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富豪,又是慈善家,這樣的人大家已經知道很多了吧。那麼陳一丹這個名字你是否聽說過呢?是不是有人已經聯想到某位公知或媒體人了?
陳一丹不混文藝圈,準確地說,他離教育圈更近一些。
他設立的「一丹獎」在香港舉行了頒獎典禮,兩位外籍人士分別獲得了「教育研究獎」和「教育發展獎」。
不要小看這個獎項,雖然它是前年才設立的,卻已經被稱為「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每位獲獎者的獎金為30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513萬元),高過諾貝爾獎,其來源是陳一丹個人捐贈的25億港元。
要問陳一丹的財富來自哪裡?有位小朋友表示要出場露個臉——
陳一丹曾是「馬家軍」的一員。這位「70後」早年畢業於深圳大學化學系,後來又拿到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他與馬化騰、張志東等人一起創立了騰訊公司,並擔任首席行政官。
在騰訊期間,陳一丹身上的一大標籤就是公益。他所主管的行政部,經常代表企業參與救災、扶貧、幫困等社會慈善項目,包括向貧困山區的小學捐電腦,為患白血病的網友籌款,組織環保宣傳活動等。2006年,陳一丹策劃啟動了「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第一人」。
2008年南方雪災、汶川大地震期間,陳一丹不僅組織企業捐款,還發起了網絡捐助平台,網友捐款突破2300萬元,創下當時網絡公益捐贈的全球紀錄。2013年,他發起的騰訊公益網在線募集善款超過1.5億元。
就在這一年,陳一丹宣布卸任騰訊首席行政官,改任「終身榮譽顧問」,因為他決定全身心地投入文化、公益及教育行業。
「我奶奶不識字,但很重視教育,把我父親培養進了大學,改變了家庭的命運。在我讀書的過程中,她不會說教育有多大意義,但她看到你在努力讀書、溫習功課,就會默默地支持你往這個方向走。這算是影響我的一個樸素的情懷。」陳一丹說。在他看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起跑線」不公平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也是當代人的普遍焦慮,而解決之道在於科技的引領和教育體制的創新。
「科技的突破讓優質的教育資源抵達更多的地方,讓人對教育有更多的選擇權。在教育體制方面,不同國家有不同改革方向,但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國情。」他希望,優質教育可以讓更多人擁有選擇的權利,讓每個人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
2016年5月,「一丹獎」正式設立。陳一丹希望藉助這個獎項,選出全球最好的教育案例和教育者,讓優秀的教育理念和經驗得以複製,從而推動全球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做慈善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許多網際網路富豪捐贈個人財富、熱衷公益事業,最近劉強東還公開表示:「不能帶動貧困人群共同富裕,是中國富人的恥辱。」
陳一丹則屬於說得比較少的那類。「我這個人比較隨緣,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就堅定地往這個方向走。事情能做得到我就去做,條件不成熟就緩一緩。」據他透露,設立「一丹獎」的想法其實幾年前就有了,但當時條件不成熟,「這一兩年,獎項的架構成立後,受到了各方支持,進展比較順利,所以才一步步完善起來,尤其最近一年進展得特別快」。
對於巨額財富,陳一丹並不像某些同行那樣表示「不在乎」「是一種痛苦」。他坦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每個人擁有的資源都不一樣,因此形成的價值觀也不一樣。「財富能滿足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需求,大家都應努力去獲得、努力去匹配好。但是,超出個人需求或者家庭需求之外的財富,其實可以發揮資源的作用。我覺得一些事情,在有生之年可以去推動一下。」
在他看來,做公益無論錢多錢少,只是貢獻的力量不同,但本質上都一樣,「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據統計,去年網民在騰訊公益平台上的年度捐款總額超過了5.4億元,累積捐款人次2383萬。陳一丹覺得這都是正能量。「相比5.4億元,我更關注這2383萬的捐款人次。無論捐了一塊錢還是十塊錢,有這種意願的人越多,撬動未來的正能量就越多。」這或許就是他曾經說過的那句話:「網絡時代,人人公益。」
今年有融資計劃嗎?關注以下問題:
1 :融資商業計劃書怎麼做才能吸引到投資?
2 :導致融資失敗的誤區在哪裡?
3 :怎麼樣做才可能融資成功?
我們邀請到深圳排名前10的投資人: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謝聞栗,在微信群裡面為各位企業家分享以《如何成為投資人眼中的好項目?》為主題的線上微課堂!2.5小時解決你的資本困惑!
- 謝聞栗投資的喜馬拉雅、優客工場的兩位創始人成功進入2019胡潤百富榜!
- 2017年中國誕生了25個獨角獸,其中有5個獨角獸是由前海梧桐併購基金投資孵化出來的:包括(優客工場、百分點、崑崙決、XFM、脈脈)
學習時間:晚上7:00~9:30分
授課方式:微信群(語音+文字+圖片)
費用:50元\\位 (報名贈送股權激勵方案或者最新商業計劃書模板)
報名請點擊左下角「了解更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