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徽因傳》中,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在現代中國的文化界裡,母親也許可以算得上一位多少帶有一些文藝復興色彩的人,既把多方面的知識與才能匯聚於一身,並且不限於通常人們所說的修養,而是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一般專業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當梁從誡在寫這一段話的時候,我相信他是很自豪有這樣一位母親,更自豪的是母親和父親是國徽和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這使我想到了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孩子因為父親是快遞員遭到同學嘲笑,自尊心受損,家長和教師如何教育?
說實話,快遞小哥這個職業在我心裡一點也不卑微,第一快遞小哥工資都挺高,第二部分快遞小哥都是很負責的人,第三點快遞小哥規劃路線能力都比較強,見過一次帶好幾筆生意然後妥妥的每筆都不遲到的。
其實與其說嘲笑的是快遞小哥,還不如說是整個服務行業,包括清潔工作,餐館服務人員,搬運工人等等。我自己也是一個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有時候我在餐廳工作,總是會碰上一些好事的大媽對我說:「小姑娘做什麼不好,要做這個點頭哈腰收盤子的工作。
在這個行業鄙視鏈中,我自然能體會到,當這位快遞員父親因為女兒受到嘲笑而心酸自責的感覺。如果將來誰嘲笑我的孩子他媽媽是收盤子的,我一定會拿著一把40米的大砍刀,讓他先跑39米。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包括著爸爸媽媽對孩子愛的教育,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理解,當然首先就是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一個孩子都學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他還能去尊重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
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大致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我想要的玩具,你們得買給我」,「我不想自己吃飯,你們要喂我吃」。家人對孩子太過溺愛,錯誤的讓他認為自己才是家庭的核心,別人都是附屬,這樣長大的孩子自然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二、見過太多的親子相處模式,都是孩子在那裡滔滔不絕,父母失去知覺。父母太少談論自己,這會造成什麼情況?就是孩子完全不了解自己,有的孩子長到很大,都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什麼時候
三、陪伴的時間太少,孩子從心裡就不認可你。當孩子不認可你的時候,他對你的一切都不會認可,包括職業,你的教養方式,你對他說話的語氣。如果是倔一點的孩子甚至會跟你對著干。
所以當有人嘲笑你的職業,讓孩子覺得受到委屈了,你首先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給了孩子足夠的愛,讓他能夠抵抗這些嘲笑。當然,孩子閱歷不夠,心靈也不定有這麼堅韌,換句話說就是皮不夠厚。那麼,讓父母做孩子的加油站,帶著孩子一起化解。
快遞員真的「廉價」嗎?讓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環境吧。上崗之前,檢查車輛情況,檢查外送包加熱是否正常,檢查頭盔等物品是否佩齊。工作中,每一筆訂單都事先規劃路線,爭取在最短時間給顧客最熱騰騰的飯菜,並隨時和顧客進行協調和溝通。
每一個五星好評都是對自己工作的認可,當一天結束,爸爸帶著孩子去餐廳吃飯,給他買玩具,給他看自己得到的星星。孩子除了明白自己能夠幸福地上學,夏天去夏令營冬天上興趣班,都是父母無數的汗水換來的。他也在內心認可了父親,認可了父親的職業,最重要的是他邁向了理解父親的這一步。
有句老話叫「職業分貴賤」,確實職業不分貴賤,只有行為才分貴賤。當外送小哥在馬路上緊緊抱住出車禍的孩子,延誤了數份餐點的時候,他的行為是珍貴的,品德是高尚的;當某個外送小哥因為顧客的幾句抱怨,在沒人的角落偷偷往顧客餐點裡吐口水時,他的行為是低賤的,品德是惡劣的。
職業從來不會因為成為劃分人三六九的依據,品行才是。「一生溫暖純良」才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