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剛結束不久,一名16歲少女筆下的「閱兵觀後感」火遍全網,人民日報都為她點贊。
(劉天羽和爸爸)
女孩叫劉天羽,是華師一附中高二的學生,也曾是第三十屆楚才杯作文比賽的獲獎選手。
這篇《七十華誕閱兵賦》全篇僅516個字,文言文行筆,楚辭的風格加上擬人的手法,讀起來氣勢磅礴,文采飛揚。
談起女兒做賦的由來,劉天羽爸爸說,10月1日當天,他帶著女兒看完閱兵,晚上和戰友聚餐。
吃完飯後,劉天羽就拿著手機鼓搗,他也沒在意,結果2個小時後,就給他看了這篇《七十華誕閱兵賦》。
他看後又激動又驚訝,沒想到被發到網上後,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記者前去採訪,劉天羽說,她是李賀和李商隱的「鐵粉」,業餘最大的興趣就是和媽媽玩「飛花令」。
因為從小受媽媽影響,所以她特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媽媽創作的古詩詞是她小時候最愛的讀物。
(劉天羽)
美國教育家艾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而這個人,一定是媽媽。
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背後往往有一個胸藏文墨虛若谷的媽媽;
孩子溫順謙遜有禮貌,背後通常有一個知情達理有教養的媽媽;
孩子樂觀向上有善心,背後一定有一個溫柔敦厚心地好的媽媽。
2
認識一位挺有名的媽媽思言,她有三個女兒。
大女兒索菲在國外讀書,兩個小女兒上的是國內排名一二的國際學校。
索菲1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吃飯和喝奶,還照葫蘆畫瓢,記下媽媽穿衣的方式和步驟,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和鞋子。
剛get到這項新奇技能的時候,索菲每天會換十幾次衣服,光著身子跑進臥室,然後穿好衣服再跑出來,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新本領。
思言發現了女兒的模仿媽媽的天性後,就要求自己,必須言傳身教。
索菲6個月大的時候,思言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讀書給她聽。
有時候索菲聽不懂,有時候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但並不妨礙思言把這件事變成女兒的一種習慣。
1歲的時候,索菲就每天自己拿書看,3歲的時候,已經把看書變成了自己興趣。
5歲的索菲上小學後三個月,什麼書都會讀了,每個星期要讀20幾本書。
思言每周最大的樂趣,就是陪著索菲去圖書館租兩次書,選她喜歡的書和學校要求的書來讀,每天都記錄女兒讀了多長時間。
小學一年級上班學期結束後,索菲被學校選進了gift and talent program(類似天才特殊班)。
這是思言教給大女兒的第一個價值觀: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大約1歲半的時候,索菲在廚房玩抽屜,把柜子里的紅豆綠豆撒了一地,思言就拿來兩個碗,給索菲演示如何把豆子撿起來,區分顏色放進不同的碗里。
她告訴女兒: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要承擔責任。
豆子很多,滾落的全家都是,那麼點大的小孩子重複了無數遍蹲下、起立、彎腰的動作,很認真地清理現場。
這是思言教會大女兒的第二個價值觀:獨立。
思言說,孩子的天性得之於母親,就像植物得之於土壤。
孩子的一切發展究其根本,在於媽媽的智慧、情感和內心激情。
3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也許有人不想承認,但這確實是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我身邊一個要好的女性朋友,目前常年定居在英國。
剛出國的時候,她說英語太難學了,光是那倫敦腔就夠她折騰的了。
還給自己找藉口會說幾句簡單的對話,能交流就行了,反正身邊大多數也都是華人,犯不著難為自己重新再磕磕巴巴的背起單詞。
後來她生了個女兒,仿佛就變了一個人。
拿起了字典,聯繫朋友請了名牌家教,跟擰上了發條似的分秒必爭,抓緊一切時間重學英語。
她說:「我不想以後女兒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卻吭哧吭哧地一句也說不上來。
以後去她的學校,面對她的老師、同學、朋友,我不想讓自己變得窘迫尷尬,也不想女兒為我感到難為情。」
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已經能夠和公園裡流動咖啡車的老闆用地道的英式英語聊天了,偶爾還能蹦躂出幾句英式調侃。
最近她又撿起了在箱子裡塵封多年的小提琴,那是她從小的樂趣,只不過後來長時間沒練,生疏了。
她想重新練起來,再多培養一兩個長久地、自己喜愛的並能堅持下去的愛好,讓女兒將來提到媽媽,有滿滿的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不管你承不承認,媽媽都是在家庭教育中付出最多的人。
孩子們是看著媽媽的背影長大的,自然而然的,從骨子裡就深受媽媽的影響。
「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就像一個不會走路的孩子,在媽媽手牽手的帶領下,從蹣跚學步到自由奔跑一樣。
一個好母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點一滴地影響孩子。
讓他們遠離浮躁,讓他們杜絕粗俗,讓他們領會深刻,讓他們渴望進步。
4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這個規律:每一個閃閃發光別人家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努力成就自己的母親。
我閨蜜,原本一個喜歡玩鬧的女孩,在有了孩子以後,瞬間化身成了沉穩又嚴格的媽媽。
不論下班回來多晚,都會把女兒的作業拿出來仔細檢查,額外的輔導班作業,也是同樣對待。
休息日基本上約不出來她,因為要和女兒一起看書。女兒背課本,她看一級建造師。
今年,她女兒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開學不到一個月,就入選了學生會的領導班子。
我閨蜜,連女兒去了外地都沒閒著,更加自律,開始健身了。
媽媽這個崗位,是天底下最難的工作,同時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份工作。
看著孩子在自己的影響下漸趨優秀,這是花錢都買不來的滿足感。
有人說,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
深以為然。
不過,每一個聰慧賢良的母親背後,也往往站著一個深愛著她的丈夫。
心中有愛,眼裡才有活,有活即會分擔,分擔即是體貼,體貼才能讓家庭有溫度。
這樣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媽媽情緒柔和、內心安定,孩子才能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