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中考分數線公布,深圳公辦普通高中學位緊張的現狀再次挑動學生和家長們的神經。2019年深圳市中考考生近八萬人,而公辦普通高中計劃招生35531人。公辦普高升學率約45%,遠低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與距離最近的廣州相比也不占優勢。2018年深圳參加中考人數7.21萬,58697被錄取,其中公辦普高錄取人數34155人,錄取比例為47.37%。「中考難過高考」的說法遂廣泛流傳。
超過一半人上不了公辦普高,歸根結底還是學位不足帶來的,那麼深圳為什麼不多建高中滿足大家需求呢?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小優在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看到相關分析,這裡分享給大家。
「擴大公辦高中學位建設迫在眉睫」,但同時,「落地難」這個當地公辦普高學位供給的頭號難題,仍無解決之道。
一組數據對比可以說明深圳公辦普高學位的困境。
2009年,深圳就有近5.2萬名中考考生競爭2.4萬個公辦普高學位,十年過去後,中考考生人數增長了近54%,但公辦普高學位數僅增長了46%,同時,這十年又是深圳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十年,GDP翻了3倍。
這座一線城市在經濟發展上大步流星,基礎教育建設卻落在後面。經濟的發展與人才的大量引進分不開,可是普高學位的增長速度又跟不上需求,導致「來了就是深圳人」成為一句口號,為深圳建設服務十幾年,到頭來孩子卻連普高都上不了。
不要以為只有非深戶上普高難,深戶普高率也並不高,非深戶就算不能在深圳上普高,還有最後的選擇——回老家上學,而深戶則少了一條退路。
深圳市招考辦披露,2019年深圳市中考考生近八萬人。在此之前,深圳市教育局公布了2019年深圳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劃,其中公辦普通高中計劃招生35531人。公辦普高錄取率約45%。
數據較2018年的近年新低進一步降低。一年過去,參加中考的人數增長了約四千人,公辦普通高中的學位供給僅增加了一千多個。
隨著錄取分數線公布,考生和家長又發現,2019年中考,全體考生的平均分只提高了3分,但深圳排名前十的高中錄取分數線普遍提高了3分以上,不少高中甚至提高了10分到20分。2018年上公立普通高中的最低分在310分上下,2019年則漲到了近350分。
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僅三十多歲,人口處於快速增長期。隨著「二孩」政策和異地高考改革政策的實施,未來學齡人口還將大幅增加,學位壓力將從小學逐步向初中、高中傳遞。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深圳對於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可預見的是,學位需求將持續大幅增加。
近年來深圳為了引進人才更不斷降低落戶門檻。同時,非戶籍人口在本地接受中學教育門檻相對較低,「在北京、上海,沒戶口想上公辦中學要難很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中考招錄中,公辦普通高中有28.2%的學位提供給了非深戶,學位供給仍遠遠不夠。
對於人大代表們提交的增加公辦普高學位建議案,深圳市教育局答覆表示,「擴大公辦高中學位建設已迫在眉睫。」
在給人大代表們的回覆中,深圳市教育局直呼高中建設「落地難」,把問題指向了規劃、國土部門。深圳市規劃部門向教育局反饋,整個深圳目前已難以提供占地面積較大的高中教育用地了。
一個例子是,2017年10月,規劃部門向教育局提供了第十五高級中學的選址建議,計劃建設60班全寄宿制高中,但該地塊位於大亞灣核電站10公里影響範圍內。教育局一年多後申請重新選址,大鵬新區規劃部門則明確表示,轄區內已無合適用地。最後,該校的辦學規模被壓縮40%,改為36個班,重新選址深圳市光明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9月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高中部正式啟用之前,大鵬新區內無一高中。而作為深圳的「生態特區」,大鵬新區已是深圳市可開發土地面積最大、房價最低的區之一。深圳的用地緊缺,由此可見一斑。
深圳市對土地出讓設置了考核指標,指標包括土地出讓面積和地價收入。地價收入主要來自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等經營性用地,而教育用地屬於非經營性用地,基本沒有地價收入。隨著深圳可供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各區完成指標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區政府為了完成地價收入的指標,更傾向於出讓經營性建設用地,甚至有把非經營性用地改變土地性質後進行招拍掛出賣的情況。
在近期的輿論壓力下,教育局和規劃局對這些地塊再做梳理。教育局召集了部分人大代表開了座談會,向他們通報了梳理的情況,120個地塊中目前有56個地塊還未建高中,經過逐個摸排,有20個還有在近年建設高中的可能,剩下36個地塊權屬複雜、部分已被挪用,「可以說基本上建不成高中了」。
為滿足義務教育的需求,深圳曾出現將已建成的多所高中改辦為初中的現象。深圳羅湖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樑柱紅在2004年曾發表論文提出,對於高中教育要「適度發展」。
他提出,在發展義務教育的背景下,要逐步縮小公辦高中的辦學規模,為發展初中教育騰出空間,該區公辦高中只保留翠園中學一所,羅湖外語學校保留高中部,其餘公辦高中分批改辦為初級中學。
義務教育有嚴格的考核,而高等教育曾是深圳的重大「短板」,深受輿論關注,在2010年後得到極力發展。深圳市2006年發布的未來15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關於教育用地建設只提到了重點建設深大新校區、南方科技大學等重點建設項目。
來自人民日報「南方南工作室」去年6月的一篇報道則透露,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2025年深圳將有望擁有20所高校。
「為何500畝的大學用地能夠解決,50畝地就能辦的高中卻無法解決呢?」
當下的深圳,給外界留下了土地資源緊缺、用地成本高的印象。
但稀缺昂貴的土地若用於建設高中,很難短期內得到經濟上的回報但是高中教育事關到深圳的未來發展和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視。
目前的深圳其實並不缺高中階段學位,缺的是公辦普通高中學位。
深圳市教育局曾表示,2019年深圳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總計劃7.84萬人,符合劃線錄取條件考生7.83萬人,「基本能保障所有符合條件的考生在深圳就讀高中階段學校」。
在公辦普高之外,高中階段學位還有民辦高中和職業學校,但深圳公辦普高的教育質量明顯比民辦高中要好,高考升學率較高的學校都為公辦高中,加上民辦高中學費相對較高,不少家庭負擔不起,大部分考生和家長更不願選擇中職學校。深圳市高學歷人群較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讀職業教育。
相關負責人稱,上級部門對「普職比」設有考核,同時這個比例也是同行業較關注的,「做得好可以拿出來說」。另一方面,上級部門並未對「公辦普高升學率」設置考核指標,建設高中學位「只能自我加壓」。
這形成了一個矛盾,「普高率」越高,「普職比」也就越低。為了達到「普職比1:1」的要求,職業教育還要再加大投入。
目前深圳已啟動《深圳市高中布局專項規劃》編制,預計年底前完成,將盡力加大高中數量和規模。
根據2018年9月深圳市教育局印發的中小學學位建設實施方案,至2022年,深圳全市新、改、擴建公辦普通高中18所,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3.41萬個。如果這一方案能夠落實,深圳市公辦普通高中可增加幾乎一倍。
至於結果如何,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內容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