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朋友圈、微博的迅速傳播造就了一家又一家網紅飯店,有新開的也有曾經的老店。可還你記得二十多年前,青島的評出的十大特色小吃嗎?還能叫的上名號來的又有幾個?
1996年,由青島市財貿委員會和市飯店和烹飪協會通過推薦考評、市民投票和史料考證,評選出了「青島十個特色小吃」,公眾認定的青島十大知名小吃分別是:
【小紅樓】的牛肉灌湯包
【春和樓】飯店的三鮮蒸餃
【四方大酒店】的大蝦燒麥
【天府酒家】的天府元宵
【長城飯店】的長城海鮮水餃
【谷香村麵館】的谷香村排骨麵
【青島飯店】的青島大包
【李滄鍋貼鋪】的青島鍋貼
【餛飩大王】的海鮮餛飩
【萬和春】的排骨砂鍋米飯
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這些在島城響噹噹的名號如今到哪裡去了?又是怎麼樣的命運呢?
天府酒家·天府元宵
天府酒家,青島人稱「元宵大王」成品皮薄餡大,開鍋即熟,香甜可口,憑著特色元宵的名氣與獨特手藝,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中山路210號的天府酒家生意異常紅火。
可如今我們翻遍青島的各大點評網站與地圖,竟找不到有關天府酒家一絲記錄,紅極一時的天府元宵難道就此失傳?
翻看歷年的新聞、舊報終於尋得些許蹤跡。在評為十大小吃的10年間天府酒家曾數度轉型,先是從經營風味小吃的酒店改變成西餐廳。因經營實在慘澹,隨後又改成魯菜館。
自轉型伊始,為了迎合新店的需求,天府元宵也隨之停產。雖然後續有過重新開始的嘗試,但隨著天府酒家的幾度易主,經營情況每況愈下。終於在1998年的元宵節,賣完了最後一斤元宵後,天府元宵從此消失了。
2003年底又有人盤下門店,準備重新打造天府元宵等特色小吃,奈何原來的老員工老的老、走的走,做元宵的手藝也沒有人繼承下來,元氣大傷的天府元宵並未重振旗鼓。
如今的天府酒家只好另闢蹊徑經營賓館,天府酒家的牌子雖在,當年馳名島城的元宵,僅留給人們一個記憶的符號了。
長城飯店·海鮮水餃
長城飯店最早是在五十年代的合作化時期,由20幾位在島城街頭銷賣麵食的個體小販,以自籌資金或家具物品頂資的方式湊股組建,除了傳統的各家拿手麵食,特色海鮮水餃更是當時一絕!
水餃的餡料在物質豐饒的今天看來都難是一種難以複製的經典!海參碎、蝦仁粒、蛤蜊肉、再輔以肉丁,很難想像將四種口感、風格完全不同的食材,搭配成餡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口味。長城飯店不僅做了,而且一做就風靡全城!
比起天府酒家,長城飯店的經歷則更加曲折,最早的店面開在市立醫院對面,由於東西快速路建設需要拆遷,因此搬到李村路,可沒過多久又得搬。後來輾轉幾地,開設的店面都沒能保存下來,走走散散長城飯店的長城海鮮水餃也消亡了。
如今的長城飯店已經搬到了膠州路上,而且只出售甜沫、爐包等傳統早餐,一代老店 名存實亡,令人惋惜。
餛飩大王·海鮮餛飩
說到青島的餛飩界的鼻祖,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餛飩大王,甚至可以說餛鈍大王當年的獲獎,引領了青島隨後這二十年的快餐潮流。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餛鈍大王迎來了發展最蓬勃的階段,其門頭遍布市南、市北、李滄、即墨,加盟、入股的分店達到了十幾家。
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再加上經營管理不善,經營體系土崩瓦解,逐漸關門,如今四流南路僅剩的一家餛飩大王,充其量只能算是當年的「前朝遺老」。
雖然餛鈍大王的倒台著實可惜,但其後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頭的餛飩連鎖,卻將小小的一碗餛飩做成了中式快餐的代表。可能餛飩大王自己也沒想到,這麼個小小的餛飩產業能在青島乾得這麼大吧。
青島飯店·青島大包
說到十大小吃中最火的一個,當屬青島大包。遙想當初,每逢午吃飯時間,曲阜路的大包店前總能排出兩條長長的隊伍,甚至連當時剛剛入駐島城的「洋快餐」肯德基都一度要避其鋒芒。
2000年青島大包改制為有限公司,此時已有27家連鎖店已經輻射到省外。到了2004年其連鎖店甚至一度達到了30家,由於加盟質量不一,各地大包品質均有下滑,服務的質量更是差的讓人無法忍受。
2004年7月30日,市財辦、市飯店和烹飪協會摘掉了青島大包的「特色招牌」,大包銷售網點開始出現劇烈萎縮。
雖然青島大包已經在部分地區重新開張,但是面對餐飲業高度發展的當下,青島大包已然成為昨日黃花,很難在青島站穩腳跟了,此遺憾程度僅次於上述的海鮮水餃。
小紅樓·牛肉灌湯包
島城牛肉灌湯包的原始經營人姓張,解放前就曾在西鎮汶上路開店,皮薄筋道,熱吃時成丸而多湯、鮮香俱佳,生意越做越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62年小紅樓建店時政府為恢復傳統名小吃,從其它全國各地徵集了一批製作灌湯包的好手,力求恢復牛肉灌湯包的製作。
小紅樓雖然也歷經地址變遷,但是由於一直堅持經營、價格也親民,一直都很受歡迎。但是台東商圈附近藏龍臥虎,各類小吃快餐性價比極高,小紅樓這樣一家老店也悄悄的關門了。
四方大酒店·大蝦燒麥
四方大酒店的成功在於其優越的經營地址,由於靠近長途站等地理位置原因,改制以後多把把客房作為重點,餐飲也是針對住店客人而設。多年來一直主推大蝦燒麥,客流不斷,品評也一向不錯。
雖然經歷了多年變化,如今的生意也大不如前,但是燒麥一直作為酒店主打經營賣點對外宣傳,把住了質量,在後來幾次的複評中,大蝦燒麥的品牌得以保留。
谷香村麵館·排骨麵
谷香村原來只有保定路一家店,1996年獲得青島市特色小吃後,駛入了谷香村發展的快車,很快在太平角和湛山連續開了幾家店。骨湯入面、骨肉做鹵,麵條更是特意製作的捎帶彎度,讓吃進去的每一口面都能帶起更多湯汁。
企業改制以後,由於多重原因谷香村開始萎縮直至全面停業,更是一度更名「到家常川菜館」,「谷香村」幾乎完全淡出了青島市場。
2004年,谷香村品牌由青島飯店購回,開始重新塑造谷香村品牌,在嶗山麗達、延安三路麗達和麥島社區開了三家店,老店是否能夠重新煥發生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滄口鍋貼鋪·青島鍋貼
滄口鍋貼鋪,位於四流中路82號,1956年公私合營時,隸屬三盛樓飯店,1983年實行獨立核算。特色鍋貼一面微焦內餡軟嫩,共有四大系列五十多種,勝在種類繁多!其中還有有以鮑魚、魚翅、蝦段等珍品為主料,土豪專屬款的"三珍鍋貼"。
三珍鍋貼/青島檔案館
青島鍋貼近幾年可謂順風順水,不僅在島城發展較快,還把餐廳開出了國門,在阿聯杜拜,當地的青島鍋貼店,已經成了中國人旅遊的必到之地。
萬和春·排骨砂鍋米飯
相信大家都對萬和春排骨很熟悉吧了,這家青島小吃店算是發展最為順利的了,目前開展了多家分店,營業模式越來越現代。想想餛鈍大王,如果當年能堅持下來,如今至少也有萬和春的這個規模了。
最火的時候萬和春每天限量供應,只在中午賣1000份,售完為止。這兩年在門頭招牌上加上了WHC,老闆又相繼投資了KTV和商超,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創業者。
春和樓·三鮮蒸餃
春和樓見證了青島建制百年的風風雨雨,三鮮蒸餃也是春和樓一直保留至今的品牌。提到青島的老字號能最先想到的名字,非春和樓莫屬!
吃過蒸餃的人都知道,「餃子皮」結得好壞代表了蒸餃的功力,久放不滲湯、輕拿不占油,吃到嘴裡湯足而又不油膩才是最佳。
三鮮蒸餃/青島檔案館
最近幾年春和樓也是一直艱辛營業著,幾經波折,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多元化需要,飽受吐槽的服務質量更是讓老店降分不少,現在也只能從店內陳列的字畫與老物件,來一窺當年崢嶸了。
僅以此篇獻給愛「吃」的你們,與那舊日美味相遇在燈火闌珊處~~
(本文部分來源:在青島、青島檔案信息網)