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終於有值得吹爆的「黑馬」了

2019-07-31     藍影志

較往年,今年暑期檔的華語片顯得尤為慘烈。

種子選手,撤檔的撤檔,淪陷的淪陷。

上映的《掃毒2》《銀河補習班》《跳舞吧!大象》等幾部,還都只在及格線左後徘徊。

就在我們放棄希望之際,一部不起眼的電影,卻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

38萬人評價,豆瓣8.7分,超過91%動畫片

不但叫好,而且叫座:

刷新數個票房紀錄,登頂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上映6天,票房破12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

自2015年《大聖歸來》以來,幾乎每逢七月暑期檔,都會有一部話題之作問世。

「國漫崛起」的聲浪,一次又一次的被提上日程。

其間,有肯定、有否定、有質疑、也有期許。

直到《哪吒》上映,人們五年磨一劍的熱情,才終於迎來了徹底爆發。

很多人忍不住納悶,《哪吒》真配得上這樣萬眾矚目的熱情嗎?

可以肯定地說,它配得上。

因為其本身,確實足夠優秀。

全片1318個特效鏡頭,由60多個特效團隊協同製作。

無論從特效畫面,還是從劇本故事,都代表了當下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水準。

整體完成度,相較《大聖歸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吒》(上),《大聖歸來》(下)

作為脫胎於《封神演義》中的經典神話人物,哪吒的故事一直家喻戶曉。

哪吒鬧海,手刃龍王三太子。

引得東海龍王震怒,水淹陳塘關。

最終他「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以蓮藕為身,轉世重生。

他那種掙脫肉體束縛,追求自由意識的行為,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上千年教化,進行了徹底的決裂與叛逃。

在此故事演繹下,哪吒被定性成了一種符號。

他對父權的質詢,衍生成了對權威的反叛。

這種意象上的反叛,此後被投射到了諸多影視作品當中。

關於哪吒的改編作品,向來不在少數。

其中,尤以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最深入人心。

豆瓣上,它評分高達9.0,位列豆瓣電影Top250。

不管是哪吒爛漫的孩童天性,還是他「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悲情內核,全都被濃墨重彩的呈現了出來。

想要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去超越《哪吒腦海》,幾乎已無可能。

好在新版《哪吒》另闢蹊徑,通過顛覆和創新,來賦予哪吒以新的時代含義。

於是,在此設定下,一個嶄新的哪吒形象,就此誕生。

魔丸轉世的他,齊劉海、黑眼圈、大豁牙、大耳朵

活脫脫就是一個丑娃,堪稱史上最丑哪吒。

而就在哪吒顏值跌至谷底的同時,另一個角色卻搖身一變,成了全片的顏值擔當。

人們做夢也想不到,上圖這個乾淨俊秀、風度翩翩的儒雅公子,會是神話里那個殺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敖丙

要知道,在《哪吒鬧海》里,他的形象可是下圖這樣的。

改動之大,可想而知。

由於敖丙太帥,不少網友紛紛淪陷。

自發性的為他和哪吒組起了CP,磕起來簡直不要太過癮!

片中,敖丙一改往日憎惡面容,與哪吒展開了一條友情線。

兩人相愛相殺。

除了敖丙之外,片中其他角色也多有改動。

太乙真人,不再是揮著浮塵、仙風道骨的老道形象。

取而代之成了一個「御豬而行」的搞笑擔當,操著一口流利的「川普」。

哪吒的父親李靖,沒了原來的威嚴與冷酷。

取而代之,成了一個將愛深藏於心的中國式父親形象。

李靖的父愛如山,為全片貢獻出了最大的淚點。

在溫情主導下,他與哪吒之間的父子關係,不再是哪吒故事所依託的主線。

片中真正的主線,從哪吒對父權的背離,變成了他對命運的掙脫。

逆天改命,與命運抗爭,成了哪吒最大的使命。

從出生那刻起,哪吒便背上了詛咒。

「魔丸轉世,天雷降劫。」

出生三年後,哪吒會在天雷降劫中灰飛煙滅。

這種宿命論,打從一開始就為哪吒籠罩上了一層悲情。

成長過程中,哪吒不但要與這種宿命抗爭,還要與村民的成見抗爭。

魔丸轉世的他,打從一出生,就不被陳塘關的百姓所接納。

村民們的成見,成了一座挪不動的大山。

為了證明自己,抹殺成見,哪吒做出了很大改變。

改變過程中,他最終找到自我,讀懂了自己對命運的訴求——「我命由我不由天」

通過這種自我拯救,哪吒成了一個與不公命運抵抗到底的英雄形象。

一出改寫,就此圓滿落幕。

就國漫現狀本身來說,《哪吒》的整體完成度還算不錯。

但瑕不掩瑜,電影本身並非十全十美。在它身上,仍夾帶著很多不足之處。

比如,價值觀嚴重偏離初衷。

明明口口聲聲的說「做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但卻依然在此主題下,塑造了一系列充滿成見的類型角色——肥胖的太乙真人、結巴的申公豹、娘娘腔的村民。

並用這些角色缺陷,來嫁接片中笑料,成為成見的製造者

此外,一些三俗的土味段子充斥其中,網絡感十足。

在某種意義上,也拉低了電影的層次。

全片的弱項與強項均十分明顯。

而撇開弱項不談,我們同樣可以輕易看到它的成功之處——

即打破了人們觀念中固有的哪吒形象,將其回爐再造。

能達到這個目的,《哪吒》本身,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79年的經典版到現在,40年後,我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時代的哪吒。

雖然艱難,卻很值得。

相信,隨著一部又一部話題之作問世。

「國漫崛起」將不再只是空談。

它或許早已臨近,只是我們還未覺察出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3KdUWwBtRl-7Ca7oa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