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詹青云:曾經墊底的差生逆襲上哈佛,媽媽是這樣做的……

2019-12-02     神奇麻麻在哪裡

瓜媽說:


今天文章開始前,我要「曝光」一個別人家的老公,簡直「太暖啦」!!

前兩天特意找我給老婆下單CEMOY白金流明抗氧修復洗面奶。以前都是媽媽找我幫老公買東西的,很少有老公找我給老婆買東西,我被狠狠撒了一把「狗糧」!


細聊之後,還有更暖的。


第一次知道,有老公叫老婆「國寶」的,而且是真的拿老婆當國寶養的。老婆下個月就預產期了,孕期里只管「吃」就行了,其他事情都是老公在「操持」!為了更好地迎接寶寶的到來,准爸爸還到處學習查資料,真是太優秀了!


想到我們號除了能影響媽媽們,還能給爸爸們帶去知識和進步,我超開心的!希望越來越多的爸爸能像這位準爸爸一樣疼老婆,也可以跟我們神奇麻麻們一起成長!



回到今天的文章。


提起《奇葩說》里的詹青雲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當初剛來《奇葩說》時,被說「長相太普通,辯論風格又太書卷氣不夠好」的女孩,第5季還沒結束就已經火遍全網,成為很多人最喜歡的選手之一。


她第一眼看上去其貌不揚,但每次開口辯論擲地有聲,能引經據典把辯題提升到不一樣的高度,每一次都被她震撼到。


第五季時,她和陳銘的開槓,因為說得太深奧了,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短短2分鐘時間從單純「知識」兩字的理解,上升到熱力學、量子力學再到相對論的討論,裡面隨便一句話拎出來,都能體會出她知識儲備的巨大和博深。



詹青雲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政治學博士肄業,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是2014年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最佳辯手」、2018年華語辯論世界盃「最佳辯手」、2015年《精彩中國說》節目總冠軍;


看到這些標籤,原以為她的人生始終是學霸模式,卻不料,她小時候竟妥妥地是個「差生」,甚至曾被老師斷言「連高中都考不進,不如趁早去念技校」!


從小學到高中,詹青雲轉了6次學,每到一所新學校,成績在班上都是墊底。


就是這樣一個貌似「輸在起跑線」的孩子,最終卻走進了全球頂尖學府,人生路上披荊斬棘、不斷取得新的里程碑。這其中,我雖感慨詹青雲的努力和成功,但更敬佩的卻是那個在她即使成績墊底時,也依然「穩得住」的詹媽媽


01

老師說,她是全班最笨的小孩;

媽媽說,我算過命你3年後是全年級最優秀的娃



詹青雲出生在貴州某縣城一個化工廠大院,母親姓吳,是高中英語老師,父親是普通工薪。

四五歲就可以給小夥伴講《三國》、《水滸》等四大名著的故事,上學之前,在她們那個小環境里,詹青雲算是神童一樣的存在。

但是上學後,她的成績卻始終跟不上,在老師眼裡她成了全班最笨的小孩!有個老師罵她: 「詹青雲呀,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

忽然從「神壇」跌落的詹青雲非常沮喪,「我接受不了這個落差,感覺就是這個世界欺騙了我」。


童年的詹青雲和媽媽


面對老師的質疑和孩子墊底的成績,一般父母多少會焦慮地埋怨一下孩子不爭氣,甚至自我懷疑「是不是我這個當媽的教育無方」?


但詹青雲的媽媽卻非常淡定。她不僅沒有批評女兒,也沒焦慮雞娃,而是采用看似荒誕的「算命學」不急不慢地鼓勵女兒


「我算過命的,你要先要倒霉三年,到四年級就會成為全年級最聰明的小孩。」


「媽媽重新算過了,成為年級第一的時間,就在初一。」


詹青雲說:

我覺得這些鼓勵式教育有的時候真是可以自我實現的。


我到四年級可能是開竅了還是怎麼樣,成績就真的變好了。


到後來我一直很信這件事。


在申請哈佛之前,我還在幻想我有一天申到了哈佛,衣錦還鄉,全家都非常高興的那個狀態,後來就真的申到了!

她愛看書,什麼雜七雜八的書都看,媽媽乾脆一到休息日,就讓她泡在書店裡看個夠。


寒暑假的時候,父母從不催著她學習,也不限制她必須做什麼,而是允許她廢寢忘食地看武俠小說……


看起來雲淡風輕、漫不經心的教育方式,成為令詹青雲迅速成長的沃土,成就了今天光芒萬丈的詹青雲。



02

父母不為比較焦慮,

「保持自己的節奏」很重要



我不是說大家都要去學習詹媽媽用「算命」鼓勵差強人意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相信做了多年教師的詹媽媽一定是在足夠了解自己女兒的前提下,在眾多教育方法中最終選擇了這套最適合詹青雲的。

我佩服詹媽媽的大智慧,是因為她的心態——那種在老師如此否定詹青雲的時候,依然不慌不忙、相信娃早晚會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的篤定心態。不被外界的評判左右,依然相信孩子,依然堅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依然堅持原本的育娃節奏。

「保持自己的節奏」,這一點對現在的父母來說,真的太難了。




朋友給我講過她和娃經歷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兒,但卻給了她很大觸動。

親子活動到一個農莊摘菜撈魚。結束後,媽媽們朝娃們喊一聲,孩子們陸續都跟著媽媽走了。

可朋友喊了4、5遍,兒子依然無動於衷,自顧自玩得起勁。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配合,自家娃卻油鹽不進,根本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朋友馬上火氣蹭蹭往上冒。

朝超兒子大吼,「你看看,哪個小朋友像你一樣?誰不是媽媽一喊,就跟著回家了!哪像你,根本一點都不乖!」

數落完朋友轉身大步朝家走去。兒子一時驚慌,大哭著在後面小跑追著,「媽媽等等、媽媽等等……」。跑到公交車站才發現,兒子跑太快,手裡魚缸的水全撒光了,撈了一下午的小小魚都黏在缸體上,死掉了!兒子當下就崩潰了,傷心絕望,邊哭邊哀嚎……

看著眼前的一切,朋友忽然冷靜了下來。

是啊,時間還早,自己著急回家也並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兒。剛才明明可以停下來,陪兒子撈撈魚、玩玩水,然後兩人一起開心地帶著小魚回家。

可現在,就因為感覺「別人家的孩子乖,自己家小孩不聽話」,就失去了耐心,對孩子大吼大叫,現在小魚也死了,孩子傷心不已……

事後朋友反思,在這麼小一件事上,我們父母都無法忍受自家娃比別人家差,更何況其它?

羨慕別人家孩子開口早、走得早、別人家孩子吃飯好、長得高……那些對孩子莫名發的火,多少是因為被比較之下的焦慮?

那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補習班,英語、數學、美術、舞蹈……,有多少是出於孩子發展需要,又有多少是「生怕自己孩子比別人差」?


經常被父母催來促去的孩子,會質疑自己。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麼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而詹媽媽,顯然保持了自己的初心,面對糟糕的成績、老師的否定,詹媽媽沒有選擇急吼吼地催逼她,而是順應她的節奏,耐心等待她開花、結果。



03

人生沒有統一起跑線,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人生的意義,在於活出生命的廣度寬度和深度。孩子的三觀是被生活環境塑造的,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選擇了生活,而是生活局限了他們的眼界,眼界又左右了他們的人生。

相信詹媽媽一定是認同這個觀點,才會一直包容詹青雲的所有愛好。 詹青雲喜歡四驅車、籃球、運動,還有麻將……上學期間窮游20多個國家,寒暑假不找實習、去支教、做義工、開旅社……



就連當初走進辯論圈,也是誤打誤撞。因為聽說打辯論賽可以免費到處飛,到處玩,她就去了,結果不停翹課去打辯論賽……


身邊的親戚朋友總說她不務正業,可父母卻從不干涉和阻撓。他們支持詹青雲去嘗試任何她想要品嘗的事。



是他們的不著急、不限制,讓這個世界上更多有趣的點滴,被小詹青雲看見、聽見、遇見。正是這些看起來「無用」的經歷,建構成了她豐富厚實的底蘊,然後在人生的某一刻徹底爆發。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小孩,我們父母,也不應一味要求孩子事事優於他人。人生的賽道本就沒有統一標準的起跑線,出身背景、家庭環境甚至娃自帶的DNA,都與別人不同,我們父母的責任就是,讓孩子保持自己的節奏,走在越來越好的路上即可。


43歲的任正非不管晚不晚,最終他締造了華為;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管落不落後,最終考上北大並打造了「教育航母」新東方;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管失不失敗,最終書寫了電商傳奇,改變了世界……


我不是說慢慢來就一定能成為他們,而是他們的成功告訴我們,人生不止有一種方式,快慢不決定勝負。


當我們不再糾結於「自家孩子是不是落後了」,而是把目光聚焦當下,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讓按照他自己的節奏來,放眼看長線,往往能收穫一個厚積而薄發的娃!



瓜媽最後說:



其實我小時候也是個「後進生」。我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加上後來得了鼻炎總是流鼻涕,自卑情緒越來越重。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語文成績降到了班級倒數第一。記得非常清楚那一次,我才考了27分。

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非常感謝我父母,他們當時沒有指責過我。而是跟我來了一次促膝長談,跟我一起梳理原因,找針對提升的方法。還給我找了一個家教幫我補習。慢慢地,成績就逐漸上來了。後來成績好了以後,流點鼻涕也不覺得是多大的事兒了,自信心就這麼找回來了。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咱們做父母的在孩子起步階段能多點耐心,多些信任與支持,和孩子一起並肩作戰,而不是一味指責和展露焦慮。


看詹青雲的採訪時,她還有一段話我看了也很有感觸。她說,

覺得自己現在就處在一個又珍貴又迷茫的階段吧……


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長大,我也沒有找到任何一個想起來我覺得能做一輩子的事情,或者我覺得不可能有這樣的事情……


如果我年紀再大一些,可能我就找到了,或者我就承認了找不到。

在我們的印象里,一個如此優秀的人,一定是篤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最想要做的是什麼,以及要堅持些什麼的。但耀眼如詹青雲,也依然會有迷茫,也依然在找尋自己人生的價值。


所以,我們真的不要太過於焦慮孩子怎麼沒有恆心、不懂堅持,今天玩玩這個放棄了,明天看看那個有沒新鮮感了……人生本來就是在嘗遍百味之後,才能擇一而終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zJbxW4BMH2_cNUg3v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