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這三個字,在內地電影市場,越來越不是「免死金牌」了!
作為一部科幻大片,《星際探索》的表現,無論是在口碑,還是在票房,都比2014年的《星際穿越》差遠了,比今年李安的《雙子殺手》「撲」得還慘,
在內地市場前3天的票房, 別說破億,連2000萬人民幣都不到!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說,這成績非常失敗。
這部《星際探索》,究竟為什麼會失敗?
要了解《星際探索》為什麼會慘敗, 我們先要了解正宗的科幻片的賣點在哪?
再次普及一個觀點,這幾年非常火的超級英雄電影,雖然經常被歸類為「科幻片」,但嚴格來說,不管是漫威,還是DC,它們的超級英雄電影都只是「偽科幻」,不能算是正宗的科幻片;
因為它們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幾乎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里,科學都不是主題,裡面的科學概念主要是噱頭而已,它們應該歸來為「漫改」電影,或者是奇幻電影。
正宗的科幻片,應該是像《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那樣,以科學或者以科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為主題。
不算「偽科幻」, 正宗科幻片的賣點,吸引觀眾的地方是什麼呢?
/1/
從「硬體」的方面來說,正宗科幻片的賣點是科幻場景
如果拍得好,科幻片的「硬體」總是能激起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覺得很神奇,很有趣,很神秘,甚至很想搞清楚場景背後是什麼。
高成本的科幻場景,往往是驚艷宏大的,能讓觀眾覺得腦洞大開,覺得仿佛進入一個新的世界;
《星際穿越》的科幻場景就非常驚艷宏大,穿過蟲洞,跳進黑洞,還有高維文明的超立方體...........
這些場景能夠迅速激起觀眾的好奇心,瞬間覺得電影值票價,因為這些場景其他電影里一般是看不到的。
而低成本的科幻場景,如果拍得好,會充滿創意,讓觀眾覺得神奇;
上世紀80年代,史匹柏的《E.T外星人》最後單車騰空而飛的場景,現在看來,是屬於「5毛錢特效」,但依然讓觀眾覺得經典,覺得很神奇,這就是「小巧」科幻場景的魅力。
/2/
從「軟體」來說,正宗科幻片的賣點是劇情和內涵
注重觀眾觀影體驗的科幻片,賣點往往是有趣的劇情
「國際玩笑」在科幻片里只是小玩意,科幻片的劇情往往動不動就涉及外星人,涉及太空這些人類「夢寐以求」的有趣題材,觀眾很容易被吸引的;
《侏羅紀公園》復活了恐龍; 《星際穿越》里主角可以接觸人類一輩子都可能接觸不到的蟲洞,黑洞;《流浪地球》將地球「搬家」,「搬」到人類要上千年才能到達的地方;《毀滅日》打外星人....................................
以這些題材為基礎的劇情,非常容易就能激起觀眾的興趣。
追求深度的科幻片,儘管觀影體驗不好,但是能讓觀眾對科幻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帶給觀眾很多新奇的觀念,讓觀眾腦洞大開
《黑客帝國》會顛覆你的三觀,告訴觀眾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不是「真」的,我們有可能被機器控制;
《2001太空漫遊》會給觀眾探索人與更高級文明的關係;
《星際穿越》會顛覆觀眾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超時空接觸》會為觀眾解釋為什麼人類目前還沒找到外星人...................................................................................................................
《星際探索》首先是敗在槽點
《星際探索》有很多的槽點,首先是敗在場景的亮點不足
相比以上提到的科幻片,《星際探索》的場景魅力完全不足,
儘管《星際探索》有「月球上槍戰」,「太空救援」,「海王星上「衝浪」」等場景,
但它製作成本不算高,場景不夠精細,不夠驚艷,很難打動觀眾;
而且這些科幻場景也用得不「巧」,本身也是比較平庸的場景,更是難激起觀眾的興趣,讓觀眾仿佛在看一部低配版的《火星救援》,或《地心引力》,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它的片名是《星際探索》,觀眾會以為它是另一部《星際穿越》,期望很高,結果實際相差很大,因此心理落差也很大。
另外,它只是一部2D格式的電影,在現在這個「3D電影時代」, 就算2D的畫質是比3D好,但觀眾一般更趨向看3D的,因為大眾觀眾心裡一般會覺得看3D比看2D划算;
而且這種科幻場景的科幻片,觀眾更喜歡看3D格式的,《星際探索》是2D格式,又沒有諾蘭《星際穿越》的質感,因此亮點嚴重不足。
在劇情上,《星際探索》節奏文藝,但又缺乏亮點,這是它的「致命傷」之一
用部分網友的話來概括《星際探索》的劇情,就是:
1.爸爸去哪了?
2. 太空局知道爸爸在哪,不過先讓主角去火星給爸爸打個安全「電話」
3.主角在海王星找到爸爸,但爸爸為了夢想寧死也不跟主角回家,
4.最後主角回家了
這樣的劇情不夠刺激,而且節奏非常文藝,有點沉悶,部分觀眾真的可能看「睏了";
更重要的是,它文藝之餘又缺乏亮點,觀眾沒有感到一些「逼格」很高的東西;
比如《2001太空漫遊》,相信會把大量觀眾看困,但至少會讓觀眾覺得很有「逼格」,很高大上;
而《星際探索》則是把部分觀眾看睏了,但又不能讓觀眾覺得高大上,所以既不叫座,又不叫好。
《星際探索》的賣點無法掩蓋其槽點,是最終失敗的原因!
像漫威宇宙的「偽科幻」 ,雖然劇情漏洞百出,劇情像白開水,甚至《銀河護衛隊》里出現用「尬舞」對抗反派的情節;
但它們仍然叫好又叫座,原因主要是它們的賣點是娛樂性,用喜劇和特效征服了觀眾。
《星際探索》的賣點在哪?
主要是:在「偽科幻片」「橫行霸道」的時代,至少它是一部正宗,認真的科幻片!
有網友說,《星際探索》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家庭倫理片!
這種說法我是不同意的,因為實際上《星際探索》的確是一部正宗的科幻片,因為它是在探索航天員的心理世界!
主角的父親, 是徹底渴望探索太空,尋找外星文明的航天員,為了他的夢絕不後悔,最後寧死也不願回地球;
而主角,則在太空旅途中慢慢厭倦了太空,希望回到地球,回到家中。
現實中的航天員何嘗不是這樣,覺得探索太空很神奇,在地球的時候都夢想著要上太空;
但上太空後,往往又因為太空中危機四伏,以及被太空中「與世隔絕」的特殊環境所影響,總會有想返回的念頭。
《星際探索》的主題,主要就是在認真地探索這種心理。
主角的旁白,主要應該也是在突出他的這種心理。
不過,這故事本身也無太強的新鮮感,刺激感,賣點完全無法掩蓋其槽點,因此票房徹底失敗。
科幻片是一種觀眾要求很高的片種,《星際探索》不吃香很正常
拍好科幻不容易,科幻片是一種觀眾要求很高的片種,
因為科幻片往往既是特效爽片,又是劇情片,具有雙重性質。觀眾往往既在乎電影的特效,又在意電影的劇情。
科幻片往往要特效和劇情都做好,才能「叫好又叫座」,兩者只要有一方面做得不好,都可能「既不叫好又叫座」,
而且科幻片相似的特效或劇情容易貶值,比如觀眾第一次看到有黑洞會覺得很精彩,第二次看,新鮮感就不強,
因此科幻片要不斷提升觀影體驗,不斷創新才能打動觀眾,要求非常高,否則就會「不進則退」。
而《星際探索》並沒有太多的進步,反而有點退步,觀眾要求又高了,不吃香很正常。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