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結巴、髒話……孩子語言道路上的bug應該怎麼辦?

2019-10-08     小豆芽育兒
  • 3歲之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原來哼哼唧唧的奶娃娃,變成了能說出完整短句的小大人。但是在孩子語言這條路上,爸爸媽媽還是不能鬆懈,因為前方有數不清的障礙,時刻準備著給你來個不大不小的驚嚇——


語出驚人的寶寶

孩子的詞彙和經驗都不足,說話時就會過分概括。比如家裡養了一條狗,他會以為所有四條腿的動物都是狗,這時候你就要教他區分了。寶寶學語言是個過程,需要時間反覆體驗,才能形成對事物的概念。

自言自語的「小話癆」

孩子3歲時,大都會不停地說話,這時候鍛鍊的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有思維能力。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這個階段,你要抓住一切機會幫他擴充新詞來表達自己,也可以用語言幫孩子描述那些難以捕捉的事物和念頭。比如說,當他告訴你自己害怕怪獸,你可以問他怪獸很兇還是友好,怪獸是什麼顏色的,怪獸有沒有朋友等。這樣不僅能幫他克服恐懼,還能提高他的思維能力。

著急緊張的小結巴

2~3歲的小朋友說話重複、接不上、停頓猶豫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即便是語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時候說話急了也結巴。不管是哪種情況,家長心態要放平,忽略孩子說話的不完美,認真傾聽;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勵,心情更輕鬆,說話會更流利。

趕不走的滿嘴髒話

想讓孩子不說髒話,首先要定下家規,全家人的用語都要規範文雅!同樣的,對孩子說髒話也不要過度關注,也許他只是對你們的反應感興趣。如果髒話激不起你們的興趣,他自然也會覺得說髒話很無趣。

面對孩子語言路上的「驚嚇」,家長要淡定處之,幫助孩子儘快克服。同時,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榜樣的作用,不然,孩子可是會不論好壞都照單全收的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U8Sq20BMH2_cNUg5r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