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有多重要?一篇看懂四個步驟

2019-12-18     來川學習方法

「作業寫完了沒有?沒寫完就在這裡玩手機?」

「明天就是周一,作業寫了沒有?」

「馬上就要開學了,你怎麼還不去寫作業?」

在催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家長們幾乎都用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孩子總是沒有時間觀念,做作業會拖拖拉拉,玩起來就忘記了時間。每次寫作業,都要家長在旁邊盯著才行。

每個不懂時間管理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疲於奔命的家長。對每個家長來說,培養起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學霸幾乎都是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

學霸們寫完了學校布置的作業,還額外看了不少課外書,刷了拓展習題,可是學渣們呢,連學校布置的作業都很難按時按量地完成。大家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有人充分地利用了時間,有的人不知不覺就讓時間溜走了,每天相差一點,長此以往,差距就越發明顯。

因為做好時間管理,學霸們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學業,正如大文豪郭沫若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可是怎樣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呢?本篇主要講述四種方法,幫孩子建立起時間管理觀念和體系。

步驟一:讓孩子感受時間的流逝,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孩子年紀越小,越不容易有時間觀念。所以在建立時間管理體系的時候,要先讓他有時間流逝這樣一個觀念,也讓他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可以在孩子的房間裡掛一個鐘錶,給他買一個手錶,讓他在做事的時候記得看時間。

家長不妨作為一個榜樣,讓孩子明確地感覺到時間,比如準點開飯,提醒他,「噹噹當,現在是早上七點,我們要吃早飯了。」或者是告訴孩子,在不同時間做同樣的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沒能遵守時間,又會導致哪些後果。

孩子初步建立起了時間觀念,還要讓他們明白事情可以分為輕重緩急。重要的事情應該放在前面,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後面做。

別老是催促孩子該去做什麼了,讓他自己明白如果輕重緩急顛倒了的結果,讓他明白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的重要性。有了觀念,才能在行動上有據可依。


步驟二:制定計劃表,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哪些待做事項,不容易遺漏。

很多孩子都有丟三落四的習慣,可是一個「待做事項清單」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清單要儘量做得一目了然,完成之後做好標記,儘量不要讓別的事情擠占原本安排好的時間。

比如原本準備花一個小時寫作業,另外一個小時進行課外閱讀,那麼在課外閱讀的時間就不要去完成沒寫完的作業。

如果孩子發現拖延也沒有什麼問題,反正最後還是會擠出別的時間來做的,那麼以後他也很可能不能按照原本的時間規劃來,反而靠拖延解決問題。

當然,制定計劃表的時候不能太過「霸權」,只考慮自己想讓孩子做什麼。二十四小時都被人安排著去做事情,孩子的積極性肯定不高,要讓孩子也參與到制定計劃中來,不要讓他們覺得這是家長在強迫他們做這件事,而是要讓他們覺得,他們在「主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步驟三:提前完成清單任務的,要讓孩子享受到「效率紅利」。

如果孩子能夠提前完成任務,就讓他們享受到提前完成的成果,自由地安排這段時間。注意了,這個提前完成,是指「保質保量」地完成。

有不少孩子一遇到寒暑假之類的長假,想玩耍的心就飛到天邊去了,恨不得一天趕完所有的作業。這部分的作業老師查的不嚴,所以大家做得特別快,質量也非常令人擔心,沒辦法達到承接假期前和假期後學習的重任。

當孩子發現,敷衍了事是可行的,那麼在完成清單的時候,他們就越發地追求「快」字。

我之前遇到一個孩子,寫卷子十分鐘就能寫完,可是拿起卷子一看,還有些題目都漏了,不是不會做,還有些題目看錯了,都是很低級的錯誤。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粗心、馬虎、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毛病。

當孩子出現這種苗頭的時候,就要給他們一點警示,告訴他們只求速度不求質量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如果的確是保質保量地完成的,那就可以讓他自由支配時間,玩得開心一點。當他發現只要努力一點,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支配權」,他就知道以後也可以這樣爭取了,他發現提升效率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這麼一來,孩子主動性更強,效率也就更高。

步驟四:及時對計劃表進行復盤,對已完成的內容進行肯定,對未完成事件分析原因進行引導。

每隔一段時間,對計劃表進行復盤,也就是總結和反思。

做得好的,要進行獎勵。告訴孩子,前段時間他都完成了哪些事情,有了哪些進步,增加孩子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讓孩子明白:我按照清單行動真的可以變得更優秀。獲得了肯定和鼓勵的孩子在以後的清單任務中可以獲得更強的執行力。

但是計劃表只是計劃,真正行動起來肯定會有所差別。不要因為沒能完成就批評責怪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反思,為什麼這部分的任務沒有完成。

是因為時間安排得太緊湊了,還是有什麼意外發生占用原來的時間,或者是因為想要玩手機、看電視導致沒能按照計劃表來?

只有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鼓勵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提升孩子的發散性思維。並且提出在下一個周期的清單中如果獲得進步,比如完成率上升等等,可以獲得獎勵。

待做事項清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停調整,變得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貼合孩子目前的情況。

赫胥黎曾經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每個人的時間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不同的人利用時間的方式不同,每個人「享受」的時間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利用時間,是孩子們必須學習的「必修課」,相信在時間管理指南的幫助下,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7LQGm8BMH2_cNUg6_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