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視頻,別指望相機防抖能有多大作用,三腳架、穩定器一樣不能少

2019-10-15     卷太郎攝影坊

現在很多新發布的相機,甭管什麼畫幅,紛紛都加上了機身防抖,有些手機也加上了這個性能,其中很大一個宣傳點就是手持拍攝視頻穩定性更強。有些對視頻拍攝製作經驗不多的小夥伴兒都把帶不帶防抖作為衡量能不能作為視頻相機的硬性標準。其實這種理解是被宣傳帶歪了,拍視頻,特別是拍一些嚴謹點的創作,三腳架、穩定器、搖臂、軌道之類的問題定設備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懶省事,一台相機,一雙手就去拍視頻,這很不現實。

在拍攝視頻的設備上加入防抖功能並不是現在新式相機才想到的,早在很多年前推出的業務級攝像機,甚至家用DV機上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性能。別管是不是現在最新的cmos防抖技術,採用鏡頭光學防抖也好,採用數碼防抖也罷,這種功能是很多傳統攝像機的標配,它們也把防抖當做一個宣傳賣點。但是我想告訴視頻攝像初學者的是,防抖固然有其一定價值,但它只是視頻拍攝的一個輔助功能,要想拍出穩定的視頻,專門的輔助設備是不能省略的。

拍攝視頻,如果不想弄太複雜,最基本的要具備一支三腳架。嚴謹的視頻創作者,三腳架從來都是隨身攜帶的。例如非常典型的電視台攝像師,隨記者外出採訪,用三腳架架起機器拍電視新聞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除抓拍新聞事件三腳架不便於使用的情況外,記者出鏡的機位大多數情況都是需要在三腳架上拍攝完成的。拍攝出穩定、流暢的視頻畫面是對觀眾的尊重,也是最起碼的技術要求。手持拍攝是可以,但即使你的機器防抖功能再好,放大到大螢幕上觀看時,圖像晃動是仍然不可避免的。

除非追求所謂紀實效果,除非情況緊急需要抓拍到畫面,一般情況下能上架就不要手持,傳統老攝像師都是遵循這樣的準則。我們現如今很多網絡視頻生產者,過於依賴所謂手持拍攝的方式,導致了很多視頻其實都是粗製濫造的。

拍視頻上穩定設備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確保畫面的絕對穩定性。這是毫無爭議的主要原因。視頻畫面在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下都需要保持穩定,即使是運動畫面,即使是飛車畫面,即使是跟隨畫面,穩定性都不可缺失。而保持畫面穩定,固定機位用三腳架,移動機位用搖臂、斯坦尼康等裝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朋友會說,我又不是什麼專業人員,我就圖方便,能拍個差不多穩定就可以了。確實很多個人或者工作室拍攝視頻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如果想讓你的視頻更上一個台階,想讓質量提高一些,上穩定裝置會很有必要。現在有很多可攜式的三腳架、穩定器,這類設備也可以隨身攜帶,用上就不不用要強很多。

其次,便於騰出雙手操控機器。拍攝視頻在某種程度上比拍攝照片要更複雜。攝像人員需要操作控制的參數有很多。例如要根據光線實時控制曝光,同時需要控制焦點的穩定或變換,還要關注錄音情況,同時戴監聽耳機進行音頻監聽,還要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設置白平衡,這些操作都是持續性的、連貫的、時時跟進的。把設備裝在穩定裝置上可以更好地操控設備。

再次,適應長時間拍攝。視頻拍攝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如果短視頻鏡頭可以手持將就的話,長時間視頻必須要上架子了。比如拍攝一個時長為一小時的會議,就算您有鐵手,可以穩定端著機器,但這麼長的時間恐怕也很難堅持得住。

最後,可以掛載外接裝置。有些視頻創作並不是一台機器就能搞定的,有時候需要更換鏡頭,有時候需要在機器外面掛載電源,還有的需要掛載獨立的錄機,或者需要裝置音頻設備,這些設備需要在必要的穩定裝置上安裝固定,即使可以在機器上安裝,手持拍攝也變得很困難。

基於上述原因,想要好好搞視頻創作,連個三腳架都不用,這很難說可以拍得出什麼像樣的東西。現在相機上所謂的五軸機身防抖,與鏡頭聯動的多軸防抖等技術,對於臨時手持拍攝幾個鏡頭還是有幫助的,但一部片子中大部分鏡頭仍然需要穩定裝置配合,不可能全部依賴這些防抖技術。而且從某種方面上來看,相機的防抖技術更大的作用是用於拍攝照片時可以防止抖動,適當降低快門速度,真正的價值在於此,而不在於視頻拍攝。

因此,想要拍好視頻,還是要老老實實準備穩定裝置,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ZeN0m0BMH2_cNUgtb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