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啥大事?

2020-12-04     強國兵器

原標題:早上嫦五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啥大事?

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國旗

早上嫦娥五號返回,上午量子計算機,下午可控核聚變,中國發生啥大事了?這樣的「科技轟炸」,讓看客一天都忙不過來。

12月4日,究竟是什麼樣的大日子?

一大早,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五號已於3日晚上11點從月球上起飛,實現了中國人第一次地外天體的起飛,然後順利進入月球軌道同返回艙對接,我們的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正在回家的路上。

緊接著,上午,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頂尖科學家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研發成功,中國實現了「量子霸權」,「九章」量子計算機以光速「拍死」了2019年美國谷歌發布的「懸鈴木」量子計算機,居然計算速度比美國人的「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

一天兩個大消息已經夠讓人感覺到「很刺激」了,但你以為今天的「科技轟炸」到此結束了那就錯大了。

下午,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裝置首次放電,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是我國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當然,也是世界上最大、參數最高、最先進。

早上看嫦娥「快遞」,上午看量子霸權,下午就是人造太陽,這一天還真忙得不行。

這讓大家看的有點懵圈,本來都是非常尖端的科技---漢字全部認識,但都看不懂的消息,一天下來還搞「轟炸」,有人就問道:中國發生了啥大事嗎?

的確有大事。

這三項科技都是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

嫦娥五號代表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宇宙浩瀚無邊,人類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解宇宙,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太空探索同時推動科技的發展,推動人類天文學、宇宙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和哲學的發展。

摩爾定律限制著人類數字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機就是專門打破摩爾定律而來的。簡單地說,量子計算機比現在的最牛的經典計算機快的級別是千億倍以上的。就拿這次公開的中國「九章」量子計算機原型機而言,在實現「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時,「九章」只用了1分鐘,現在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要算上一億年。

人造太陽就更了不得。

「人造太陽」一旦研究成功,意味著石油類的能源為人類服務的終結。人類有了夢寐以求的清潔能源,還取之不盡。

眾所周知,石油是人類現代化工業的基礎,二戰之後,美國為了獲得對中東的石油控制權,搞亂中東,讓那裡成為全球最為苦難的地區----真應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如果石油能源不再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那麼可以想像得到,中東不再會是大國的工具,戰略地位下降,或許能夠得到和平。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

中國發生了啥大事,為啥一下子就爆發出這麼多成就?

一個原因是科技投入的水到渠成,這些年,中國對科技領域的投資逐年增加,現在差不多達到了美國的水平。但是中國人更有效率,這是全球公認的事實。

還有一個原因,或許同中國人的傳統有關,到了年底,開始要交帳總結了。

不過,什麼事情都有第一次,這樣的三大科技成就同一天宣布的事情,以後可能會經常出現,習慣了就好。

咱中國人,都趕上過這種好日子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8tPL3YBxV5JH8q_G5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