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這場曠日持久的疫情「戰爭」
終於步入了尾聲...
而要說疫情期間名聲大起的人
小來覺得一定是張文宏老師
從名不經傳到廣為人知
有人說是因為他的醫術
有人說是因為他的醫德
還有人說是因為他敢於說「真話」
為人民發聲!
小來覺得這些的確不可否認
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張文宏老師非常會說話!
不信,小來帶大家簡單回顧下~
1月29日
張文宏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面對央視採訪
他的一句「換共產黨上」
引起大眾的強烈支持與共鳴~
某次採訪時,面對鏡頭,張文宏老師說:
「今天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查房;第二件事,是換崗。」
看到這,我相信很多人對「查房」理解,但是對「換崗」疑惑。
因為「查房」,誰都知道是什麼意思,然而,一說到「換崗」,你就會冒出很多問號:
「換誰的崗?為什麼要換崗?......」
而一旦有了懸念,人就有了繼續往下看(聽)的想法。
這一技巧,被業界成為「結論先行」——將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放在最前面,然後層層圍繞,進行展開解釋。這樣,說話或者寫作時,就能牢牢地抓住受眾的興趣和注意力。
4月6日,央視再次採訪張文宏老師,問:
「中國疫情漸趨平穩,如何研判未來一段時間的輸入風險?」
張文宏老師回答:
最近,我們對航空事實上是進行管控的,但不可能一直管控下去......
現在,中國疫情控制很好,我們也很有信心......
將來,我們的困難在於一手要抓經濟,一手要防止疫情反彈......
這在表達技巧中,叫「時間框」,通過「過去、現在、將來」3個框子,將自己要表達的內容裝進去。
經小來這麼一分析,你大概也知道,表達確實是有套路的。
張文宏老師也許沒專門去學過表達技巧,但是,他卻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實踐中摸索到了這些套路。
而這,也是今天小來想要推薦給廣大家長,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掌握的表達技巧。
看到這,你可能想說,孩子又不是公眾人物,需要這麼強的表達能力嗎?
小來想說:「當然需要」!
小來有位朋友,她家的孩子叫點點,今年已經9歲了,看著是活潑可愛的一個小女孩,但語言的表達能力卻特別差。九歲的小女孩已經上小學了,但是點點說話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朋友每次問點點一些事情,點點總是說了小半天,朋友才能明白點點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前言不搭後語,朋友為此也很著急。
有一次點點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哭著回家,朋友不知道怎麼回事。點點說了半天,朋友也沒弄明白,最後還是打電話給班主任才清楚了其中的情況。
朋友也為點點著急,害怕點點的語言能力有問題,是智力發展遲緩,還特地帶點點去醫院檢查。
可是在醫院通過各項指標檢查之後,醫生看了看單子,說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應該是大腦思維並不清晰,導致的語言表達的能力比較弱,所以說話毫無邏輯,一方面,是因為點點小時候,朋友忙工作,缺少了陪伴和傾聽,另一方面是點點從小性格就很內向,不願意與別人交流,這才造成了點點的語言表達能力缺失。
一項由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總結的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孩子們的詞彙量其實在3歲左右就有了差距。
- 那些受過較高教育的家庭、富裕家庭的孩子,比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的孩子早在18個月大的時候詞彙量就有顯著差距了;
- 到3歲的時候,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帶出來的孩子,比高中沒畢業的家長帶出來的孩子詞彙量高2-3倍;
- 到這些出身較低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這些詞彙量低的孩子已經落後別的孩子一大截了,除非他們早期的成長環境中語言非常豐富。
下圖就表示了詞彙量的差異隨著年齡增長不斷被放大、差距也越來大。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點點一樣:因為語言發展不僅僅只是說加強孩子的溝通、表達和理解情感的能力,更能加強他們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發展及維護關係的能力,所以他們容易在兒時就從群體里「脫穎而出」……
而點點,就是因為從少就缺失了父母的陪伴與傾聽,加上性格的自閉,所以造成了表達能力的缺失。
語言那麼重要,有沒有什麼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提升呢?
有的,這個工具就是你們,也就是爸媽。
記住,「陪伴與傾聽」永遠是最好的語言啟蒙方式!
因為孩子在四歲前海馬體(與記憶相關的腦部組織)的大小與所得到關愛的多少與有強烈的關係,也就是說幼年時期的寶寶,他們得到的情感支持對於他們的語言和記憶力發展至關重要。而到了8歲時,海馬體的大小與得到的關愛程度卻又沒有什麼聯繫了。
這也是小來為什麼一直強調,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不可獲取!孩子的成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無法彌補!
在此,小來向大家推薦:綜合素質家庭教育大師班!
由國內知名家庭教育專家——黃全愈教授牽頭,聯合小來英才集團教研院一線導師,共同推出綜合素質家庭教育大師課,內容涵蓋視頻、音頻、圖文詳解,只為幫助你花費最少的時間,搭建起孩子全面的素質教育體系,為孩子的精彩人生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