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菜市裡的這家肉粕店,沒有裝修,可是讓人覺得親切

2019-08-01   微觀泉州

這雙手,最多每天炸著 700斤 豬肉

暴起的青筋透露著劉叔這大半輩子的勞碌。

和西街菜市同齡的老店

找到這家店並不難,西街菜市裡的老鄰居們都知道劉叔的肉粕店,菜市場入口一直往左走就找到了。

清晨的菜市場總是一片繁忙,人來人往,小店在菜市裡並不起眼,可是這麼多年,劉叔卻沒有挪地方的想法。

「這麼多年都在這小30坪里過了,就在這吧,也捨不得走了。」 ——劉叔

走進仔細看這家老店,沒有裝修,沒有高科技,跟不上時代,仿佛時間把這30㎡凝固了,可是意外地讓人覺得親切。

牆上日曆都是歲月的痕跡。劉叔的肉粕店還在這老地方,日復一日。

守著油鍋11年的劉叔

出生在改革年代的劉叔,是離鄉打工的第一波人。在深圳,劉叔認識了來自貴州的胡阿姨。夫妻兩回鄉後一待就是幾十年,從青蔥少年時,到兒孫繞膝歡,都在這老店裡。

遠遠的就能聽見胡阿姨喊著他:「阿波,風扇要打開啊!」胡阿姨還是這麼了解劉叔,為了省電捨不得打開小風扇的劉叔。

炸肉粕時,劉叔臉上寫滿了專注,眼睛緊緊得盯著鍋里膨脹起來的豬肉。

「 小姑娘,趕快讓開,這油煙可大了。」 劉叔小心翼翼地拉開我,生怕油濺起來弄到我的衣服,但劉叔似乎沒注意到,他拿著大漏勺的右手已經濺得發紅。

說到鍋里的肉粕,劉叔明顯話多了許多,劉叔 :「就算每天守著鍋爐,守著鍋里4小時才炸出的肉粕,也是開心的。」

這幾年的堅持,也換來了劉叔家肉粕店的好生意,小到街坊鄰居,大到超商酒樓都來找劉叔買肉粕。

純手工的炸肉粕

生意越來越好,我問劉叔為什麼不做流水線生產,他搖了搖頭,默默嘟囔了句:「手工做味道才對呀!」

就聊兩句的功夫,一小鍋肉粕出鍋了。炸得金黃的肉粕還沒最後成型,可是肉香味早就飄得菜市場門口都聞得到。

咬著肉粕,第一感覺就是名不虛傳,仔細品味,就能感受到酥脆外表里紮實的豬肉。這口感,我仿佛明白了為什麼劉叔堅持手工了。

撒了椒鹽的肉粕,不愧是老泉州人的零嘴,咸香的味道在嘴裡蔓延開,仿佛一下子回到兒時在巷子裡,石凳上,追著手裡拿肉粕的大孩子到處跑。

祖祖輩輩堅持著用雙手,做出最真誠的味道。讓人欣慰的是,幾代的手藝後繼有人,劉叔一家的故事還將在這30㎡里繼續。

價位:1斤30元

營業時間:7:40-賣完(需要提前預定)

店鋪位置:西街菜市內左側

來源|微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