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總票房第一的導演,就是史匹柏!
因為他是全球唯一所有電影總票房超過100億美元的導演。
1985年,史匹柏還用「成人童話」的方式,拍過一部黑人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紫色》!
在演員陣容方面,
觀眾可能對這部電影里大部分的演員都不太了解,因為裡面沒有太多著名的演員。
也許只有裡面飾演配角蘇菲亞的演員,才有部分觀眾了解。
因為她是美國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
奧普拉
《紫色》與常規的黑人題材電影有所不同
/1/
以黑人為題材,《紫色》也有反映黑人種族歧視的問題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
那時候雖然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黑人在法律上是自由了很多,
但是美國國內對黑人的歧視,對他們的不平等,還仍然存在,至今也存在。
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綠皮書》,仍然在講種族歧視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問題還存在著。
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這個問題,
那一百年前,《紫色》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段,這個問題就更加嚴重。
電影里由奧普拉飾演角色——蘇菲亞,
她的人生經歷,就反映了種族歧視的問題。
她這個角色設定,就像是「孫悟空」,前半生都在反抗壓迫, 一直敢於向歧視和壓迫「說不」。
電影里,她因為被白人市長侮辱,在憤怒之下,狠狠地給了白人市長一拳,把他打趴了。
這一幕,會讓觀眾看得非常解氣。
但現實是非常殘酷,因為當時的社會,黑人受到嚴重不公平對待。
結果蘇菲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樣的罪名,但她受到的懲罰比普通白人嚴重很多。
她坐了許多年的監獄,在監獄中被濫用私刑,一隻眼睛被打瞎了,一隻腿也被打得有點瘸。
出獄後,她仍然沒有人身自由,被迫當市長夫人的女僕,而且這個市長夫人是很難侍候的。
最終,蘇菲亞身心受挫,不再是以前那樣富有生氣;
多年以後,她才允許正式回到家人身邊。
/2/
與常規黑人題材電影不同,《紫色》有反映了黑人被歧視的問題,但這不是主題,它的主題是婦女的抗爭
因為整部電影的主要劇情,雖然涉及了黑人歧視,親情,甚至還涉及同性戀,
但電影的主線,主要是講婦女的抗爭!
女主角茜莉是一個命運坎坷的黑人婦女,
少女時代就被繼父性侵,生下了兩個孩子,而且孩子剛出生,就被送走了。
不久之後,她又被迫嫁給一個有嚴重家暴傾向的渣男。
心地善良,性格膽小,從小就被家暴,嫁給了渣男丈夫之後,她受到的家暴更強。
因為自身性格和被殘酷的家庭環境影響,她慢慢變得逆來順受,活在家庭暴力之下,卻不懂得抗爭。
妹妹差點被丈夫強暴,她也無能為力。
後來連丈夫明目張胆帶情人回來,讓她來侍候,她都不覺得怎樣。
她還真心真意地對待好丈夫的情人。
可能是因為善有善報,丈夫的情人慢慢對她進行了一些思想工作,讓茜莉慢慢有點「自我意識」。
後來,她意外發現了一直被丈夫藏著的,妹妹多年的來信。
看了妹妹的一封封信後,她慢慢有了動力,開始有反抗的趨勢。
她在電影里有過兩次想殺掉渣男丈夫的衝動。
第一次,
是在少女時期,妹妹因為差點被他強暴,而被趕走。
那一次,在給丈夫刮鬍子的時候,她想過殺了他,但下不了手,因為她充滿恐懼。
第二次,
發生在她看了妹妹很多年的來信之後。
同樣,這個念頭還是在刮鬍子的時候出現,這次她仍然沒成功。
但原因不是她對丈夫有恐懼,而是丈夫的情人出於對她好意,及時阻止了她。
某次家庭聚會上,她徹底反抗了!
當丈夫再次言語上羞辱她的時候,她憤怒地回應下去了;
還拿刀嚇唬丈夫,把丈夫嚇怕了。
最後,她宣布離開這個地獄般的家暴家庭,徹底抗爭成功!
她最終成功由一個飽受家暴,卻不懂反抗的軟弱女性,變成了一個充滿自信,勇於向家暴說不的獨立女性!
史匹柏,把《紫色》拍成了「成人童話」!
/1/
史匹柏是怎樣的導演,《紫色》就是怎樣的電影!
因為以史匹柏在好萊塢的地位,他對《紫色》這一部電影有絕對的控制權,
加上他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因而《紫色》也變成了「史匹柏式」的電影。
大導演史匹柏拍了40多年電影,
從他拍過的電影來看,他拍電影的目的,從來就不是衝著票房第一,也不是沖奧斯卡獎!
他拍電影,主要是兩個目的,
一是升級商業片,
他將商業片由「屎尿屁」,純「爆米花」,升級為帶有一些「營養」,值得反覆看的大眾影片。
《侏羅紀公園》
比如他在1993年拍的《侏羅紀公園》,
不僅是特效好,觀感一流,還首次把恐龍這種題材加入到電影中,並用成熟的電影功底,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看到什麼是想像力!
二是用電影感動觀眾,
比如其他導演拍外星人,總把外星人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邪惡,恐怖;
但史匹柏卻將外星人拍得非常感動,
他的《E.T外星人》喚醒了許多觀眾的童年,並用小孩子與外星人純潔的友情,感動了大量的觀眾。
《E.T外星人》
在2018年,70多歲的他,也用一部《頭號玩家》感動了「死宅」觀眾。
因為他的個人風格和電影理念,在他的鏡頭下,《紫色》這部黑人題材的電影,也變得與眾不同。
/2/
他把《紫色》拍成了「成人童話」,讓電影的故事感動你!
《紫色》在某種方面來說,有點像黑澤明導演的經典電影《亂》!
比較悲傷,沉重的電影,一般會用比較暗的色調來講故事,比如《教父》就主要用比較暗的色調。
《教父》
而比較歡快的電影,一般就會用比較明亮的色調。比如漫威宇宙的電影。
但《紫色》就與《亂》有點類似,有點反常規,用比較明亮的色調,來講比較傷感的故事。
《紫色》這部電影,無論是色調,還是配樂,給人感覺都是很美好,有童話的感覺!
但劇情本身,是非常讓人傷感,讓人壓抑的。
在電影的前半段,電影的畫面是非常唯美,加上配樂,很有童話感;
但女主角不幸的經歷,會讓你感到痛心,感到現實很殘酷。
當你看到電影的後半段,你就會開始明白:
史匹柏的這部《紫色》,可能就是一部以黑人為題材的成人童話!
他是在打「感動牌」,既給我們展示殘酷,又壓抑的現實,又用美好的事物來感動我們。
整部電影都在用大量的時間來給我們展示了種種的不幸:
主角茜莉被繼父性侵,被迫嫁給了有暴力傾向的渣男,妹妹的生與死都不知道。
配角蘇菲亞非常勇敢,敢於向不幸,向壓迫反抗。
然而,因為種族歧視,她被關在監獄多年,一隻眼睛被打瞎,一隻腳被打瘸,出獄後還要給挑剔的市長夫人當女僕,多年以後才真正擁有人身自由,與家人團聚。
但電影的趨勢,就是用「欲揚先抑」的方式,慢慢給觀眾展示種種美好的事物,打動觀眾。
主角慢慢地學會了反抗,最後強硬地向家暴家庭說不,徹底擺脫了這個枷鎖,獲得真正的自由;
配角蘇菲亞,最後也恢復自信,變回以前自信的樣子,並和前夫哈波重新在一起;
最感人的是,苦盡甘來:主角最後和失散多年的妹妹重新在一起,而且她的兩個孩子還活著,一直由妹妹照顧長大成人。
連她那個渣男丈夫,最後也開始反省,慢慢像個「人」,暗中協助主角的妹妹回國。
也許,拍成「成人童話」來感動觀眾,才是《紫色》真正的方向!
相對於揭露社會現實,告訴觀眾現實是有多麼的殘酷,
《紫色》更趨向於給我們展示「真善美」,更趨向於「揚善」,鼓勵我們追求美好的事物!
因為電影里的主角,不是因為「受夠」了才反抗的;
而是讀了妹妹多年的來信,刺激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有動力去反抗!
這就是史匹柏的《紫色》,一部以黑人為題材的成人童話!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