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艘航母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什麼?中國做一件沒人干過的事

2020-12-03     強國兵器

原標題:中國第3艘航母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什麼?中國做一件沒人干過的事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出現電磁彈射器意味著什麼?為何稱中國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軍事觀察人士發現了另外的蹊蹺,中國海軍工程師在做一件沒有人干過的事情。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衛星圖

全球軍事觀察人士聚焦上海江南廠

上海江南造船廠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軍事觀察家最為關注的軍事重鎮,因為這裡正在建造中國最新的第三艘航空母艦。如果說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號是在模仿蘇式航母建造,那麼第三艘航母將會獨具中國智慧。

參考戰鬥機的研發,中國借鑑了不少蘇聯戰鬥機的設計,但是殲-20隱身戰鬥機的橫空出世,讓人們見識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進步。

為何稱中國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

上海江南造船廠的航母將有同樣的效果,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被軍事觀察人士稱之為「坎坷」,是因為其技術路線幾經變遷。

最廣為人知的是彈射系統,中國決定在新航母上不再採用蘇式航母的滑躍起飛設計,採用直通甲板設計,這樣能夠讓固定翼預警機上艦,對提升航母艦隊的作戰能力至關重要。

中國航母想像圖

直通甲板意味著採用彈射系統,最早的方案是蒸汽彈射,但是2017年,有消息證實,第三艘航母將使用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這讓全球軍事專家為之震驚。要知道2017年,美軍擁有的10艘航母均為蒸汽彈射,全球只有一艘美國剛剛造好的福特號航母採用了電磁彈射技術。

這對於全球航母大國而言,蒸汽彈射系統是一項成熟的技術,電磁彈射系統是全新的技術,福特號航母建造至今十多年,即使2017年交付了美國海軍,還是因為電磁彈射技術的不完善,導致需要等待到2024年才能正式服役。

中國在第三艘航母上使用電磁彈射器意味著什麼?

中國在現代軍事技術的應用上,向來謹慎和穩重,因此很少大規模新軍事武器裝備研發失敗。採用電磁彈射系統,至少顯示了中國對該技術有了相當高的儲備。

馬偉明院士

公開的文件顯示,中國海軍頂級科學家馬偉明院士在電磁能應用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文獻顯示馬院士將電磁能武器的應用分為三個等級,一是米級的電磁軌道推進系統,而是十米級的電磁彈射推進系統,三是百米到千米級的電磁發射推進系統。

第一種衍射出的產品是電磁軌道炮,目前被廣泛地認為會安裝到055型驅逐艦的下一型號上。

第二種技術就是被認為會安裝到第三艘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助力艦載機更快更安全地從航母甲板上起飛。

第三種技術被認為會應用在衛星發射上,理論上這是一種更加高效,成本更低的發射技術。

實際上,不管是電磁彈射技術還是蒸汽彈射技術,對於中國都是首次使用在航母上,都是新技術,所承擔的技術風險幾乎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軍事觀察人士發現了另外的蹊蹺,中國海軍工程師在做一件沒有人干過的事情

福特級航母

美軍無疑是全球航母建造的領先者,福特級航母被稱為「超級航母」,聚集了美國國防最先進的技術。美國的福特級航母是核動力,沒有人懷疑核動力航母對電磁彈射系統供電的支持問題。

但是中國卻完全不一樣。

中國目前為止尚沒有一艘核動力大型水面艦艇,核潛艇的反應堆用於航母是「小牛拉大車」,法國的戴高樂航母就是這樣乾的,實際也顯示這樣的技術路線問題重重。

幾乎所有的證據都顯示第三艘航母將會是常規動力,也就是燃氣輪機驅動。

燃氣輪機驅動航母,能帶得動電磁彈射系統嗎?電磁推進系統屬於能源密集型裝置,彈射系統在啟動時所需要的瞬間電量高得驚人,一般理論認為常規動力很難實現。至少歐美海軍技術發達的國家的供電系統認為是無法做到的。

網傳照片

在過去幾年的多篇報道中提及,中國解決了這項難題,這一次,又是馬偉明院士團隊發明的直流中壓供電系統,為中國第三艘航母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技術路徑。

2020年上海江南船廠異動頻繁

中國的第三艘航母到底怎麼樣?這讓很多人都想一睹為快。雖然軍事觀察人士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定位江南廠建造航母的碼頭,但過去幾年一直變動不大。

在2020年,江南廠似乎突然加快了進程,先是航母的分段突然消失,然後又突然出現,建造航母的碼頭活躍了起來。

軍事觀察人士普遍地認為,2021年這艘航母將初見雛形,如果速度快的話,在2021年年底下水,屆時就能窺得中國這艘全新航母的一些端倪。

另有分析指出,在解決了一些技術路徑問題之後,不僅江南廠在建造新航母,第四艘航母或已在大船廠開工。(天高地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2F_KHYBdHeNs4oxNC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