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
今天開始,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養生要防「倒春寒」
雨水節氣養生三要素要記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濕和準備養陽。
1、春捂要恰到好處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
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2、健脾祛濕食芡實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濕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濕困脾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黃帝內經》中說「濕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最簡單的健脾祛濕的辦法便是食療,比如芡實蓮子薏仁湯。
3、睡前摩腹護陽氣
那麼如何在睡覺前養護我們體內的陽氣呢?按摩腹部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
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濕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質量。
雨水節氣最佳食物
豆苗:清熱袪火美容菜
豌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豆苗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纖維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豆苗還含有極多的鈣質、維生素B、C和胡蘿蔔素。
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具清熱作用,春天吃可清熱祛火,還助於使皮膚光滑柔軟。另外,豆苗還有利於消除水腫。
薺菜:藥食兩用護生草
薺菜
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曬乾,留著經常煮水服用。
有的從三月春分薺菜剛吐出嫩葉時,就開始採摘當菜吃,說是此菜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稱它為「護生草」。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醯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