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病,註定是多數人都難以逃脫的,看標題大家就知道,養生君說的是關節炎。
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關節炎。
症狀大家都知道:關節紅腫、疼痛、行動不便、畸形,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殘疾。
這個病最煩人的是什麼呢?就是非常難纏,治療通常可以減輕疼痛,但很難治癒。上了歲數的老年人總是行動不便,就是吃虧在這兒。
那麼,關節是怎麼被破壞的呢?
直觀點說:我們的關節處,有一層關節軟骨,像一個軟墊子一樣,可以防止兩節骨頭直接摩擦。但我們平時的每一次低頭、彎腰、行走,都在磨損這塊軟骨,軟骨一磨損,骨頭受到的壓力就會增大,摩擦就會增加,於是炎症出現了,關節開始疼痛。
所以說,骨關節炎其實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年齡增大,身體使用年限增長,關節處磨損加大,炎症自然而然就來了。
這樣一說大家就明白了,治療關節炎的關節,是保護關節軟骨。
軟骨主要是由膠原質、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構成的,一直經歷著合成和磨損的循環。
換句話說,要維護關節健康,我們身體合成軟骨的速度,必須趕得上磨損的速度。
傳統的抗炎藥,只是止痛藥,且副作用大
關節炎的傳統療法,一般是採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這類藥可以抗炎,緩解疼痛,但起效快,在體內代謝也快,一旦藥效過了,疼痛馬上又開始了。
其實大家看我上面介紹的關節炎原理就知道,單純抗炎是沒用的,因為關節軟骨在一直磨損,上下兩節骨頭在不斷摩擦,炎症就會一直存在。
所以事實上,這些藥就相當於暫時的止痛藥。雖然不治病,但為了止痛,很多老年人會長期吃,這讓人感到擔心。
因為大量吃這類抗炎藥,往往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例如胃潰瘍和消化道出血。
長期治療的新思路:營養補充
在美國雷·D·斯全德博士的《別讓不懂營養學害了你》一書中,提供了另一種治療的新思路,那就是補充營養物質。
研究顯示,關節炎患者的體內缺乏一些抗氧化物質和輔助營養,如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B3。
在補充這些營養物質的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硫酸氨基葡萄糖。
葡萄糖胺是軟骨合成所必需的基本營養成分之一,它是一種簡單的氨基糖,主要用於合成蛋白多糖。而上面我們說了,蛋白多糖就是軟骨是主要成分,可以讓軟骨變得有彈性。
硫酸氨基葡萄糖不是簡單地壓制疼痛。
1999年,美國風濕病學院的年會上公布了一項為期三年的大型隨機抽樣臨床試驗,試驗顯示,葡萄糖胺不僅能夠減輕炎症,還可以組織軟骨的惡化,促進軟骨合成,修復受損的軟骨。
當然,它的效果會慢一些,可能幾個月後你才能看到效果,但它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
所以對於關節炎患者(無論是骨關節炎還是風濕性關節炎),我們的建議是什麼呢?
您可以在疼痛嚴重時,吃一點抗炎藥暫時止痛。但長期來看,建議您每日補充適量的硫酸氨基葡萄糖。
當然,很多醫生已經這麼做了。具體用藥,還是建議諮詢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祝大家都能矯健如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ApyqXABgx9BqZZItL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