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湯時間越久,湯就越有營養嗎?未必,小心嘌呤升高

2019-10-27     養生雜誌

湯對於國人來說,一直被賦予健康、溫暖的感覺和家的含義。秋冬季節,如果晚飯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湯,就能讓身體迅速地暖和過來,對於驅除一天的寒冷和疲憊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湯要想喝得健康,有許多講究。

大家普遍認為,越是老湯越健康,煲湯時間越長越入味,湯里吸收的食材營養就越豐富。

事實上,食材中含有的營養物質中,一些水溶性成分,比如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纖維素、蛋白質等,會隨著烹飪從食材進入湯里,拿水溶性維生素來說,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損失得越多,蛋白質也可能會產生變性的問題。

而且根據研究顯示,煲湯的時間越長,湯中的蛋白質、脂肪等溶出的越多,熬到兩個小時基本上能夠煮出來的營養素就接近上限了,況且與食材中留存的營養物質相比都是微乎其微,所以一般煲湯最多兩個小時就可以了。

此外,肉湯中會含有非常多的嘌呤,煮的時間越長,嘌呤越多,喝這種湯對於中老年男性,尤其是高尿酸的人來說是比較不利的。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煲湯時間越長,食材越軟爛,對於消化能力比較弱的老人或病人,還是比較適合食用的。

所以,煲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對於一般的人來說,煲湯在兩個小時就可以了,主要的營養還是在食材中獲取,而且如果是肉湯的話,脂肪和鹽含量都不低,最好少喝。

那我們應該如何健康地喝湯呢?

首先要注意湯的烹飪方式和加入的食材。建議選擇清淡少油的烹飪方式,尤其是對於老母雞湯、排骨湯等肉類食材為主的湯,就不要再額外添加食用油了,而且最好撇掉上面的一層油之後再入口,避免增肥。

最好多選用冬瓜、紫菜、雞蛋、豆製品等脂肪含量比較低的食材做湯,對三高和肥胖患者的養護作用,比較老母雞湯要好。

其次,注意喝湯的時間,建議在飯前喝湯,大概小半碗,可以有效地減輕飢餓感,有利於減少一天中熱量的攝入,可以幫助減肥。

最後,建議大家喝湯時小口小口慢慢喝,不要喝太燙的湯,否則會容易傷害口腔和食道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最適合秋季的6款滋補湯

  • 蓮藕冬菇豬排骨湯

推薦理由:蓮藕排骨湯是很常見的啦~這款裡面多了一個冬菇,入秋之時,菌類入湯又有養胃健脾益氣之功。

材料:蓮藕、豬排骨各600克,冬菇、蚝豉各40克,生薑5片。

做法:材料洗凈,蓮藕刮皮、去節、切塊;豬排骨切段;冬菇稍浸泡。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個小時,下鹽便可。

  • 雪梨燉豬肺湯

推薦理由:秋季比較乾燥,嗓子容易不舒服。雪梨豬肺湯的主要功能就在於能夠滋潤肺燥、清化熱痰。

材料:豬肺一個、雪梨一個、白茅根、陳皮適量。

做法:豬肺處理乾淨後就切成小塊,放入滾水中煮5分鐘後撈起,用冷水沖乾淨,備用;雪梨去皮後切成塊,白茅根切段,陳皮浸泡3分鐘;烹調的時候,將以上材料放入砂鍋大火煲1小時,然後轉文火煲1小時,最後10分鐘前就加入實驗,其他調味料勿加。

  • 山杞黨參魚頭湯

推薦理由:補而不燥的黨參、紅棗、淮山、杞子搭配魚頭,具健脾明目、健體強身,增強抵抗力之效,對身體較弱的人是很好的滋補湯水。兒童飲用則可補充體力,讀書都更加醒目些。

材料鱅魚頭500g、山藥、黨參、枸杞子、紅棗、姜適量。

做法:山藥、枸杞子、黨參洗凈,浸泡;紅棗去核洗凈;鱅魚頭開邊、去腮、洗凈,鍋置火上,入食用油燒熱,下薑片煸香,入鱅魚頭煎至兩面金黃色;鍋內倒入沸水適量,待魚湯煮滾至白色,加入山藥、枸杞子、黨參、紅參,煲3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 姬松茸雞湯

推薦理由:不要配過多的食材一起煲,有隻靚雞就足夠了,湯清且鮮,非常棒哦。

材料:雞半隻,姬松茸150克,姜蔥20克,紅棗4顆,蜜棗1顆,紅蘿蔔35克,鹽1茶匙。

做法:1、姬松茸洗凈外皮,紅蘿蔔切塊,姜切片,再備上幾顆紅棗與一顆蜜棗,雞半隻處理乾淨。

2、鍋中盛水,放入姜蔥。

3、雞肉冷水入鍋,開火,焯去血污。

4、把紅蘿蔔,紅棗,蜜棗放入湯鍋中。

5、加入6碗水(這個分量夠3人喝)

6、把焯過水的雞肉放入湯鍋中。

7、蓋好蓋子,選擇煲雞鴨湯的按鍵,時長2小時30分鐘。

8、當鍋中雞湯已煲了2小時後,把之前洗凈的姬松茸放入鍋中,繼續煲。

9、快要出鍋時,把鹽放入,調味,即可享用。

小tips:

1、新鮮姬松茸這類菌菇都不宜久煲,所以事先把雞煲出味後,再把姬松茸切片一起煲半小時,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姬松茸的活性營養,滋補價值也最好。

2、不要配過多的食材一起煲,有隻靚雞就足夠了,湯清且鮮,非常棒哦。

3、如果不喜歡雞湯,還可以與排骨、鵝、鴿子等食材一起燉制,非常的營養美味。

  • 黃芪煲牛肚湯

推薦理由:秋意漸到時要以健脾胃為主,而牛肚能消積除滯健脾益胃,而中藥黃芪性味平和,具健脾補中、益氣之功。合而為湯則有益氣血、健脾胃之功,主治脾胃氣虛型的消化不良、氣短乏力、食後腹脹等。

材料:黃芪50克、牛肚500克、紅棗3個、生薑4片。

做法:黃芪稍浸泡,洗凈;請售者把牛肚處理乾淨,用鹽再搓擦凈;紅棗去核。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 薏米紅棗銀耳湯

推薦理由:薏米有利於去濕氣、健脾臟,銀耳潤肺養顏,紅棗則補氣益血,最適合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

材料:紅棗、枸杞、蓮子、銀耳、薏米、冰糖適量。

做法:食材準備:紅棗、枸杞洗凈備用;薏米、銀耳洗凈,用溫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銀耳用溫水泡軟、去蒂撕小片;將薏米,蓮子,銀耳,紅棗加入適量冷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半小時;加入枸杞,冰糖(可用蜜糖代替)煮約5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xGsE24BMH2_cNUg8u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