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寶寶的親子遊戲

2019-10-21   慢慢早教

這個階段的寶寶遊戲能力發展極為迅速,即使自己一個人玩,也會自言自語地邊說邊玩。而且寶寶的各種感覺能力日趨成熟,協調性逐漸完善,已能夠完成各種兒童活動了。

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3~4歲的寶寶不再像1~2歲時那樣各人玩各人的,寶寶會找同齡的小夥伴共同玩遊戲,並且在遊戲中還會嘗試著去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父母儘可能讓寶寶大膽去嘗試各種遊戲,以充分地地開發寶寶的想像力,並適當地引導寶寶在遊戲總獲取更多的發現。

我是「照相機」

遊戲的目的:

通過這個遊戲讓寶寶了解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知道照相機是怎樣工作的。

遊戲的玩法:

由爸爸或媽媽來扮演「攝影師」,寶寶扮演「照相機」;

「攝影師」抱著「照相機」,「照相機」一定要閉著雙眼,因為「攝影師」還沒開始拍攝;

當「攝影師」找到拍攝物時,就按住「照相機」立即打開「快門」(睜開眼睛);「攝影師」再數「1、2、3」,「快門」又關閉(眼睛閉上),一張照片就拍完了。

遊戲小知識: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即當光線通過鏡頭投射到感光片上形成被拍攝物體的影像,也就是說,在快門迅速開啟和關閉的極短時間內,物體的影像就留在肢體上了。

給父母的好主意: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照相機也會出故障,比如快門打開後關閉閉上了,然後讓寶寶來演示,看看他會怎樣來表達這種狀況。

小青蛙跳荷葉

遊戲的目的:

學習單腳、雙腳跳和有一定距離的跳的各種方法。

 準備的材料:

用馬甲袋做的荷葉,用小的毛絨玩具做害蟲,一個籃子。

遊戲的玩法:

媽媽把荷葉一張一張鋪開放在地上,對寶寶說「春天來了,池塘里也長出一些害蟲,我們變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蟲,好不好?」

媽媽和寶寶一起說「小青蛙,本領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動四肢、鞏固跳的動作)

青蛙媽媽帶青蛙寶寶跳到荷葉上,一次捉一隻害蟲,然後再返回去。

青蛙媽媽說「現在寶寶長大了,自己去捉害蟲吧,媽媽在家等你。」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活動情況,適當改變荷葉與荷葉之間的距離。

 遊戲的規則:

一次只能捉一隻害蟲,只能跳,雙腳要落在荷葉上。

辨別各種眼鏡

遊戲的目的:

通過這個遊戲,讓寶寶了解不同的眼鏡有不同的作用。

遊戲的玩法:

準備一個近視眼鏡、一個老花鏡、一個放大鏡、一份報紙;

把近視鏡放在報紙上,讓寶寶觀察鏡片中的字與報紙上原來的字比較是變大還是變小了;

再把老花鏡放在報紙上,讓寶寶觀察鏡片中的字與報紙上的字比較是變大還是變小了;

同樣,按照上面的步驟將放大鏡放在報紙上做同樣的比較。

遊戲小知識:

如果眼鏡中的字體變小了,說明眼鏡片是凹透鏡,近視眼要配戴近視眼鏡;

如果眼鏡中的字體變大了,說明眼鏡片是凸透鏡,遠視眼要配戴老花鏡和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給父母的好主意:

家長還可以結合視力發育狀況,給寶寶講一些關於正確用眼、愛眼的常識,讓寶寶從小就懂得愛護自己的眼睛。

會跳舞的小番茄

遊戲的目的:

讓寶寶仔細觀察水中上下舞動的小番茄,看看它們周圍的小氣泡的變化,啟發寶寶的思考。

遊戲的玩法:

準備小番茄或聖女果、玻璃杯、雪碧或其他無色的碳酸飲料;

打開雪碧注滿玻璃水杯;

把幾個小番茄放入杯子中。觀察小番茄是否先沉入水底,然後立即渾身帶著氣泡一邊旋轉,一邊在杯子中上下舞動。

遊戲小知識:

因為碳酸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在倒入杯子中時就變成小氣泡不斷釋放出來。當小番茄被放入之後,剛開始因為重力的作用沉入杯底,但很快就被越來越多的氣泡包圍並上浮。上浮到水面時由於部分氣泡破裂,小番茄又開始下沉,下沉過程中又被氣泡包圍,再次上浮……就這樣不斷地重複,翩翩起舞。

給父母的好主意:

爸爸媽媽還可以準備其他各種大小、形狀相仿的水果來「同台演出」,讓寶寶從中發現更多的樂趣。

小手變變變

遊戲的目的:

鍛鍊小肌肉的協調與靈活,訓練思維反應能力。

 遊戲的玩法:

爸爸媽媽和寶寶都把手藏在各自身體的後面;

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說「小手小手藏起來,小手小手變變變!」

每次都鼓勵寶寶變出不一樣的動作;

如變成一把搶、一隻小狗、數字八、小兔的耳朵、一個三角形等等。媽媽和寶寶還可以相互學習各自的動作哦!

遊戲的規則:

說最後一個「變」字的時候,小手一定要變出動作來。

「爬」濕的毛巾

遊戲的目的:

每天洗手、洗臉的時候,當把毛巾的一頭放在水盆里,過一會整個毛巾都濕了,這是為什麼呢?通過這個遊戲讓寶寶了解水為什麼會「爬」濕毛巾。

 遊戲的玩法:

準備純棉毛巾、臉盆、水,在臉盆中加入半盆水;讓寶寶用手提住毛巾的一端,另一端垂直放入水盆。毛巾的下端首先被浸濕,然後由下至上,被浸濕的面積逐漸擴大。

 遊戲小知識:

由於毛巾原料里的植物纖維中,有著無數的毛細管,它們可以吸收水,就像自然界中生長的植物吸收水分一樣。正是這種現象可以使水通過不斷浸入纖維中的毛細管,從下向上「爬」,最後浸濕整個毛巾。

在早上寶寶洗臉的時候做這個遊戲,結束後讓寶寶用浸濕的毛巾洗臉,會給寶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給父母的好主意:

爸爸媽媽可以用諸如餐巾紙、棉布等含有植物纖維和不含有植物纖維的物品比較,看看會有什麼不同。

會發聲的玻璃杯

遊戲的目的:

通過這個遊戲讓寶寶充分享受動手的樂趣,了解摩擦不僅可以生熱、生電,還可以使杯子發出聲音。

遊戲的玩法:

準備兩隻薄壁玻璃杯、水;

在兩隻同樣的玻璃杯中各加入不等量的水;

把手洗乾淨,保證沒有油膩。用食指蘸著杯中水,輕輕在杯子上沿來回移動,杯子就會發出顫動的聲音。比較兩個杯子發出的聲音高低有什麼不同。

 遊戲小知識:

當潮濕的手指在杯子上沿滑動時,會對玻璃杯產生微小的衝擊,它就會因震動而發聲。聲音的高低決定於杯子中水的多少,水多的聲音低,水少的聲音高。

給父母的好主意:

做這個遊戲儘量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還可以換成不一樣大小的杯子,加入同樣多的水,觀察下聽到的聲音會有什麼不同。

比較紙幣和硬幣

遊戲的目的:

寶寶的小存錢罐里一定有很多的硬幣,再向媽媽借一張比較新的紙幣,一起來做個小遊戲,看看如果想讓硬幣在站著的紙幣上穩穩噹噹地,要怎樣放置呢?

 遊戲的玩法:

準備幾個硬幣、一張紙幣;

把紙幣橫向對摺一下,再打開豎立在桌面上;

取一枚硬幣試著平放在紙幣的一邊上,看能否放得住;

把硬幣平放在對摺角上,再慢慢把紙幣左右拉開,看看硬幣放得穩不穩。

 遊戲小知識:

硬幣放不放得住、穩不穩,關鍵在於硬幣的重心在哪裡。把它放在紙幣的一個邊上,它的重心非常不穩,所以很難放得住。

而把它放在對摺角上,它與紙幣一起圍繞重心保持平衡,即使慢慢拉開時,它也會自動調整自己的位置向它的重心,所以他能很穩地放在紙幣上。

給父母的好主意:

做完這個遊戲,一定要讓孩子洗手,流通中的硬幣、紙幣都是很不衛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