這個環節,他都特別興奮,主動要求自己選擇時間。


有一天玩的太high,鈴聲響了之後他不情不願地放下手中的積木,跑到沙發上直勾勾盯著手機看,妄圖用眼神殺死鬧鈴。

盯了一會未果,一轉頭嬉皮笑臉跑到老笨那裡:爸爸,你的手機是「啼不住」了麼?

他爸一臉懵逼,「啥踢不住,趕緊刷牙去,再不刷牙我可踢你了呀(並不敢)」

「我說的是「啼不住!」大聖又強調了一遍。

一旁的姥姥聽明白了,「人家說的是『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那個『啼不住』!」

大聖接茬:「對啊,就是那個啼不住,爸爸你不會這首詩麼?」

老笨顫抖的雙唇尷尬地擠出了一句「兒子你真厲害」,默默流下了兩行文盲的眼淚。



三十多歲的人,居然這麼快就被家裡不到四歲的孩子給鄙視了,這張老臉以後往哪擱?

小傢伙一歲多的時候開始斷斷續續識字,但多半是把字當畫來記,只知道怎麼讀卻不懂什麼意思。

這段時間識字功力猛增,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簡單的繪本不但可以讀給我們聽,還懂得了融會貫通。

有次和他一起看小動物大世界的繪本,書上每一頁都有圖案,下面對應的是動物名字,翻到爬行動物的時候,我給他念蠑螈兩個字,如此複雜又不常見的筆畫,本來也沒指望他能認識。

翻到鰻螈的時候,大聖居然開始給我解釋,你看,他們的名字里都有螈,所以長得都很像,但是不一樣,記住了麼?


一本正經的樣子,看上去倒像他是我的老師。

家裡有一套講人體的繪本,其中有一本講到了臭臭的和屁的形成,大聖對這本書偏愛有加。

有一次吃東西的時候,他放了一個屁,姥姥捂住鼻子說了一句「熏死人了」,小傢伙立馬歪著腦袋詭辯,「我的屁是向下放的,怎麼會熏死你?」

還有一次他學了一首新詩——王昌齡的《採蓮曲》,背到「聞歌始覺有人來」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句,這個shi是拉屎的屎麼?為什麼聽了歌「屎橛」就會來啊?


我發到朋友圈,感嘆娃就這樣進入了屎尿屁的敏感期,朋友在下面留言改用了東坡名句:人生識字憂患屎啊!


人到中年後,慢慢理解了很多從前不能理解的詩句篇章。

單說這句「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跟薛寶釵勸林黛玉的那句「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識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異曲同工。

人一旦識了字,慢慢就懂得閱讀,思考。一旦有了思考,人生就有了更高境界的追求,求不得時,便生出了痛苦。


對於一個三歲多、粗通文字的小孩來說,他的痛苦便來自於得不到小畫書上寫的「甜甜圈」:媽媽,甜甜圈是什麼?我今天有點不開心,因為我吃不到甜甜圈。

你看,如果不讀書,他本不知道甜甜圈是什麼,在家吃吃麵包也可以滿足。

蘇軾一生坎坷曲折,何嘗不是受識字所累。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誰讓「你知道的太多了」。

才子這樣的稱號是配不上這樣一個頂級文豪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甚至中華美食歷史上都有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為心中住著一個理想國,他沒法將就,沒法把世界讓給自己所鄙視的人。於是一路被進讒,被流放,幾番死裡逃生。


所以他不止感慨識字帶給自己的煩惱,還寫下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是心愿也是自嘲,更是感慨。

但又恰恰是這些精神財富滋養了他的一生,讓他在黃州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惠州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那個寫下「姓名粗記可以休」的人,反而用他的一生告訴了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

而這,也是我們當初帶孩子識字閱讀的初心。

大聖在一歲那年認識的第一個字,開啟的是他通往未知世界的一扇門。


當他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坐在沙發上自己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時,人生的憂患始於識字,快樂又何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